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19)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3H指数:7
- 相关作者:吕振波徐炳庆李凡张焕君王田田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908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2010年莱州湾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被引量:24
- 2013年
-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进行的19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弓子网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78种,春季种类最少,而其他季节种类数接近。弓子网渔获物质量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壳类、鱼类、头足类、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主要由少数优势种类的季节分布差异引起。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全年优势种为玉蟹科、寄居蟹、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以夏季为最高,而其他3个季节则较为接近。分析表明,冬季与其他季节的Jaccard种类相似性较低;春季群落的生物量和丰度组成与其他季节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低。各季节的迁移指数均大于100,群落稳定性较差。莱州湾底层生物群落主要由小型、低质种类构成,个体平均质量较小,群落优势种类季节更替明显。为保护莱州湾渔业资源,应严格控制弓子网作业渔船数量。
- 李凡吕振波魏振华王田田徐炳庆王忠全
- 关键词:底层渔业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
- 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于2011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期、后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BPA)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口13个站位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均有双酚A检出,以调水调沙前测得的海水和沉积物中双酚A含量评估黄河口附近双酚A的污染程度。海水中双酚A浓度范围为13.6—64.0 ng/L,平均浓度为26.2 ng/L;沉积物中双酚A的浓度为0.559—2.73μg/kg干重,平均浓度为1.19μg/kg,是海水中平均含量的48倍。黄河河口区域海水中双酚A浓度受调水调沙影响而呈现较大变化,调水调沙后双酚A浓度明显增加,调水调沙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陆源输入是黄河口区域中双酚A的主要污染来源。离入海口近的站位沉积物中双酚A浓度受调水调沙影响较大,呈显著性差异(P<0.01),调水调沙后含量显著降低。黄河口海域已经遭受双酚A污染,存在生态安全问题。
- 邹荣婕邓旭修王斌徐英江宫向红刘慧慧田秀慧张华威任传博李佳蔚吕振波
- 关键词:双酚A黄河口调水调沙
- 渤海东部海域秋季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被引量:4
- 2016年
- 根据2014年9月在渤海东部海域(37°40'—38°20'N、120°00'—121°20'E)进行的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以头足类枪乌贼(Loliolus spp.)为绝对优势种;游泳动物资源密度为28.82kg/h和5166尾/h。游泳动物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1.99—3.6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89—2.28,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9—0.69。群落结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渤海东部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以60%的相似性可划分为3个组群:长岛群岛海域组群(A组群)、龙口海域组群(B组群)和蓬莱海域组群(C组群);ANOSIM分析表明,组群之间差异极显著,两两之间差异亦极显著。受增殖放流影响,C组群资源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保持较高的水平,而A、B组群人为活动频繁,过度捕捞严重,对海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整体结构的破坏较大。
- 任中华李凡魏佳丽吕振波高彦洁丛旭日
- 关键词: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 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辽东湾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被引量:26
- 2013年
- 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0年6月和8月辽东湾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了28种鱼类和26种无脊椎动物的营养位置。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处于2.98~4.84,集中在3.70~4.56;相比6月δ15N值的分析结果,8月有50%的鱼类δ15N值增加,孔鳐(Raja porosa)增幅最大,增加了1.06‰;9种鱼类δ15N值减少,鯒(Platycephalus indicus)减幅最大,减少了1.84‰,可见鱼类样品的δ15N值随季节的变化因种类而各异;8月有87.5%的无脊椎动物δ15N值减少,其中,减少幅度大于1‰的有6种,占37.5%,可见无脊椎动物的δ15N值随季节的变化较明显。通过对不同采样点同种生物δ15N值的比较发现,辽东湾近岸海域的10种无脊椎动物的δ15N值均高于远岸海域,差值范围为0.05‰~1.49‰,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陆源污水排放使近岸海洋生物的δ15N值升高。
- 孙明刘修泽李轶平董婧
- 关键词:营养级鱼类无脊椎动物
- 急性盐度胁迫对黑鲷幼鱼行为及存活的影响
- 2012年
- 在0-32范围内设置10组盐度梯度,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体长22.3—50.5mm黑鲷幼鱼行为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体长(40.2±0.5)mm的黑鲷幼鱼对急性盐度变化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从海水转移至地下淡水时初步适应时间仅需2小时,72小时急性盐度变化存活率为100%。2)黑鲷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以适应盐度变化,尤其是在低渗水环境中。从海水转移至娃哈哈纯净水中,72小时急性盐度变化存活率为75%,死亡个体极度瘦弱。3)黑鲷幼鱼会根据盐度选择不同的水层活动,且体色产生变化。盐度在0-10范围内,幼鱼更倾向于水槽下层,尾部黄色及鳍部黑色斑点颜色逐渐消褪;盐度在15—32范围内活动无明显差异,体色不发生明显变化。4)利用急性盐度胁迫可有效治疗黑鲷细菌感染,杀死纤毛虫等。
- 潘永玺王云中涂忠王绍军王相杰王四杰
- 关键词:黑鲷幼鱼存活增殖放流
- 黑鲷放流群体的耳石形态学研究
- 2012年
