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英东基金(81030)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陈顺乐沈南顾越英王元鲍春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系统性红斑
  • 9篇系统性红斑狼...
  • 9篇狼疮
  • 9篇红斑
  • 9篇红斑狼疮
  • 6篇基因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3篇发病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红斑狼疮患者
  • 2篇发病机制
  • 1篇单倍型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9篇沈南
  • 9篇陈顺乐
  • 6篇鲍春德
  • 6篇王元
  • 6篇顾越英
  • 5篇钱捷
  • 4篇孙莉
  • 3篇黄新芳
  • 3篇钱捷
  • 2篇吴慧
  • 2篇梁栋
  • 1篇林燕
  • 1篇冯学兵
  • 1篇黎莉
  • 1篇毛寒倩
  • 1篇梁栋
  • 1篇周敦
  • 1篇郭桂梅
  • 1篇华晶
  • 1篇叶萍

传媒

  • 7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在中国人群中鉴定发现PBX1基因为1q23-24区域新的狼疮易感基因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用连锁不平衡 (linkagedisequilibrium)的方法对 1号染色体狼疮易感区域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定位 ,并由此定位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候选基因。方法 用 9对高密度的微卫星标记对 1q2 3 2 4易感区域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 ;用延伸型传递不平衡试验 (ETDT)、GeneHunter和家系为基础的相关分析 (FBAT)软件分析连锁不平衡的结果 ;用TaqMan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候选基因mRNA的表达量 ;用等位基因分型PCR对候选基因内的 4个SNP分型。结果 ①发现微卫星标记D1S2 6 2 8(P =0 0 0 0 987,Pc=0 0 0 12 )和D1S2 6 73(P =0 0 0 70 82 ,Pc =0 0 104 )的等位基因存在整体的显著传递不平衡 ) ;②发现D1S2 6 2 8 119bp (Pc =0 0 0 12 ;传递∶不传递 =91∶4 5 ,P =0 0 0 0 1)和D1S2 6 73 10 3bp (Pc =0 0 10 4 ,传递∶不传递 =10 9∶6 7,P =0 0 0 16 )等位基因从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受累后代 ;③在中国汉族红斑狼疮核心家系中单倍型D1S2 6 2 8(119bp) D1S2 6 73(10 3bp) (传递∶不传递 =4 3∶18,P =0 0 0 14 )和单倍型D1S2 6 2 8(119bp) D1S2 6 73(10 7bp) (传递∶不传递 =2 9∶12 ,P =0 0 0 79)存在传递不平衡。在中国汉族SLE患者中PBX1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 0 0 0 1)。
沈南吴慧陈顺乐梁栋顾越英钱捷鲍春德王元
关键词:狼疮易感基因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 IRF4 IRF8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中IRF1、IRF4、IRF8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5例SLE患者与37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ABI PRISM 7900 HT实时定量PCR仪上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IRF1、IRF4、IRF8的mRNA定量表达水平(以-ΔΔCt值表示)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外周血IRF1 mRNA、IRF4 mRNA、IRF8 mRNA的表达分别是-3.90±0.19、-8.04±0.25和3.60±0.15。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组IRF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RF4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8.82±0.18,P=0.011)、IRF8 mRNA表达低于正常人(3.09±0.13,P=0.012)。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IRF表达异常。
钱捷沈南郭桂梅万年红林燕黄新芳吴慧陈顺乐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干扰素调节因子
白介素-10启动子区域基因变异与中国人群狼疮发病相关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采用连锁不平衡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验证白介素 (IL) 10基因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存在显著相关性。方法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对IL 10启动子区内的 3个单核苷酸 (SNP)位点和IL 10G微卫星标记进行分型 ,并采用病例对照结合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方法分析分型结果。结果 ①中国汉族人群与其他人群的IL 10启动子区内的遗传标记多态性分布及配对连锁不平衡检验的差异有显著性。②病例对照研究发现 ,SLE患者IL 10G138等位基因频率(5 2 % )较正常对照组 (4 2 % )显著增高 (P =0 .0 0 9)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IL 10G136等位基因频率和IL 10G14 4等位基因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值分别为 0 .0 0 0 2和 0 .0 0 3)。③单位点的TDT检测发现 ,IL 10G138bp从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后代 (传递∶不传递 =94∶6 1,P =0 .0 0 81) ;多位点的TDT检测发现 ,某些特定的单倍型从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后代。结论 本研究显示IL 10基因是SLE的易感位点 ,IL 10基因的多态性标记或者直接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
