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09-Y01)
-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许烨周行涛姚佩君赵婧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变化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行LASIK矫正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38~-13.50 D)患者22例(41眼),其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11例(21眼),Moria M3旋转式微型角膜刀制瓣11例(20眼)。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记录基于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获取的分析直径为6 mm的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各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计算彗差和初级球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飞秒激光组和角膜刀组的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角膜刀组的彗差增加量显著高于飞秒激光组[分别为(0.788±0.592)μm及(0.403±0.572)μm,P<0.05];术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的绝对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而角膜刀组的角膜后表面像差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角膜刀组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彗差增加量更显著[分别为(0.004±0.031)μm及(0.027±0.036)μm,P<0.05]。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比角膜刀制瓣引起的角膜前表面彗差增加量较少;其角膜后表面像差亦存在轻微增加,且角膜后表面彗差增加较角膜刀显著,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赵婧许烨周行涛姚佩君
- 关键词: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