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8808)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 相关作者:解龙昌刘红英李又福高庆春张波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丁苯酞可减轻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损伤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予以OGD损伤,使用MitoTracker Green对线粒体进行定位并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使用MitoSOX Red标记线粒体内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免疫荧光法观察NBP对OGD条件下细胞线粒体内ROS产生的影响。使用SOD活性试剂盒检测NBP对OGD条件下HUVECs内SOD活性的影响。结果:NBP明显减少了OGD诱导后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的断裂,抑制了线粒体内ROS的生成,提高了OGD诱导后细胞内SOD的活性。结论:NBP可能是通过保护OGD条件下内皮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和增加细胞内ROS清除,减少线粒体内ROS生成,最终减轻了线粒体损伤。
- 解龙昌张波高庆春傅贤李又福刘红英魏欢
-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内皮细胞缺氧缺糖线粒体活性氧簇
- 急性部分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急性部分性横贯性脊髓炎(APT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急性脊髓炎与预后判断提供思路。方法:40例APTM患者,根据磁共振(MRI)下有无脑部病灶分组进行比较。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磁共振特点、脑脊液分析和电生理检测,评价患者近年的转归情况。结果:符合APTM特点的患者40例,其中头部正常者16例,脑部多发性硬化(MS)样病灶者19例,皮质下小变性灶2例,脑部缺血灶3例。脑部正常组感觉障碍(93.8%)明显,但无视力症状,脑部MS样病灶组7例(36.8%)表现为视力下降(P<0.05)。脑部MS样病灶组患者转化为MS者较脑部正常组多(P<0.05)。结论:脑部MS样病灶的APTM患者具有转变为MS高危性,而脑部正常者转化为MS的概率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 解龙昌黄洁玲龙友明高聪
- 关键词: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磁共振
- D二聚体联合脑利钠肽对诊断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联合D二聚体水平(D-D)和脑利钠肽(BNP)对心源性血栓型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TOAST分型方法对15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心源性血栓型(CE)3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和小血管闭塞型(SAO)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D-D和BNP含量测定。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各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评估D-D、BNP和两者联合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D-D和BNP水平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以D-D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760(P=0.004),诊断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82.93%。以BNP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01),诊断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75.44%。联合D-D和BNP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901(P<0.001)。结论联合检测D-D和BNP对CE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 叶珊解龙昌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D二聚体脑利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