- 黑鲷(Aeanthopagrus sehlegelii)隶属鲈形目、鲷科、棘鲷属,俗称黑加吉。黑鲷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多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不作长距离洄游,肉质鲜美,是重要的捕捞经济鱼类和增养殖对象。
- 赵林林周恩臣高天翔涂忠王云中王绍军
- 关键词:黑鲷形态学耳石北太平洋养殖对象经济鱼类
- 狭鳕早期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径,以探讨狭鳕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径的变化。此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个胚胎发育期(未受精期、2细胞期、原口关闭期、孵化前期)受精孔及卵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34 h后进入器官形成早期,161 h后心脏开始跳动,319 h后开始孵化。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狭鳕卵子的直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亚显微观察显示,狭鳕受精孔为Ⅱ型,受精孔前庭平坦,但受精孔孔道较长。未受精时,受精孔开放,卵膜上多皱褶,卵膜壁孔不明显;2细胞期时,受精孔被卵周液分泌物阻塞,卵膜皱褶减少,卵膜壁孔明显;原口关闭期时,受精孔呈半开放状态,卵膜褶皱增多,卵膜壁孔不明显;即将孵化期时,受精孔完全塌陷,卵膜表面十分粗糙,卵膜壁孔明显。由此可见,狭鳕卵子卵径、受精孔和卵膜结构的动态变化都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其对提高卵子受精率、卵子在海底正常发育和散布,卵子发育过程中防止多精受精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赵静卞晓东樱井泰宪张秀梅
- 关键词:狭鳕胚胎发育卵径卵膜
- 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被引量:35
- 2013年
- 为了解莱州湾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现状及变化,作者于2010–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该海域进行了8航次底拖网调查,对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包括鱼类55种、甲壳类25种、头足类5种;鲈形目最多(28种),十足目(24种)次之。游泳动物种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鱼类种数变化引起的,甲壳类和头足类种数季节变化较小。优势种分析表明,目前莱州湾中上层鱼类以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为主,底层鱼类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为主,甲壳类以口虾蛄(Orgtosaquilla oratoria)、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和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为主,头足类以枪乌贼(Loliolus sp.)为主。枪乌贼、矛尾虾虎鱼、斑鰶在2年调查中均为优势种,鳀(Engraulis japonicus)已不再是莱州湾的优势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季节间差异显著(F=6.003,P<0.001),而年间差异不显著(t=0.446,P=0.657>0.05);调查海域西南部的站位Shannon-Wiener指数较低,而东北部则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莱州湾游泳动物种数特别是鱼类种数呈下降趋势,目前,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中的河口种、溯河洄游种、大型经济种、鲆蝶类和东方鲀类等种数已显著减少;群落优势种沿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黄鲫(Setipinna taty)、鳀、赤鼻棱鳀、枪乌贼不断向更小型化的方向演替。增殖放流种类在调查中均有渔获,仅鮻(Liza haematocheilus)于2010年冬季成为该季节优势种,表明增殖放流活动并未较大程度改变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目前夏季是游泳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的季节,也略高于1982–2006年调查结果,可能与伏季休渔政�
- 李凡张焕君吕振波徐炳庆郑亮
- 关键词:优势种多样性
- 莱州湾鱼类群落同功能种团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2
- 2014年
- 利用2011年5月、8月、10月和12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莱州湾海域鱼类同功能种团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全年调查共渔获鱼类49种,全部为硬骨鱼类。根据鱼类的摄食习性,调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浮游动物食性种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杂食性种团和碎屑食性种团共7个同功能种团,其中底栖动物食性种团种类数最多(14种),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次之(12种)。碎屑食性种团生物量在全年处于第一优势地位,占32.8%;其次为浮游动物食性种团,占31.6%;再次为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占25.0%。同功能种团多样性(HFD)和种类多样性(Hs)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冬季达到最低值;两者关系使用指数方程拟合效果最佳。浮游动物食性种团平均营养级为3.71、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食性种团为3.83、底栖动物食性种团为3.43、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为3.75、游泳动物食性种团为3.86、杂食性种团为3.73、碎屑食性种团为3.34。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调查结果相比,目前莱州湾碎屑食性种团比例明显上升,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比例大幅下;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和游泳动物食性种团的平均营养级明显下降,碎屑食性种团平均营养级有所上升。
- 李凡徐炳庆马元庆吕振波王田田
- 关键词:营养级稳定同位素典范对应分析
- 荣成湾营养盐分布和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荣成湾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平面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荣成湾营养盐浓度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季节性变化明显,夏、秋营养盐浓度较低,春季营养盐浓度较高。根据营养盐相对和绝对限制法则,Si是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其它季节浮游植物生长具有P限制的潜在可能性。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夏季荣成湾处于贫营养水平,秋季处于P限制的中度营养水平,春季和冬季处于P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平。
- 房燕吕振波张焕君李凡徐炳庆
- 关键词:营养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