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21901)

作品数:18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奚廷斐汤京龙黄宗海陈飞陈艳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大学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纳米
  • 5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淀粉样
  • 3篇淀粉样蛋白
  • 3篇毒性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纳米银
  • 3篇纳米羟基磷灰...
  • 3篇基因
  • 2篇蛋白膜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神经元
  • 2篇片段
  • 2篇小鼠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复合材料
  • 2篇肠癌

机构

  • 8篇中国药品生物...
  • 7篇北京大学
  • 6篇温州医学院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海门市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奚廷斐
  • 6篇汤京龙
  • 5篇陈飞
  • 5篇黄宗海
  • 4篇周亮
  • 4篇周国凤
  • 4篇陈艳梅
  • 4篇李强
  • 3篇邬力祥
  • 3篇张松江
  • 2篇郑伟
  • 2篇郑琪
  • 2篇王召旭
  • 2篇郭雄波
  • 2篇邵安良
  • 2篇钟林
  • 2篇邹兆伟
  • 2篇李艳
  • 1篇刘国权
  • 1篇张宏斌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癌症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的细胞相容性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新型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而骨组织工程材料要求其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在传统的MTT法评价细胞相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从DAN合成周期的角度进行评价。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酶降解产物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同时采用MTT比色法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尝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MTT细胞毒性试验显示原材料及其降解物的细胞增殖率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1级,材料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与细胞接触后能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细胞比例,能增加成骨细胞DNA的合成,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安全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郑琪奚廷斐陈艳梅王召旭万怡灶高川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成骨细胞
一种改进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建立1种简单、高效的新生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出生12 h以内的SD乳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制备细胞悬液;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加入阿糖胞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生长,而是用2%B27 Neurobasal A medium维持培养。结果:神经元生长良好,形成神经元网络系统;通过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神经元纯度达90%以上。结论:此方法是获得纯度较高的神经元的1种可靠方法。
周国凤汤京龙周亮奚廷斐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培养乳鼠
ATB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ATB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性.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ATBF1蛋白在转移性较强的LOVO细胞株及转移性相对较弱的SW480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6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ATBF1的表达,分析ATBF1蛋白在转移和非转移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OVO细胞株中的ATBF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W480细胞株中ATBF1蛋白表达量.癌组织中的ATBF1的阳性率为52.1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ATBF1阳性表达率82.88%.转移组中ATBF1蛋白表达率为50%,而非转移组中ATBF1蛋白表达率为67.86%.结论 ATB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表现为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钟林陈飞李强邹兆伟郑伟黄宗海
关键词:结直肠癌
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对SCG7901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KDR启动子驱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对胃癌SCG7901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分别用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Ad-CMV-CD、Ad-CMV-TK、Ad-CMV-CDglyTK转染胃癌SCG7901细胞,给予前药5-FC、GCV,测定SCG7901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存活率及该治疗系统的旁观者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和Ad-CMV-CDglyTK分别对SCG7901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与Ad-CMV-CD、Ad-CMV-TK相比,Ad-KDRp-CDglyTK系统对SCG7901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均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可见较明显的旁观者效应。而与CMV启动子的双自杀基因相比,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SCG7901细胞的两种腺病毒各自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胃癌SCG7901细胞有确切的杀伤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强启动子CMV驱动的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相似。
李强黄宗海陈飞俞金龙
关键词:胃癌KDR启动子自杀基因腺病毒
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探索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机理。方法首先培养一种活性好、生长状态优良的原代神经元,将不同浓度(2.5~500μg/mL)的银纳米颗粒加入神经元中作用24h后,通过MTT法计算细胞增殖率,并分析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25~250μg/mL范围内,细胞数量与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银纳米颗粒浓度与细胞增殖率呈负相关。结论在25~2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
