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979)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谷志远柳毅徐婉君卢海平吴立立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通路在髁突软骨生长和改建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6年
- 髁突软骨在正常机体内处于一个低氧环境中,软骨细胞却对此表现出较好地适应能力,然而在体外细胞的研究中发现,髁突软骨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很难保持稳定性,这为髁突软骨的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同时也考虑培养髁突软骨细胞时是否应尽可能模拟体内低氧环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对维持软骨细胞的稳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IF-1α的生物活性结构、相关信号通路及在髁突软骨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徐高丽吴立立吴枝武谷志远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髁突软骨低氧静压力
- TNF-α刺激髁突软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34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TNF-α对髁突软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4(IL-34)及表达IL-34 mRNA基因的影响,探讨IL-34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致病机制。方法取第三代髁突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1、10、20、50 ng/m L)的TNF-α培养24 h以及同一浓度(10 ng/m L)TNF-α分别培养1、3、6、10、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细胞,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测定IL-34浓度以及IL-3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细胞上清液中均能检测到IL-34。2TNF-α刺激髁突软骨细胞IL-34mRNA基因表达,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TNF-α能刺激髁突软骨细胞产生IL-34。
- 吴立立史秋涛徐高丽谷志远
- 关键词:髁突软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 Smad通路参与应力诱导颞下颌关节滑膜细胞蛋白多糖4表达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应力刺激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细胞蛋白多糖4(proteoglycan 4,PRG-4)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20只SD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细胞分为两组,加力组施加间歇静压力,压力值100 kPa,加载频率为4 h/d;对照组为未加载应力的滑膜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在实验各时间点检测Smad通路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受体抑制剂SB431542预处理后,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72 h后对照组和加力组PRG-4表达的变化.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间歇静压力作用1h后,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在2、4h达到峰值.而在实验1、2及4h观察p38蛋白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间歇静压力作用使Smad-2、-3蛋白发生核转位,且胞内荧光信号比对照组明显增强(24.11 ±4.70) (P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间歇静压力促进滑膜细胞PRG-4 mRNA的表达量(1.48 ±0.0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入SB431542预处理后再加力,PRG-4 mRNA表达量较加力组显著降低(0.47 ±0.05) (P <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各组PRG-4蛋白表达量受抑制趋势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相一致.结论 Smad信号通路是参与调节间歇静压力诱导滑膜细胞PRG-4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
- 徐婷吴慧玲冯剑颖谷志远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滑膜细胞
- 单侧后牙长期缺失后髁突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对双侧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CBCT图像,应用Mimics 15.0软件测量双侧髁突体积、面积、线距及骨密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牙侧的髁突体积、髁顶体积及其骨密度明显小于非缺牙侧(P<0.05);髁突横截平面的面积及其骨密度大于非缺牙侧(P<0.05)。结论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后,双侧髁突均发生适应性改建,缺牙侧髁突小于非缺牙侧。
- 徐婉君卢海平史秋涛谷志远
- 关键词:锥形束CT后牙缺失髁突
- 兔盘前移颞下颌关节的髁突软骨细胞中SOX9和MMP12的表达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研究Sox9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12(MMP12)在兔盘前移颞下颌关节的髁突软骨细胞中时空表达变化。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2、4、8周组;每组12只),分别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建模后的1、2、4、8周处死,取出髁突软骨并将关节部位制成组织芯片,利用DNA微阵列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技术和IPP图像处理技术观察不同组内髁突软骨中Sox9、MMP12表达。结果:基因检测和rt PCR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显示为MMP12的表达在第1周达到最高值,之后随建模时间递减,在第8周达到最小值(表达下降),Sox9的表达第1周较低,随后略有上升,在第2、4、8周分别检测到其表达上升并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MMP12和Sox9同为骨性表达相关因子,在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中,MMP12主要参与早期骨溶解破坏、炎症反应,Sox9主要参与后期软骨的修复重建。
- 汪淑华徐高丽吴枝武杨子圆谷志远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SOX9免疫组化技术DNA微阵列
- 下颌前导后髁突骨形态学指标变化的动物实验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免下颌持续功能能前导后骨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功能性矫治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8周龄日本大耳门兔,州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前导组(24只)和对照组(16只).前导组动物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治器,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分别于实验2、4、8、12周时处死6只前导组和4只对照组动物,取有侧颞下颌关节标本进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兰和Masson染色,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8周时前导组髁突软骨F区骨体积分数[(75.83±1.10)%]、骨小梁厚度[(103.28±2.89)μm]、骨小梁数[(2.86±0.06)mm2]、矿化沉积率[(2.23±0.02)μm/d]和成骨细胞指数[(30.20±0.47)个/mm2]均较埘照组[分别为(64.00±1.54)%、(87.00±1.13)LLm、(1.84±0.08)mm2、(1.69±0.02)μm/d和(21.07±0.59)个/mm2]湿著增高,12周时骨小梁骨间距[(170.00±2.25)μm]则比对照组[(241.50±1.57)μm]显著减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晒髁突中心区骨静态学和动态学指标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软骨下区’胃’形态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与髁突改建关系密切。
- 詹静谷志远
-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正畸学骨形态学
- 弱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疼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大多数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原因。弱激光在牙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用来抗炎和缓解疼痛。本文对弱激光疗法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机理方面进行概述。了解弱激光疗法的机制对弱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重要意义。
- 徐高丽谷志远柳毅
- 关键词:抗炎
- 成人安氏Ⅰ类错正畸前、后髁突形态的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成人安氏Ⅰ类错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取25例临床无口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成人安氏Ⅰ类错患者(男5例,女20例)正畸治疗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CBCT影像,应用Mimics10.01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正畸治疗前、后髁突的高度、最大轴位平面和最大矢状位平面的面积及骨密度,三维髁突及上部三维髁突的体积及骨密度,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轴位平面和最大矢状位平面的面积和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维髁突体积及骨密度和上部三维髁突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错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发生适应性的改建。
- 史秋涛卢海平肖芳蒋镇柳毅谷志远
- 关键词:锥形束CT髁突
- 应力下IGF-Ⅰ对颞下颌关节软骨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颞下颌关节应力敏感区中的髁突软骨与下颌骨发育和改建有着密切关系,髁突软骨在应力作用下能够响应力学刺激,从而促进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与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而且IGF-Ⅰ在应力刺激下会促使髁突软骨合成,参与髁突的改建。本文主要阐述IGF-Ⅰ及其在应力作用下在颞下颌关节的相关表现,旨在进一步明确应力下IGF-Ⅰ在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的作用机制。
- 李叶卢海平谷志远
- 关键词:应力
- 补骨脂汤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后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及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联合补骨脂汤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钛板内固定术,实验组在术后服用补骨脂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4周、8周检测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25,P=0.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开口度、咬颌关系、颞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8周后VEGF、BGP、BALP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联合补骨脂汤能够提高颌骨骨折的疗效,调节骨代谢,共同促进骨折后期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丁国强蒋红卫
- 关键词:颌骨骨折补骨脂汤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