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26)

作品数:22 被引量:201H指数:9
相关作者:朱冬生王先菊李华李新芳汪南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纳米
  • 11篇纳米流体
  • 6篇导热
  • 6篇ZETA电位
  • 5篇蓄冷
  • 5篇分散稳定
  • 4篇导热系数
  • 4篇吸光度
  • 4篇相变蓄冷
  • 4篇光度
  • 4篇分散剂
  • 3篇对流换热
  • 3篇氧化铝
  • 3篇纳米氧化铝
  • 3篇换热
  • 2篇导热性能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溶胶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性能

机构

  • 24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山火炬职业...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传热强化与过...

作者

  • 24篇朱冬生
  • 9篇王先菊
  • 7篇李华
  • 6篇汪南
  • 6篇李新芳
  • 4篇杨硕
  • 2篇谢望平
  • 2篇吴淑英
  • 2篇叶平
  • 2篇蒋翔
  • 2篇高进伟
  • 2篇涂爱民
  • 2篇李莹莹
  • 1篇王威
  • 1篇王学业
  • 1篇侯海燕
  • 1篇余斯安
  • 1篇王磊
  • 1篇吴治将

传媒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化工进展
  • 2篇制冷学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暖通空调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低温工程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制冷学会...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u-水纳米流体的分散行为及导热性能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通过测定Cu-水纳米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吸光度,采用Hot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量了其导热系数,探讨了不同pH值和分散剂浓度对Cu-水纳米悬浮液分散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是影响Cu-水纳米悬浮液分散稳定和导热系数的重要因素。最优化的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能显著提高水溶液中Cu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了颗粒间静电排斥力,悬浮液分散稳定性较好,导热系数较高。从分散稳定和导热系数提高两个方面来考虑,pH=9.5左右被选为最优化值,在0.1%Cu-H2O纳米流体中,0.07%SDBS被选为最优化浓度。另外,Cu-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呈非线性关系,且比现有理论(Hamilton-Crosser模型)预测值大。
李新芳朱冬生王先菊汪南李华杨硕
关键词:分散稳定ZETA电位吸光度导热系数
纳米流体强化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建立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测试系统,利用实验系统测量了Cu-H_2O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探讨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Re数和轴向比对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水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明显低于导热系数的增加。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基本呈线性提高。纳米流体在实验管进口段的对流换热系数提高值明显高于流体在充分发展段的提高值。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和纳米颗粒迁移是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李新芳朱冬生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导热系数
氧化铝-水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通过在水介质中添加纳米氧化铝粒子,研制了一种新型传热冷却工质Al2O3-H2O纳米流体,给出的纳米流体沉降照片和粒径分布显示了加入分散剂的悬浮液具有较高的分散性、稳定性。同时还测定了纳米Al2O3-H2O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和SDBS分散剂加入量对纳米氧化铝粉体在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eta电位的绝对值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粉体体系的分散性能越好;pH值约在8.0时,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较高,吸光度较大,说明此时有较好的分散效果;SDBS能显著提高水溶液中Al2O3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了颗粒间静电排斥力,改善了悬浮液稳定性。在0.1%纳米Al2O3-H2O悬浮液中,SDBS分散剂最佳加入量(质量分数)为0.10%时,能得到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系。
朱冬生李新芳王先菊李华高进伟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分散稳定ZETA电位吸光度
Al2O3-H2O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Hot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量了Al2O3-H2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探讨了pH值、分散剂加入量和纳米粒子含量对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能显著提高水溶液中Al2O3表面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大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悬浮液分散稳定性较好,导热系数较高;从分散稳定和导热系数提高两个方面来考虑,最佳pH值为8.0左右;在0.10%Al2O3-H2O纳米流体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加入量为0.10%.Al2O3-H2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且大于现有理论(Hamilton-Crosser模型)预测值.
朱冬生李新芳汪南王先菊李华杨硕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纳米流体ZETA电位导热系数
封闭腔内纳米流体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F luen软件对封闭腔内Cu-H2O纳米流体强化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Cu纳米粒子添加量和Gr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并解释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基液中加入Cu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提高基液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对于一给定的Gr数,随着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流体的速度组成部分增加,纳米流体质量分数越大,x方向和y方向的速度峰越大,因此加速了流体中能量传输。另一方面,随着Gr数的增加,流线图中旋涡逐渐变大,流线间强度增加,说明换热效果逐渐增强。当Gr数较小时,传热主要是由热壁和冷壁之间的热传导引起的,随着Gr数的增大,换热逐渐变为由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
李新芳朱冬生
关键词:自然对流封闭方腔数值模拟
纳米TiO2对机械加工车间的油雾净化的实验研究
2007年
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原料,采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颗粒,并做了XRD表征。以太阳光为光源,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降解富集在滤布上的油雾。实验研究了溶胶浓度、制备溶胶方法和反应温度对油雾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剂TiO2在太阳光下能使被吸附的油雾发生降解,且降解反应速度快,效果好。
朱冬生侯海燕余斯安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材料TIO2溶胶降解
纳米Al_2O_3在水相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主要研究了pH值、分散剂(SDBS、CTAB、GA)种类和分散剂的浓度对纳米Al_2O_3在水相体系中进行分散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8左右,SDBS、GA作为分散剂时,纳米Al_2O_3悬浮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粒径较小;在pH值为2~3,CTAB作为分散剂时,Al_2O_3纳米悬浮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粒径较小。比较3种分散荆的分散效果,其中在pH为8左右,SDBS作为分散剂时,纳米氧化铝悬浮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最小。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最佳分散剂SDBS的浓度对纳米氧化铝悬浮液的影响,当SDBS分散荆的浓度为0.055%左右时,纳米Al_2O_3在水相体系中稳定分散性较好。
李华朱冬生王先菊李新芳
关键词:分散剂
脂肪族聚酰胺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3种脂肪族聚酰胺尼龙2(PA2),尼龙4(PA4)和尼龙6 (PA6)的低聚物OA2,OA4和OA6构型进行优化,得到基态稳定构型;在优化构型基础上计算了分子振动谐性力场,并对理论谐性力场进行了简正坐标分析,得到了低聚物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用标度因子0.96对计算频率校正。对照实验值,根据振动模式对其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并讨论了由不同长度亚甲基链组成的聚酰胺对振动光谱的影响。
高进伟朱冬生李新芳王学业
关键词:聚酰胺低聚物振动光谱密度泛函理论
电磁炉散热片尺寸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对9块不同尺寸的散热片进行散热性能测试,找到散热片板厚、翅片间距和翅片厚度之间的优化比例。在优化比例的基础上,对散热片进行二次加工,在散热片的底部加上散热翅片,成功找到散热效果较好的散热片,并通过试验证实该自制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优于原装散热片。
叶平朱冬生吴治将汪南谢望平王磊
关键词:电磁炉散热片
高导热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介绍了高导热工程塑料的导热性能、导热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塑料导热性能的3种途径,特别是阐述了通过改进高聚物加工工艺及其设备来提高导热性,并展望了导热工程塑料的应用前景。
李莹莹朱冬生
关键词:导热机理复合材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