周国凤汤京龙熊玲周亮许建霞邵安良杨丽娜陈艳梅李雪飞奚廷斐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神经元毒性
新型磁共振造影剂介孔二氧化硅钆掺合纳米颗粒的研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顺磁性高的含钆纳米材料介孔二氧化硅钆掺合纳米颗粒(Gd-MCM-41),评估其应用于影像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Gd掺合到MCM-41的介孔孔道中,制备含钆纳米材料Gd-MCM-41,透射电镜观察该纳米材料特征;X-射线能谱仪测量复合材料内的钆含量;0.5T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该材料的弛豫率R1、R2;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其在Balb/c裸鼠体内和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的分布特点。【结果】制备的含钆纳米颗粒呈圆球形,直径约80~150nm。X-射线能谱仪测量该复合材料内的钆含量(质量百分比)约2.89%。加入分散剂Tween研磨分散后,Gd-MCM-41在0.5T的纵向弛弛豫率R1、横向弛豫率R2分别为7.45mmol-1.L.S-1、10.97mmol-1.L.S-1,显著高于常规造影剂Gd-DTPA(R1,4.27mmol-1.L.S-1;R2,4.99mmol-1.L.S-1)。含钆纳米造影剂静脉注射后,1min胸主动脉信号强度明显增高,约30~60min达峰,随后信号强度渐降,该材料主要在肝脏分布和代谢,并使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在MR图像上较明显强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含钆纳米材料的新型磁共振造影剂,在肿瘤局部聚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影像诊断奠定了基础。
张永裕刘立志冯宇鹏崔春艳王金花谢富康邵元智李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纳米银是利用现代纳米技术制造的新一代抗菌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抗菌杀菌活性及在伤口修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医学生物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一些纳米银产品应用于临床,如纳米银抗菌凝胶、纳米银敷料、纳米银心血管支架、纳米银导管、纳米银骨水泥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的长效、广谱、强效的抗菌活性源于其对微生物复杂而特异的抗菌机制。尽管纳米银不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是人们期望中的理想抗菌材料,但研究人员对其毒性机制依然不甚了解。本文就纳米银的合成、抗菌机制、毒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周亮汤京龙陈艳梅奚廷斐
关键词:纳米银抗菌特性毒性
淀粉样蛋白膜内片段的AD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体外条件下研究淀粉样蛋白膜内片段(intramembranous fragments of amyloid-β,IF-Aβ)对Aβ42成纤维和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1)硫磺素T法检测IF-Aβ对Aβ42成纤维性的影响;(2)MTT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IF-Aβ对经过Aβ42预处理的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活性和胞浆钙离子浓度影响。结果:(1)IF-Aβ本身无成纤维性,而且可以抑制或解聚Aβ42成纤维;(2)相对于单独经Aβ42预处理的体外培养神经元,IF-Aβ的加入可以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和降低胞浆钙离子的浓度。结论:IF-Aβ具有保护体外培养神经元免受Aβ42毒性作用的功能,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在体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松江邬力祥赵献敏
关键词:淀粉样蛋白生物学特性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卵巢癌侵袭中的作用与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MIF基因对卵巢癌HO-8910和OVCAR-3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瞬时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RNA,siRNA)靶向敲除MIF基因,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I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和噻唑蓝比色法(MTT)分析MIF对HO-8910和OVCAR-3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IF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细胞比较,瞬时转染MIFsiRNA的HO-8910和OVCAR-3细胞中MI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TT结果显示,转染MIFsiRNA的两株卵巢癌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MIFsiRNA的HO-8910细胞穿膜细胞数(MIF-si1:48.0±7.3;MIF-si2:38.0±3.6)与阴性对照组(78.0±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穿过铺了Matrigel膜的细胞数(MIF-si1:35.0±5.0;MIF-si2:30.0±5.6)也显著少于阴性对照组(P<0.05)。同样,转染了MIFsiRNA的OVCAR-3细胞穿膜细胞数(MIF-si1:40.0±4.5;MIF-si2:42.0±3.0)与阴性对照组(65±2.1)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穿过铺了Matrigel膜的细胞数(MIF-si1:25.0±3.0;MIF-si2:27.0±3.4)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53.6%(37/69)卵巢癌组织中有MIF蛋白表达,MIF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MIF基因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卵巢癌的潜在靶点。
武鸿美朱森林贺龙君刘艳辉谢丹
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RNA干扰卵巢肿瘤迁移
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的体内组织相容性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氨酯复合材料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大鼠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材料组、聚氨酯组和对照组,复合材料组和聚氨酯组分别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植入大鼠背部肌肉内,对照组仅作切开缝合,未植入任何材料。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术后12周,各组切口与周围皮肤几乎无界限,聚氨酯组及复合材料组囊壁与材料融合较好,对照组皮肤已恢复正常。②组织学观察:术后4,8,12周,聚氨酯组及复合材料组切口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毛细血管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材料组切口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毛细血管量均少于聚氨酯组(P<0.05)。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郭雄波黄宗海李艳陈飞姚晓军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织相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