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2D287)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刘佰合刘红阳高刘盛菊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清代
  • 2篇非均衡
  • 1篇晚清
  • 1篇先行者

机构

  • 5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佰合
  • 2篇刘红阳
  • 1篇盛菊
  • 1篇高刘

传媒

  • 3篇教育与考试
  • 2篇合肥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清代安徽沿淮地区进士群体之考察
2014年
清代安徽沿淮地区共产生165位进士,是安徽科举格局中的凹地,后期落后局面略有改观。沿淮地区进士群体区域分布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特点,淮南地区的科举水平明显高于淮北地区。沿淮地区进士群体姓氏分布具有层次性特点,与科举发达地区相较,姓氏集聚色彩并不突出,由此反映出科举家族在该地区影响较小。
盛菊
关键词:清代
清代进士群体区域分布的特点——以安徽为例的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清代安徽共有1192名进士,进士群体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并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安徽进士的分布状况,折射出清代全国范围内进士群体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具有普遍性、层次性、递进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刘佰合
关键词:非均衡
清代安徽鼎甲群体
2015年
清代安徽鼎甲人物共有21位,规模仅次于江苏与浙江两省,在清代科举格局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徽鼎甲群体的变迁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最初的平台期到乾嘉时期的繁盛期,至晚清转向衰微。安徽鼎甲区域分布具有不均衡的趋势,鼎甲人物向安庆、徽州、宁国等科举发达地区集中,与进士的区域分布态势密切相关,又和进士中心县高度重叠。安徽鼎甲人物多有进士家族的背景,来源较为狭窄,其社会流动处于半封闭的状态。
刘佰合刘红阳
关键词:清代
李鸿章与晚清科举变革
2014年
李鸿章本是科举之路的成功者,却在接触西学后批判科举弊窦,主张以经世致用为标准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具有"抡才大典"之称的科举制度。他还极力奏请清政府设立算学一科,推动了晚清的科举变革,为之后的科举变废奠定基础。可以说,李鸿章不仅是科举时弊的批判者,也是科举制度的冲击者,还是科举之变的推动者,更是清季科举变革的先行者。
刘红阳
关键词:先行者
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区域分布之考察被引量:4
2013年
清代安徽共有11 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刘佰合高刘
关键词:清代非均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