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57)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倪万潮徐鹏沈新莲张香桂徐英俊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棉花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逆转座
  • 1篇逆转座子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转座
  • 1篇转座子
  • 1篇马克隆
  • 1篇马克隆值
  • 1篇克劳茨基棉
  • 1篇克隆
  • 1篇QTL
  • 1篇QTL定位
  • 1篇SSAP

机构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张香桂
  • 2篇沈新莲
  • 2篇徐鹏
  • 2篇倪万潮
  • 1篇朱静
  • 1篇杨郁文
  • 1篇张保龙
  • 1篇徐英俊
  • 1篇曹志斌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棉属野生种克劳茨基棉第7染色体上马克隆值QTL的挖掘与定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深入挖掘和利用棉属野生种克劳茨基棉(Gossypium klotzschianum)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了一个(陆地棉泗棉2号×克劳茨基棉)×泗棉2号的BC1F2群体,并进行纤维品质性状初步定位。单标记相关分析表明,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SSR标记NAU1362与马克隆值表现极显著相关。进一步选择在第7染色体上含有克劳茨基棉渐渗片段的BC1F2单株与轮回亲本泗棉2号回交,构建BC2F3和BC2F4分离群体,通过2年的田间重复试验验证该QTL的位置与效应。结果表明,该QTL(qFMIC-7-1)在BC2F3、BC2F4世代均被检测到,位于相同的标记区间,分别可以解释9.0%和8.8%的表型变异,增效基因来源于野生种克劳茨基棉,与BC1F2群体定位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另一马克隆值QTL(qFMIC-7-2),同样在BC2F3、BC2F4两个世代均能够被检测到,分别可以解释3.7%和4.7%的表型变异,但增效基因均来源于泗棉2号。
徐鹏朱静张香桂倪万潮徐英俊沈新莲
关键词:棉花克劳茨基棉马克隆值QTL定位
基于棉花逆转座子的SSAP标记的开发被引量:2
2009年
从棉花BAC序列中鉴定了1个Ty1-copia类逆转座子,根据RNAseH-LTR连接区序列信息设计了特异引物,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一套经济、高效的SSAP(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标记体系。分析棉属不同种的SSAP发现,SSAP在棉属不同种中均有丰富的扩增位点,而且棉花中SSAP多态性位点远高于AFLP(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c markers)。这一标记系统可增加棉花染色体端粒区域的标记密度,促进棉花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曹志斌杨郁文徐鹏张香桂张保龙倪万潮沈新莲
关键词:棉花逆转座子多态性SSA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