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重点项目(06AF2H049)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艾静刘勇张敏李怡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化
  • 2篇首善
  • 2篇北京文化
  • 1篇兄弟
  • 1篇人文奥运
  • 1篇首善之区
  • 1篇蜀文化
  • 1篇作家
  • 1篇文化观
  • 1篇文化建设
  • 1篇文化意义
  • 1篇文学
  • 1篇京派
  • 1篇京派文学
  • 1篇京派作家
  • 1篇和谐文化
  • 1篇和谐文化建设
  • 1篇奥运
  • 1篇巴蜀文化
  • 1篇笔下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市委社会...

作者

  • 1篇李怡
  • 1篇刘勇
  • 1篇艾静
  • 1篇张敏

传媒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周氏兄弟笔下的北京被引量:6
2009年
北京对鲁迅与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北京的存在对二人成了一种参照,潜在地制约和丰富了他们对乡村中国的文化想象。倘若没有北京的生活经验,鲁迅的乡下小说图景或许不会那么浓地呈现出地域色彩;而周作人关于江南民俗的勾勒,也缺少了对比的色调。鲁迅对北京文化始终持有一种批判态度,而周作人则对北京文化从批判逐渐走向欣赏。打量周氏兄弟与北京文化的关系,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中的分分合合,兴衰流变。鲁迅与周作人有许多相近的思想,曾经有过密切合作的历史,也留下了诸多令后人玩味的故事。他们留给北京的,远不是文学上的花絮,倒是关于知识分子自我选择的文化难题。
孙郁
关键词:北京文化
京派作家的文化观被引量:10
2008年
京派作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在实际创作中也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学术界对京派的研究长期存在着激烈争议。但他们拥有相似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性观、古典审美情结和中立包容、沉稳宽厚的文化姿态三方面。其中这种文化姿态的形成受到了学院文化和北平文化的双重滋养。正确把握和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观,为我们认识京派作家的整体性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依据;同时也对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京派作家本身的蕴含与风格,认识其历史定位及现实影响,具有独特的作用。
刘勇艾静
关键词:京派作家京派文学文化观
“中心”与“外围”: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生长--以北京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北京文化的意义首先就是它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善"之意义,而巴蜀文化的"外围"意义则体现在它往往承栽了诸多与文化中心及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成分。"中心"与"外围"的文化的差异正好提供了不同区域间彼此参照、自我反思的机会。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时代,如何突破"文化金字塔"的传统结构,让"中心"与"外围"建立更密切的互动关系,这应该是中国文化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李怡张敏
关键词:北京文化巴蜀文化首善
人文奥运与首善之区的和谐文化建设
2008年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我国提出了人文奥运这一理念。这一理念与党在十六大和十七大上强调的建设和谐文化这一重大任务紧密相关。两者在以人为本、传承文明、构建和谐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人文奥运建设实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以建设和谐文化的新视角审视人文奥运建设,才能准确把握人文奥运的内涵,推进其深入的发展。
宋贵伦
关键词:人文奥运首善之区和谐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