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163)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巩振辉贺玉梅逯明辉赵倩王军娥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孢子
  • 1篇温室
  • 1篇温室辣椒
  • 1篇小孢子
  • 1篇辣椒
  • 1篇蕾期
  • 1篇光合特性
  • 1篇白菜
  • 1篇胞质雄性不育
  • 1篇胞质雄性不育...
  • 1篇保持系
  • 1篇CDNA-A...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作者

  • 2篇巩振辉
  • 1篇王军娥
  • 1篇柯桂兰
  • 1篇赵倩
  • 1篇赵利民
  • 1篇逯明辉
  • 1篇贺玉梅
  • 1篇赵会芳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栽培方式对温室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单株定植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单株定植时综合效益最好,是钢管骨架塑料大棚内"秦椒1号"辣椒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
赵倩逯明辉巩振辉王军娥贺玉梅
关键词:辣椒栽培方式农艺性状光合特性
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RC_7及其保持系的细胞学和蕾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RC7及其保持系B7为材料,通过对两材料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并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两材料花蕾的基因表达差异,以明确RC7发生雄性败育的时期和方式,为大白菜CMS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细胞学观察发现,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RC7及其保持系B7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保持系B7花药的绒毡层属于腺质型;不育材料RC7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内出现大的液泡,呈现败育征兆,单核期绒毡层解体,中层退化,小孢子核开始解体、败育,属于单核花粉败育型。(2)对两材料蕾期基因的cDNA-AFLP差显比较分析表明,共获得了23条阳性差异片段,其中在不育系RC7花蕾中特异表达的有8条,在保持系B7花蕾中特异表达有10条,两系中共有条带5条。(3)对不育系中特异表达的8条谱带进行Blast搜索发现,H1与拟南芥光合反应蛋白基因有较高的一致性,H26与拟南芥钙调磷酸酶类磷酸酯酶家族蛋白质的部分序列存在90%的一致性,属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对来自保持系的10条谱带的差异片段功能以及一致性进行比对分类发现,它们包括糖代谢基因、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基因、乙烯诱导基因、电子传递和能量途径基因、未知或假定蛋白等。研究表明,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RC7可能是由于绒毡层细胞液泡化和径向肥大,小孢子受挤压后破裂降解,不能形成正常的成熟花粉粒而败育;乙烯诱导基因(H29)在保持系中特异表达,在不育系中沉默,表明不育系中缺乏乙烯相关基因。
赵会芳巩振辉赵利民柯桂兰
关键词:大白菜小孢子CDNA-AFL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