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02)

作品数:6 被引量:132H指数:6
相关作者:翟保平张孝羲高月波王凤英黄学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迁飞
  • 2篇稻纵卷叶螟
  • 2篇纵卷叶螟
  • 2篇卷叶
  • 2篇卷叶螟
  • 2篇飞虱
  • 2篇飞行
  • 2篇飞行能力
  • 1篇稻飞虱
  • 1篇灯诱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最适温度
  • 1篇温度
  • 1篇温度梯度
  • 1篇卵巢发育
  • 1篇棉铃
  • 1篇棉铃虫
  • 1篇昆虫
  • 1篇灰飞虱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翟保平
  • 3篇张孝羲
  • 2篇高月波
  • 1篇刁永刚
  • 1篇黄学飞
  • 1篇王凤英
  • 1篇杨海博
  • 1篇赵悦
  • 1篇张海燕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昆虫定向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许多昆虫具有定向运动的行为。对部分社会性昆虫和迁飞性昆虫定向行为的大量研究已经初步阐明太阳、地磁场、天体、风及地面标志物等都可能成为昆虫返巢和迁飞定向的线索。社会性昆虫具有对不同定向线索进行整合而实现精确导航的能力。日间迁飞性昆虫利用时间补偿太阳罗盘进行定向的机制亦已明确,但夜间迁飞昆虫的定向机制尚需深入研究。迁飞性害虫定向机制的明确将有助于判断害虫迁飞路径及降落区域,为迁飞害虫的准确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昆虫的定向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高月波翟保平
稻飞虱: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被引量:48
2011年
稻飞虱对日本水稻的危害已有数百年历史,日本人对稻飞虱的研究也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热带稻区为治理稻飞虱也已努力了近40年。本文综述了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对稻飞虱的研究与治理,提出了我国稻飞虱研究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稻飞虱的问题首先是个国际问题,我们的虫源在境外,因此必须走出国门掌握一手虫情;同时需要逐步扩大国际合作,尽早转变思路,以国际眼光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飞虱问题。
翟保平
关键词:稻飞虱
交配对稻纵卷叶螟飞行能力及再迁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日龄起飞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可有4~5次再迁飞,交配后每一次再迁飞的个体比例略低于未交配的稻纵卷叶螟。但交配过后的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依然很强,到第2次再迁飞时,仍有40%~50%可以进行再迁飞,并且在再迁飞过程中雌蛾卵巢发育、交配与再迁飞是同步进行的。4、5日龄稻纵卷叶螟交配后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次数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但交配可加快雌蛾卵巢发育。取食不同食料的3日龄雌蛾交配后其再迁飞能力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稻纵卷叶螟虽第1次起飞是在其幼嫩后期,但在以后的多次再迁飞过程中并不存在"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
黄学飞张孝羲翟保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交配卵巢发育飞行能力
山东济宁灰飞虱春季种群动态及迁飞特性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灯诱和田间系统调查以及长翅型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山东济宁灰飞虱Laodelphaxs triatellus(Fallén)在灯下、麦田和秧田的种群消长动态及虫源性质。运用GrADS和ArcGIS分析了2009年6月7日迁入峰和2010年6月15日迁出峰的天气学背景,并运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模拟了这2个时期灰飞虱的迁飞路径。结果表明:(1)2009年6月7日、8日,2010年6月3日至7日为济宁灰飞虱的迁入高峰期;2009年6月2日至4日、9日,2010年6月8日,6月15日至18日为济宁灰飞虱的迁出高峰期。(2)回推轨迹分析显示2009年6月7日迁入济宁的灰飞虱的虫源地主要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和泗洪县及丹阳市,而顺推轨迹分析显示2010年6月15日济宁灰飞虱迁出可能降落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连市与丹东市交界及朝鲜江原道。(3)降雨是导致灰飞虱迁入或迁出降落的最主要因子,灰飞虱降落于降水区的边缘。
张海燕刁永刚杨海博赵悦张孝羲翟保平
关键词:灰飞虱种群动态虫源性质
飞行过程中棉铃虫对温度的主动选择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探讨温度对迁飞性昆虫空中群体聚集成层等行为的作用机制,在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温度梯度发生装置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明显温差的连续温度梯度中,所有棉铃虫飞行个体均对温度具有显著的选择行为。棉铃虫试虫群体表现出对空间最优飞行温度共同的主动选择,选择的温度范围是20~22℃之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棉铃虫的振翅频率最高,持续振翅时间最长。对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各温度区间内试虫的飞行时间进行定量比较发现,在16~22℃温度梯度场中的棉铃虫群体对最适温度的选择比在19~30℃的温度梯度场中的群体更显著,表明在温度较低的迁飞季节中温度对迁飞棉铃虫空中虫群聚集成层的影响要比在高温季节更明显。持续飞行时间对棉铃虫振翅频率的影响明显,表明昆虫迁飞高度与昆虫自身能量的消耗存在联系。
高月波翟保平
关键词:棉铃虫迁飞温度梯度最适温度
稻纵卷叶螟的飞行和再迁飞能力被引量:44
2010年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可以通过连续几夜的飞行实现远距离迁移,这种变幻莫测的再迁飞能力给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明确其迁飞行为参数是灾变预警的前提。为此,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结果表明:在生殖隔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的成虫的飞行能力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分别为156.94±103.19min和147.71±111.38min。根据吊飞的累计飞行时间(accumulative flight duration,AFD)可将稻纵卷叶螟种群划分为居留型(AFD<40min)、迁飞型(40min≤AFD≤130min)和强迁飞型(AFD>130min)3种类型;且3种类型的个体比率分别为46.1%,27.3%和26.6%,其中居留型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1min,迁飞型为82min,强迁飞型为232min。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强的再迁飞能力,其种群作一次迁飞的个体比率都大于90%,2次(夜)再迁飞的比率达70%以上,一般可进行4~5次(夜)再迁飞,最多可达9次(夜)。成虫的补充营养对再迁飞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蜜水可增强成虫的飞行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分析和迁入区预测提供了基本参数。
王凤英张孝羲翟保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飞行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