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ZD906)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7
相关作者:朱慧马瑞君吴双桃方旭丁煊更多>>
相关机构:韩山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入侵
  • 3篇杂草
  • 3篇植物
  • 3篇入侵杂草
  • 2篇质谱联用
  • 2篇入侵植物
  • 2篇色谱
  • 2篇生境
  • 2篇气相色谱
  • 2篇薇甘菊
  • 2篇相色谱
  • 2篇挥发油
  • 2篇光合特性
  • 1篇叶片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群
  • 1篇质谱
  • 1篇少花龙葵

机构

  • 8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朱慧
  • 4篇马瑞君
  • 2篇吴双桃
  • 1篇丁煊
  • 1篇方旭

传媒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叶挥发油的成分鉴定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藿香蓟新鲜叶片提取8h的挥发油得率为0.545%。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2个峰,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藿香蓟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烯、醇、萘、烷、酯及醛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23.40%)、早熟素Ⅰ(17.66%)、(Z)-乙酸-3-己烯-1-醇酯(12.14%)、早熟素Ⅱ(9.5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53%)、倍半水芹烯(4.24%)、(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86%)、莰烯(3.10%)、反式-2-己烯醛(2.11%)、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93%)、1-己醇(1.32%)、3,7,7-三甲基双环-[4.1.0]-二庚烯(1.01%)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7.91%,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被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朱慧吴双桃
关键词:入侵杂草藿香蓟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种群的构件生物量结构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全挖法,对粤东地区的皱果苋、刺苋、空心莲子草等3种苋科入侵植物在两种不同生境下的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测量和比较,且以本地苋科植物尾穗苋为对照,旨在分析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的不同功能构件生物量特征的一般规律及生物学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苋科植物在构件生物量分配比率方面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规律,即茎>叶>根>花,其中空心莲子草的茎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百分比达到75%左右;与本地植物尾穗苋相比,在异质性生境中,3种苋科入侵植物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具有明显的表型可塑性,其中空心莲子草的可塑性最强,在干旱、贫瘠的生境中,根冠比显著提高;通过多种数学模型拟合4种苋科植物的地上部分生物量(Y)与地下部分生物量(X),Cubic方程(Y=b0+b1X+b2X2+b3X3)表现最优,其中尾穗苋的拟合度最高。
朱慧马瑞君
关键词:苋科入侵植物生物量
薇甘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分析了杂草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 H.B.K.)对入侵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明显改变了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使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薇甘菊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等性质的影响不明显。薇甘菊入侵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形成了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吴双桃
关键词:入侵杂草MICRANTHA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生境
入侵植物假臭草及其伴生种的光合特性被引量:13
2010年
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是华南地区的主要入侵植物之一。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假臭草及其主要伴生种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和山莴苣(Lactuca indica)的光合特性,为探讨假臭草的入侵机制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假臭草及其伴生种在1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假臭草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伴生种;假臭草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380、44.72μmo·lm-·2s-1,前者高于伴生种,后者低于伴生种,且与伴生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68,显著高于伴生种;假臭草的CO2饱和点(CSP)与CO2补偿点(CCP)分别为1211、88.24μmo·lmol-1,前者与伴生种相当,后者显著低于伴生种,假臭草的表观羧化效率(CE)为0.0371μmol·mol-1,显著高于伴生种。较高的光能利用力与较强的光合响应机制,是假臭草能成功入侵的生理基础。
朱慧马瑞君
关键词:入侵植物假臭草伴生种光合特性
2种水生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2种主要水生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的光合特性及差异性,探讨凤眼莲与大薸对环境光强、CO2浓度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09-08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凤眼莲与大薸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合-CO2浓度响应曲线,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自然光照条件下,凤眼莲与大薸在1 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凤眼莲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大薸;凤眼莲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较大薸更为明显。(2)凤眼莲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分别为1 520μmol/(m2.s),31.19μmol/(m2.s)及1 323μmol/mol,均高于大薸,CO2补偿点(CCP)为52.51μmol/mol,低于大薸。(3)凤眼莲与大薸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4,0.046,表观羧化效率(CE)分别为0.094,0.03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较高的光能利用力与较强的光合响应机制,是凤眼莲比大薸具有更强入侵力的生理基础。
朱慧马瑞君
关键词: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补偿点
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与取食强度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不同生境中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叶片的昆虫取食状类型及取食强度,并鉴定其昆虫种类,为粤东地区主要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生境中,昆虫对五爪金龙叶片的取食类型主要为孔食状和缘食状,孔食状类型所占的比例均高于70%,其中生境1达到92%;取食强度主要集中于1级,均在70%以上,2级为4%~16%;而其重度取食的比例因生境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伴生植物较少或光照充足的生境3与生境5,其重度危害的比例分别达到10.49%、8.17%;各生境中,五爪金龙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随时间而大幅度上升,5月份取食频率在40%以上,至7月份,其取食频率均在90%以上;从五爪金龙植株上采集的昆虫共鉴定出共6目10科,此外还有蜘蛛目和蜱螨目及柄眼科的蜗牛等动物。至于昆虫种类与取食类型、危害程度的对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朱慧
关键词: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生境
薇甘菊总黄酮的提取及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测定被引量:22
2010年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根、茎、叶及花等器官中的总黄酮分别进行提取,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测试提取液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乙醇溶液、固液比1:25、超声波功率200W;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乙醇、固液比1:20、超声波功率500W;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0%乙醇、固液比1:20、超声波功率500W;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溶液、固液比1:25、超声波功率200W;薇甘菊根、茎、叶、花的总黄酮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3.25%、0.59%、0.88%、2.69%;在设置的4个质量浓度梯度下,薇甘菊根、茎、叶和花的总黄酮提取液对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样品质量浓度为1.32mg/mL时,其清除率分别为33.86%、32.58%、38.79%、21.84%,但与相同质量浓度的常用抗氧化剂BHT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
朱慧马瑞君吴双桃方旭丁煊
关键词:薇甘菊总黄酮抗氧化性羟自由基
少花龙葵叶挥发油成分的鉴定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少花龙葵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51个峰,共确认了其中138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少花龙葵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包括醇、醛、烷、酯、烯、酮及醚类等成分。少花龙葵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0.5%)为(E)-2-己烯醇(45.25%),(Z)-3-己烯醇(41.0%),7-甲氧基-2,2-二甲基-二氢-1-苯并吡喃(1.49%),十四醛(0.97%),己醛(0.97%),壬醛(0.88%),环戊醇(0.61%)及4-丁基-2-(1-甲基-2-硝基乙基)环己酮(0.57%)等,这8种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1.74%;其中含量较高的(E)-2-己烯醇与(Z)-3-己烯醇2种物质是生产食品香料和化妆品香精的重要成分。
朱慧
关键词:茄科少花龙葵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