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6CL0035)
- 作品数:23 被引量:51H指数:4
- 相关作者:林生岭印厚飞吴家建曹旭郭寅丹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掺杂不同金属离子聚苯胺/蒙脱土的制备及其电导率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在聚合温度为25℃、n(过硫酸铵)∶n(苯胺)=1∶1、掺杂剂磺基水杨酸c(SSA)=0.03mol/L、蒙脱土量为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出聚苯胺/蒙脱土复合纳米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掺杂不同的金属离子,测其导电率的变化情况,并且与未掺杂复合材料的导电率进行比较。TGA分析表明,有机物进入到蒙脱土片层间;FT-IR分析表明,蒙脱土进入到聚苯胺中;XRD分析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蒙脱土被完全剥离;电导率实验表明,聚苯胺/蒙脱土掺杂氯化铁的氯盐溶液电导率最高。
- 林生岭万勇
- 关键词:插层聚合蒙脱土聚苯胺掺杂电导率
- 负载磷钼杂多酸/La_(0.7)Ca_(0.3)Fe_(0.25)Co_(0.75)O_3/聚吡咯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成功制备了La0.7Ca0.3Fe0.25Co0.75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以(NH4)2S2O8为氧化剂,运用化学氧化法合成La0.7Ca0.3Fe0.25Co0.75O3/聚吡咯薄膜,然后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一种新的表面负载修饰型复合光催化剂La0.7Ca0.3Fe0.25Co0.75O3/PPy/PMO12。采用XRD、SEM、FT-IR对催化剂的物化结构进行了表征。光催化性能测试是以亚甲基蓝染料的水溶液为降解目标,结果表明,PMo12的负载修饰改进了La0.7Ca0.3-Fe0.25Co0.75O3/PPy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储艳文林生岭郭寅丹龙丹万勇
- 关键词:聚吡咯磷钼杂多酸光催化剂亚甲基蓝
- 壳聚糖/纳米La_(0.7)Ca_(0.3)Fe_(0.25)Co_(0.75)O_3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成功的制备了La0.7Ca0.3Fe0.25Co0.75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现代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呈球形,粒径为19.1nm。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壳聚糖溶液中制备壳聚糖/La0.7Ca0.3Fe0.25Co0.75O3薄膜,并通过以上分析手段,对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变化、La0.7Ca0.3Fe0.25Co0.75O3的形态、粒子尺寸等进行分析,研究其成膜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与La0.7Ca0.3Fe0.25Co0.75O3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扰乱了壳聚糖原有的晶体结构,在壳聚糖与La0.7Ca0.3Fe0.25Co0.75O3复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排列,从而使两组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分散与相容。
- 林生岭储艳文刘晴郭寅丹曹旭陈传祥
- 关键词:壳聚糖复合膜
- 十二苯磺酸-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1
- 2009年
- 本文以吡咯为单体、三氯化铁为氧化剂,化学氧化合成了聚吡咯,采用反相微乳聚合法制备十二苯磺酸(DBSA)掺杂的导电聚吡咯(PPy)纳米复合材料。用IR、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DBSA和PPy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协同作用。循环伏安表明,在KOH溶液中,具有较高导电性的复合材料使其电化学性能得到优化。
- 林生岭曹旭马建华吴家建印厚飞朱炜峰
-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 聚苯胺/牛血清白蛋白/钙钛矿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水溶液中,以粒径在26.4~29.6 nm的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为母体构造出苯胺/牛血清蛋白/La0.7Ca0.3Fe0.25Co0.75O3复合物.牛血清白蛋白和苯胺单体在溶液中组装到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表面,从而使得吸附牛血清蛋白的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表面包裹了一层苯胺,以苯胺/牛血清蛋白/La0.7Ca0.3Fe0.25Co0.75O3复合物为前驱体通过进一步化学氧化得到聚苯胺/牛血清蛋白/La0.7Ca0.3Fe0.25Co0.75O3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牛血清蛋白和苯胺的相互作用,用IR、EDS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胺影响了牛血清蛋白的α-螺旋程度,导致牛血清蛋白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中红外吸收,呈连续网状结构.
- 林生岭印厚飞陈传祥朱炜锋吴家建
-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复合氧化物聚苯胺
- 聚吡咯/La_(0.3)Ca_(0.7)Ni_(0.25)Co_(0.75)O_3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 2011年
-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和溶液原位合成法分别制备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0.3Ca0.7Ni0.25Co0.75O3粉末及其吡咯相对质量分数为60%和80%的聚吡咯/钙钛矿复合微粒PPY/La0.3Ca0.7Ni0.25Co0.75O3。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曲线对复合材料在1mol.L-1的KOH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吡咯含量为80%的PPY/La0.3Ca0.7Ni0.25Co0.75O3的电化学性能最好,阴极峰电位最大,且阳极峰电位最小。
- 林生岭郭寅丹储艳文曹旭龙丹万勇
- 关键词:钙钛矿聚吡咯稀土
- La_(0.7)Ca_(0.3)Fe_(0.25)Co_(0.75)O_3-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3
- 2009年
-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掺杂的钙钛矿型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以苯胺、过硫酸铵为原料,盐酸为溶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粒径为18.1nm的La0.7Ca0.3Fe0.25Co0.75O3-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用IR、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阻碍了聚苯胺结晶,复合材料中PANI和La0.7Ca0.3Fe0.25Co0.75O3存在相互作用,高分子基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循环伏安表明,在KOH溶液中,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
- 印厚飞林生岭陈传祥朱炜锋吴家建
-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聚苯胺
-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四组份染料混合物被引量:5
- 2008年
- 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对典型神经网络系统做介绍,并对人工神经网络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作解说。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快速BP算法,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四组分的染料溶液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在200-600nm的范围内,以12个特征波长处的吸收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通过网络训练,酸性橙Ⅱ、酸性红B、甲基紫、酸性嫩黄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5%-2.30%,4种成分的回收率在96.3,%-104%之间。实验表明,该算法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可用于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定量测定光解废水中多组份混合染料。
- 林生岭吴家建印厚飞朱炜峰曹旭侯莲莲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染料
- 复合氧化物La_xSr_(1-x)Fe_(1-y)Co_yO_3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 2008年
-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陶瓷粉末复合氧化物LaxSr1-xFe1-yCoyO3(x=0.7,0.3;y=0.30,0.75,0.90),其结构经UV,IR,XRD,SEM和EDS表征。复合氧化物为立方和正交晶系,粒径15.3nm~29.8nm。Co2+可使复合氧化物中原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用复合氧化物制备的电极具有双功能氧化电极的电化学特征。
- 林生岭吴家建印厚飞朱炜峰曹旭
- 关键词:复合氧化物陶瓷粉末循环伏安
- 化学氧化法合成聚吡咯工艺条件优化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粉末状导电高分子材料聚吡咯(PPy),研究氧化剂浓度、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PPy电导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思路,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y的影响因素顺序依次为: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PPy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FeC l3为氧化剂,PPy与FeC l3用量摩尔比为1∶1,在0℃冰水浴条件下反应6 h;聚吡咯的电导率随氧化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合成聚吡咯的氧化剂为FeC l3时电导率较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聚吡咯的电导率有显著地增加,在低温下有利于提高聚吡咯的电导率;循环伏安表明,PPy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 林生岭曹旭林琪储艳文郭寅丹龙丹万勇
- 关键词:聚吡咯正交循环伏安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