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11008)

作品数:33 被引量:474H指数:15
相关作者:王开运张远彬胡庭兴鲜骏仁齐泽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亚高山
  • 12篇川西亚高山
  • 7篇土壤
  • 7篇林线
  • 7篇CO2浓度
  • 5篇林线交错带
  • 5篇交错带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微生物
  • 4篇温度升高
  • 4篇模拟增温
  • 4篇CO2浓度升...
  • 3篇优势种
  • 3篇植物
  • 3篇生物量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物理
  • 3篇缺苞箭竹
  • 3篇温度
  • 3篇物候

机构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成...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内江师范学院
  • 4篇商丘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城市化...

作者

  • 24篇王开运
  • 14篇张远彬
  • 7篇鲜骏仁
  • 7篇胡庭兴
  • 7篇齐泽民
  • 6篇侯颖
  • 5篇吴宁
  • 5篇徐振锋
  • 3篇张力
  • 3篇罗鹏
  • 2篇谢玉华
  • 2篇任文玲
  • 2篇李小艳
  • 2篇姚守平
  • 2篇徐燕
  • 2篇仲启铖
  • 2篇王艳芬
  • 2篇李青超
  • 2篇石福孙
  • 2篇杨华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Wuhan ...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物理及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林线过渡带附近年降水量为832mm,降水量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6月降水量最高,达174mm.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具相同的季节变化.林线区域土壤全容水量与非毛管蓄水量分别介于82.84~106.76和12.34~24.49mm,下缘冷杉林最高,上缘流石滩草甸最低.从上缘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下缘冷杉林,土壤稳渗速率逐渐增高(分别为0.46,2.18和4.36 mm/min),蒸发性能逐渐改善,有效水含量逐渐增高,分别为15.6%,23.5%和33.8%).三类植被在中、低吸力段(<1.5 MPa)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经验方程:θ=AS-B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
齐泽民王开运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特征
密度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缺苞箭竹种群生物量、碳及养分贮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是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策。在缺苞箭竹-土壤系统中,植物与土壤C库贮量比率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升高,在高密度时有所降低。土壤5种主要全量养分库贮量较丰富。土壤速效N、K养分库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而速效P库则随密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表明土壤速效P库的不足是缺苞箭竹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齐泽民王开运
关键词:缺苞箭竹生物量贮量
川西亚高山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研究了缺苞箭竹密度变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逐渐降低,林地枯枝落叶层分解缓慢,贮量逐渐增加。各密度间全N,K及速效N,K库贮量无显著差异,但全P及速效P库贮量随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速效P等养分指标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生物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建议适当稀疏高密度缺苞箭竹,防止林地土壤退化,促进川西针叶林群落演替更新和大熊猫食物基地建设。
齐泽民王开运
关键词:缺苞箭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性质被引量:25
2009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残积母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冷杉林,土层逐渐增厚,表层土壤(0~30cm)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团聚度、结构系数和自然含水量逐渐增高,砂粒含量逐渐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含量、盐基饱和度以及水解性酸含量逐渐增高,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及养分库全P、全K、有效N、有效P和速效K含量逐渐增高,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逐步有所改善,但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区域残积母质土壤成土过程缓慢。林线过渡带表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体现了作为生态交错带,林线过渡带比邻近植被土壤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谢玉华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被引量:23
2009年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BF)、针阔混交林(MF)、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FF)、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林(SF)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林(CF)的碳贮量、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5种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含量和碳贮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降低,且与土壤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2)地被物碳贮量分别为SF(23.97±1.77)>FF(21.35±3.64)>MF(11.78±1.21)>CF(9.09±0.91)>BF(8.16±1.34)103kgC·hm–2,对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贡献率差异不显著,约占3%~4%;3)乔木层对植物碳贮量贡献最多,根系碳贮量占植物碳贮量的比例在13%~19%之间;4)SF和FF的碳贮存以植物为主,MF、BF和CF的碳贮存则以土壤为主;5)整个生态系统的碳贮量依次为SF(729.92±43.49)>FF(618.86±53.97)>MF(353.88±21.76)>BF(247.79±17.15)>CF(244.52±18.70)103kgC·hm–2,差异显著,对应的短期碳固定能力则依次为2.97、3.80、5.15、3.33和4.84103kgC·hm–2·a–1。在没有破坏性干扰前提下,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恢复是大气中碳沉降的潜在碳汇。合适的树种及其搭配比例、造林模式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是促进该区域植被快速恢复和增加碳贮存的关键。
