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47065)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5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松赵明薛里莹镇雪锋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文化生态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探讨——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被引量:50
- 2009年
- 文化生态的保护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格局。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案例,在分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文化生态保护的区域性策略和整体性方法。对具有文化价值一定物质形态的所有遗产资源的保护,必须遵守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地域文化生态的乡土性保护,需要协调、维持和保存村落景观、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其有形和无形的联系。文化多样性保护涉及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注重文化生态的异质化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育机制的形成。
- 张松
- 关键词:文化生态无形文化遗产多样性完整性
- 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被引量:26
- 2008年
- 通过回顾国际上保护20世纪遗产理念的提出过程,阐述了晚近遗产概念的实质和内涵。在比较国内外登录保护建筑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对建成不足50年历史的建筑遗产、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存状况和潜在危机进行了分析,呼吁尽快建立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
- 张松
- 关键词:建筑遗产
- 历史保护过程中的“绅士化”现象及其对策探讨被引量:22
- 2010年
- 在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的过程中,伴随传统风貌维修和居住环境改善,往往会出现地区的绅士化现象。以国外绅士化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方法,分析总结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的模式和绅士化现象的基本特征。绅士化现象虽有利于街区物质形态的保存和历史风貌的延续,但不利于街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维系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街区往往是城市工薪阶层甚至贫困人群的聚居区,街区的绅士化会加剧社会分层和空间隔离,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切实推进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将保护整治工程与住宅保障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历史城区的全面复兴。
- 张松赵明
-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社会隔离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设再议被引量:48
- 2011年
- 通过回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创设的历程,梳理国家和地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建设状况,探讨名城保护规划法规体系的不足,参照英国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高度融合的制度体系、意大利历史中心区和景观环境整体保护的实践经验,提出适应我国名城名镇名村历史环境整体保护要求、完善城乡规划法规制度的若干建议。
- 张松
- 关键词:城乡规划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
- 历史环境与文化生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本文通过探讨历史环境与文化生态保护的关系,阐述了城乡文化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措施,强调在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文化遗产与地方风土、传统风貌与社区结构进行整体性保育,关注遗产保护遗迹开发利用带给文化生态格局的多重影响。
- 张松
- 关键词:历史环境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
- 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践意义——基于上海青浦新城案例的分析与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以上海青浦新城城镇风貌总体设计实践为例,对特色空间总体架构、重点地区景观控制、景观专项引导和景观元素控制引导等总体城市设计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 张松镇雪锋
-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城镇风貌青浦新城
- 城市滨水港区复兴的设计策略探讨——以上海浦江两岸开发为例被引量:11
- 2010年
- 本文围绕上海浦江两岸的开发建设,结合德国杜伊斯堡内港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东港区等成功的港区复兴案例,探讨城市滨水地区再开发和历史港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
- 张松
- 关键词:滨水地区城市复兴历史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初探——基于中日比较视角的考察被引量:14
- 2010年
- 日本国自1950年制定《文化财保护法》以来,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实践方面已取得国际公认的成就。本文通过回顾日本无形文化财保护制度建设的历程,梳理无形文化财指定、认定的程序、标准及其制度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在法规制度和实践成果上的差异,思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原则和方向。
- 张松
- 关键词:无形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