沈南梁栋孙莉周敦许倩金燕梁吴慧陈顺乐顾越英钱捷王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单核苷酸基因变异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发患者Th细胞异常分化相关分子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存在Th1/Th2失衡与其调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密切相关的基础上 ,探讨SLE患者在调控Th1/Th2分化的其他环节上也存在有基因表达的异常。方法 采用TaqManRealTimePCR的方法研究 38例初发SLE患者调控Th类细胞分化的细胞转录调控水平 (IκB、IRF 1、STAT 4、GATA 3、IL 4R)、细胞趋化、粘附和迁移有关的基因 (CCR1、CCR2、CCR4、CCR5 )、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 (caspase 1)、参与信号传导 (CD38)基因的表达 ,并以 2 8名正常人和 5 0例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①与正常人比初发SLE患者调控向Th1分化的白细胞介素(IL) 12 /IL 12Rβ2 /STAT 4通路中STAT 4的表达水平并未见显著降低 ,反倒升高 (P <0 0 1) ;IRF 1的水平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调控向Th2分化的IL 4 /IL 4R/GATA 3通路中GATA 3的表达降低 (P <0 0 1)。②以Th1占优势的RA患者中 ,调控向Th1方向分化的STAT 4的表达升高 (P <0 0 1) ,IRF 1表达却下降 (P <0 0 1) ;调控向Th2分化的IL 4R表达降低 (P <0 0 1) ,但GATA 3的表达却升高 (P <0 0 1) ,较初发SLE患者STAT 4升高 (P <0 0 1) ,IκB、IRF 1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 (P <0 0 1) ;GATA 3、IL 4R也升高 (P <0 0 1)。结论 在SLE患者中IL 12、
黎莉陈顺乐沈南鲍春德钱捷叶萍顾越英王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H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脱氧核糖核酸酶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 1(DNAS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性。方法 验证文献报道的DNASE1基因 3′端 4个SNP ,选取杂合度较高者对 312个中国人群SLE家系以TaqManMGB等位基因识别技术在ABI790 0HT序列测定仪上进行SNP基因分型 ,数据以SDS 2 0软件收集 ,Genehunter进行统计处理并构建SNP单倍型。结果 中国人群中 ,DNASE1SNP3398、3737杂合度均接近 0 5 ,4 184亦有一定的杂合度。 3398与 3737的C G单倍型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 ,3398、3737、4 184的单倍型C G G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 (P <0 0 5 )。结论 在SLE患者中存在特定的SNP单倍型 ,部分SLE患者的发病与DNASE1基因相关联。
冯学兵沈南陈顺乐钱捷孙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
PBX1基因3’末端基因多态性rs318569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3’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PBX1基因3’端下游区域通过测序发现SNP rs3185695, 再对发现的该SNP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软件和延伸型传递不平衡试验(ETDT)分析SNP与中国人SLE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靠近PBX1 3’末端通过测序发现的SNP rs3185695进行家系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提示等位基因G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T:U)=62:41,P=0.0385。结论 PBX1基因可能为SLE的候选基因。
黄新芳沈南梁栋毛寒倩钱捷陈顺乐鲍春德顾越英王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单核苷酸基因基因多态性
PBX1基因剪切体表达与SLE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了解PBX1基因各种剪切体的表达在SLE患者和正常人中是否存在差异 ,探讨PBX1的表达与SLE发病的相关性。通过PCR扩增及毛细管芯片电泳 ,确证剪切体h、k、l存在于人体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剪切体h、k、l分别进行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mRNA表达定量比较。结果发现这 3种剪切体在患者组中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正常人的表达是SLE的 9~ 12倍。重度患者的k、l剪切体与轻中度的病人相比表达明显降低 ,并发狼疮性肾炎的病人k剪切体的表达较无肾累及的病人显著降低。说明PBX1基因剪切体h、k、l在SLE患者中mRNA表达水平下降 ,并与SLE活动度及肾累及有关。
孙莉王元沈南鲍春德顾越英陈顺乐
关键词:剪切体系统性红斑狼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病机制
FCGR2A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明确FCGR2A基因H131/ R131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该位点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有关。方法应用Taqman MGB 方法对340例SLE病人,300例患者父母和183名正常人的H131/ R131多态性位点进行大规模等位基因分型,病例对照研究应用χ2检验,家系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应用ETDT22软件。结果病例对照研究提示SLE组和正常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413),传递不平衡检验证实该位点在中国人群SLE家系中无优势传递(P=0.604 9)。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FCGR2A H131/ R131多态性位点与SLE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
孙莉沈南王元钱捷鲍春德顾越英陈顺乐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白细胞介素(IL)-23和IL-12的调节作用。方法78例SLE患者[以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进行活动性评分]和正常对照36名,分别抽提SLE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m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IL-23特异的亚单位P19、IL-12特异的亚单位P35以及它们共有的亚单位P40作定量分析,数据采用看家基因进行标化。结果未经治疗、已经治疗的SLE患者的IL-12特异性的亚单位P3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值分别<0.05,<0.01)。与未经治疗相比,用类固醇激素或类固醇类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显著抑制P40和P19的表达(P值分别<0.01和<0.05)。活动性SLE患者(SLEDAI>10)的P19、P40、P3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SLEDAI≤10)(P值分别<0.01,<0.01和<0.05)。结论IL-12的表达下降或IL-23的表达上调也许参与SLE的发病过程,这两种细胞因子有可能是SLE患者的治疗靶点。
黄新芳占一凡华晶沈南钱捷鲍春德陈顺乐
关键词:红斑狼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