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8001282)
- 作品数:9 被引量:161H指数:8
- 相关作者:田秀霞宋晓辉张迎新张守保李菊香更多>>
- 相关机构:邯郸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华北回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诊断分析方法等,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带中存在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主要在600 hPa以下,中尺度低压随高度向西、向北倾斜,东西向中尺度切变随高度向北倾斜。此次回流暴雨过程中有5个中尺度雨团活动,其中3个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低压和切变配合且随低压和切变移动,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出现了持续2 h以上的逆风区。
- 张守保张迎新郭品文
- 关键词:中尺度分析中尺度雨团
- 2009年秋季冀中南暴雪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被引量:24
- 2011年
- 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回流暴雪天气,强降雪中心位于太行山喇叭口地形南侧迎风坡处。本文使用MM5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中小尺度地形对于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北侧为下坡风,南侧为迎风坡,出现上升运动;由于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对于气流有汇聚作用,整个喇叭口地形上空到800 hPa为地形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垂直剖面显示低层地形产生的上升运动冲破逆温层(或与逆温层内波动的上升支叠加),与700 hPa以上的西风带低槽系统引起的上升支叠加,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且东北风遇山后呈现出两支气流,一支在山前堆积下沉,一支在山前冷空气堆前上升,且山前冷空气下沉支逐步形成环流圈,说明冷空气在山前堆积,气流在冷空气堆以东上升。这可能是降雪中心在平原而不在山坡的主要原因。
- 张迎新姚学祥侯瑞钦李宗涛裴宇杰
- 关键词:暴雪地形MM5
- “09.11.10”石家庄特大暴雪中尺度风场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以及四维变分方法反演的风场资料,对2009年11月10—12日石家庄特大暴雪过程的形势场和中尺度风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影响系统来看,此次特大暴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回流降雪和西来槽降雪。回流降雪是特大暴雪的主要时段,此阶段西部山区降雪明显大于东部平原;而西来槽降雪阶段全区降雪比较均匀。由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可见:10日降雪具有对流性质,而且回波不断地自西部山区向石家庄市区移动,产生"列车效应",造成市区及西部降雪强度较大;11—12日回波强度弱,降雪强度也较弱。分析雷达四维变分反演风场得到如下结论:(1)反演风场能够准确展现东风影响的时间和高度、西来槽影响的始末,对预报员定性外推降雪的强度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2)低层水平反演风场上,存在一个比较窄的东风带,回波沿东风带自西向东移动,石家庄市区处于北到东北风的"回流墙"附近,东移回波在此堆积,移速减慢,影响时间较长;同时,市区附近存在风向性和风速性辐合,致使回波在石家庄附近加强或维持。(3)反演风场垂直剖面图上,东风回流降雪阶段,低层东风区上空存在一个"反气旋",强回波位于"反气旋"所包围的范围。
- 王丽荣刘黎平王立荣曹春莉
-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 冀南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1年1月6日冀南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南下的冷垫上爬升是降雪发生与维持的有利条件;暴雪过程以回流降雪为主,后期为西来槽降雪;暴雪发生时,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较大的水汽输送与辐合,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中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尤其是正涡度平流的增强为暴雪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偏南风急流为暴雪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降雪区对应;低层高能舌的演变可以大致判断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在回流降雪阶段出现对流性不稳定。
- 宋晓辉王咏青寿绍文王爱君田秀霞李菊香
- 关键词:暴雪过程高空急流湿Q矢量
- 华北南部一次回流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0
- 2011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南部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流暴雪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雪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急流、西来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东北冷空气起到了触发作用。最大降水出现在南北风转换阶段,当东北风完全控制低层,降水结束。高空辐散和低层辐合相叠置及高空正涡度的下传,有强降水的产生,但上升运动中心较低。降雪前的增暖增湿与低层冷空气的楔入使华北南部位于θse能量锋区和水汽辐合区内,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回流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方,低层东北冷空气也有间接输送水汽作用。
- 田秀霞宋晓辉程序董占强李菊香聂振岭
- 关键词:急流
- 2009年深秋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46
- 2011年
- 利用多种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系统长时间影响河北,并产生正、逆双向次级环流,其强上升运动与中层强辐合及正涡度柱耦合,为暴雪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由于锋面附近强温度梯度及风的垂直切变作用,在暴雪区形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另外西南暖湿气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强上升运动可将水汽输送到高空冷区凝华、冻结为雪及冰晶;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使得干冷空气在低层堆积,增强了回流降雪的低层冷垫作用;在低层由于地形作用产生的弱上升运动与锋面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叠加,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和增强。
- 侯瑞钦张迎新范俊红李宗涛
- 关键词:暴雪次级环流地形数值模拟
- 2009年11月华北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3
- 2011年
-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华北地区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hPa西风带低槽、700hPa西南风急流及东西向切变、850hPa东北风急流和地面倒槽;(2)东北南下的冷空气为干冷空气;(3)暴雪过程中存在中尺度系统:中尺度低涡及切变,且强降水中心与之配合;(4)中尺度云团在700hPa切变上生成、发展、合并且东移;(5)雷达回波呈现出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在风廓线反演产品中发现边界层和中低层风速加大与降水加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在边界层顶高度上下出现浅薄的冷平流层后,边界层内东北风变得有组织且风速增大。(6)VDRARS雷达反演的风场显示:东北南下的冷空气(东北风)与西南气流相遇形成鞍型流场,强回波出现在鞍型流场中。
- 张迎新张守保裴玉杰张南
- 关键词:中尺度系统
-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热量和水汽收支分析
- 2010年
-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计算了2007年7月18日河北南部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分析了降水区热量和水汽收支的变化,并探讨了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由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当有强对流发生并伴有强降水时,就会有强的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出现,且与强降水区基本对应,对流层上半部的相对冷层为暴雨区上空积云对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
- 王爱君宋晓辉田秀霞王丽英李菊香
- 关键词:暴雨视热源视水汽汇
-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2
- 2013年
- 应用WRFV3.2.1中尺度数值模式,利用每日4次1°×1°的NCEP-FNL全球分析场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河北省回流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冷流暴雪特征及其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区近地层为干冷气团形成的冷垫,暖湿气流沿锋面上界自低层向高层输送,暴雪的出现与高温高湿能量的输送密切相关,水汽主要来自南方;近地层以辐散和反气旋性涡度为主,上升运动的加强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相对应,受太行山地形影响降水强度加大。
- 宋晓辉田利庆田秀霞马鸿青张功文董方亮
- 关键词: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