鲜骏仁张远彬王开运胡庭兴杨华
关键词:碳贮量碳密度森林生态系统亚高山
崇明岛新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子之一。新围垦土地因其土壤本底均一、土地利用历史简单短暂,使得评价短期土地利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成为可能。为此,在崇明东滩湿地新围垦区选取了本底均匀、利用历史简单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旱田、水旱轮作农田、人工林带),研究其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以期评价其各自的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表明,2009年整个春季,土壤呼吸速率强度的顺序为水旱轮作[(0.30±0.08)mol.m-2.d-1]>旱田[(0.18±0.04)mol.m-2.d-1]>林带[(0.09±0.01)mol.m-2.d-1];春季各月份,水旱轮作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波动较大,旱田较平稳,4、5月份最先达到日最高值,人工林带最为平稳,且始终具有较低的呼吸强度;旱田土壤呼吸速率均不能简单用土壤5 cm处温度及湿度进行解释,林带与水旱轮作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 cm处温度显著相关(P<0.05);整个春季,林带土壤呼吸与5 cm处温度及湿度均显著相关,其中与温度极显著相关(P=0.01),水旱轮作田与旱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与两者均不相关。
任文玲侯颖杨淑慧仲启铖王开运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呼吸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糙皮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物候与生长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19
2008年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物候及生长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岷江冷杉幼苗芽开放时间显著提前(15.2d);糙皮桦春季芽物候期变化不显著,而落叶时间明显推迟(19.7d),叶寿命延长(22.8d)。与对照(CK)相比,OTC内糙皮桦叶面积和岷江冷杉叶片长度及两者侧枝生长速率都显著加快。模拟增温对两物种基径相对生长速率都表现为正效应,增温对两物种枝叶特性及分布格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效应、负效应或无影响。不同功能型两物种对模拟增温响应方式存在一定程度差异。
徐振锋胡庭兴张远彬鲜骏仁王开运
关键词:林线交错带糙皮桦岷江冷杉物候
九顶山西坡汶川段维管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汶川是"五·一二"特大地震的中心地带,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基于震前3a的实地调查资料,对龙门山脉主峰——九顶山西坡汶川段的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在对九顶山西坡汶川雁门沟的野外调查中共发现维管植物111科、363属、733种,其中有种子植物94科、333属、687种.科的物种丰富性很高,含10种以上的种子植物科有19个,含216属、455种植物,分别占该区维管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9.50%和62.07%,是该区植物区系构成的主导成分.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15种分布类型在该区均有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和种远远超过热带分布类型,体现了该植物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在东亚分布类型中,属于中国–喜马拉雅类型的属和种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中国–日本成分,说明九顶山虽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交界线附近,但其西坡汶川段依然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范畴.有367个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该区,占物种总数的53.42%,其中半数以上的物种属于中国西南特有种或横断山区特有种,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高山区特别是横断山地区是温带植物物种的分化中心这一事实.
涂卫国高信芬刘士华吴宁
关键词:植物物种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温度升高对林线交错带西川韭与草玉梅生殖物候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开顶式同化箱(open-top chamber,OTC),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2种草本植物西川韭(Alllium xichuanense)与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生殖物候与生长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西川韭与草玉梅的始花时间、最大开花日和抽茎时间均明显提前;同时,增温延长了2物种的花期,提高了二者的开花率;增温促进了草玉梅的果物候;增温加快了西川韭与草玉梅的生长,而对生长末期株高和各器官生物量却无显著影响。反映了西川韭与草玉梅生殖物候与生长对实验增温的响应具有较强可塑性,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能够较强地适应变暖环境。
李小艳张远彬潘开文孙成仁王开运王进闯亓东明
关键词:温度升高开花物候生殖林线交错带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自控、封闭、独立的生长室系统,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现行环境CO2浓度+330(±20)μmoL/moL,EC)、温度升高(现行环境温度+2.5(±0.5)℃,ET)及两者同时升高(ECT)条件下,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林线交错区复合群落优势草本植物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能促进草本植物株高、基茎、叶片数目和生物量的增加,并可以减少草本植物的黄叶数目。
石冰王开运邹春静孟红娜马金妍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株高生物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