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08SG42)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董丽敏郭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性别
  • 4篇文学
  • 3篇叙事
  • 2篇学史
  • 2篇社会
  • 2篇女性
  • 2篇文学史
  • 2篇小说
  • 2篇个案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性别视角
  • 1篇性别研究
  • 1篇性别政治
  • 1篇性文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影像
  • 1篇赵树理小说
  • 1篇政治

机构

  • 9篇上海大学

作者

  • 8篇董丽敏
  • 1篇郭丽君

传媒

  • 4篇文艺争鸣
  • 2篇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身体、历史与想象的政治——作为文学事件的“50年代妓女改造”被引量:10
2010年
作为新中国的重要表征,上世纪50年代的妓女改造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文学事件之一。本文以《小巷深处》(1955)、《红尘》(1985)和《红粉》(1993)为个案,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文本如何形成了对同一母题的不同叙事经验/模式,在20世纪中国禁娼运动的历史脉络中来把握50年代妓女改造的实质,讨论上述文本是如何以文学想象来呼应、淡忘甚至割裂历史经验的。另外,以今天文学无力回应现实/历史的书写困境为问题意识,回溯最近六十年中国作家的现实立场、历史观念及叙事伦理的变与不变,分析50年代妓女改造所蕴藏的社会主义经验为何会在文学书写中被逐渐搁置甚至遗弃,并尝试探索文学与现实/历史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董丽敏
关键词:文学事件文学想象妓女身体政治《小巷深处》
从文化政治到知识生产——对20世纪早期几种“女性文学史”的考察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在晚清以来的社会危机/民族危机中诞生出来的重要的"现代"知识之一,"妇女/女性文学"概念打上了后发现代性国家为了回应危机而在文化政治的意义上进行知识生产的特殊烙印,在问题意识、知识格局、理论资源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许多需要我们今天进一步来讨论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对20世纪早期中国三本"妇女/女性文学史"的解读,指出:"妇女/女性文学"概念的出现,源于晚清以来"妇女/女性"这一指涉现实的问题与"文学史"这一重述历史的范式之间的交叉与重组,据此,"妇女/女性文学"在文化政治的层面上获得了自己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在"名"/"实"、"公"/"私"和"人"/"文"等诸多层面存在着内在分裂,"妇女/女性文学"概念未能在"现代"知识生产的体系中获得应有的价值认可,从而又指认出中国"现代"知识生产体系内在的危机。
董丽敏
关键词:文学史文化政治知识生产
“历史化”性别:“关联”如何可能被引量:2
2012年
从社会性别(Gender)角度来重新解读当代文学史,对其进行质疑、颠覆甚至重构,在"新时期"的文学研究界,被看作是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或者说,被指认为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近年来,随着"十七年"文学重新成为研究热点,"性别"被逐渐推进到该领域,俨然成为验证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是否正确的最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如何来评价性别视角之于"十七年"文学乃至社会实践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否能为当代文学和性别研究带来彼此推进的空间?我们能否将对"十七年"
董丽敏
关键词:社会性别历史化当代文学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实践性别视角
作为一种性别政治的文学叙事——以张爱玲的“参差对照”为个案被引量:2
2011年
如何从文学叙事层面对性别政治进行有效分析,一直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之一。张爱玲利用"细节"与"宏大"的变奏,探索了女性与政治新的关联方式,但在性别政治内涵方面建构性不够;借助"重复",张爱玲对女性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深意的改写,但离家别国之后个人生命体验的萎缩,又使得这一改写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因而,张爱玲的"参差对照"的叙事仍然是一种未完成的性别政治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语境中性别政治实践的艰难。
董丽敏
关键词:参差对照性别政治文学叙事
“劳动”:妇女解放及其限度——以赵树理小说为个案的考察被引量:24
2010年
作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一直被视为是中国"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社会劳动到底给妇女的生活方式、婚姻家庭观念和自我/社会指认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指向了"解放";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形态、实质和意义是否会发生改变……论文以赵树理的小说《传家宝》、《孟祥英翻身》、《三里湾》、《锻炼锻炼》等为主要考察对象,采用文本细读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来梳理"妇女"和"劳动"之间绞合、疏离甚至分裂的多种情形,讨论由此显现的革命/社会主义遗产的多种面向。
董丽敏
关键词:妇女解放
性别、“后宫”叙事与影像意识形态——从《宫》看当代穿越文化现象被引量:5
2011年
2011年1月31日,由湖南经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的35集穿越电视剧《宫》(又名《宫锁心玉》)在湖南卫视首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仅仅拍摄了两个月的电视剧迅速地成为全国收视热点,从央视索福瑞公布的春节期间地方卫视收视率的数据看,在晚间电视剧方面,
董丽敏
关键词:文化现象意识形态性别影像叙事
技术、性别与乡村秩序的重构——以《天狗》为中心的考察
2012年
在贾平凹多姿多彩的创作生涯中,发表于1985年的小说《天狗》(《长城》第2期)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然而,当我们今天以"倒放电影"的方式去回溯贾平凹漫长的创作历程,再去讨论《天狗》的位置的时候,却会发现,这部作品某种程度上,
董丽敏
关键词:《天狗》乡村秩序性别创作生涯
“集体”场域中的“个体”与性别——以《李双双小传》为个案被引量:6
2014年
从1953年发表《不能走那条路》开始,对于农村问题的思索,一直是李准文学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之一,1959年3月发表的《李双双小传》不仅呼应了当时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延续了其对农村社会分层、家庭变化的思考,而且引入了"妇女"的维度,着重考察了农村妇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变化。在今天"集体"越来越丧失了其在规训"个体"与"性别"上影响力的语境下,如何来看待20世纪50年代"集体"场域中的"个体"和性别,显然是具有当下针对性的。
郭丽君
关键词: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分层小说叙事西方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问题、资源和方法——对中国性别研究现状的反思被引量:4
2009年
性别研究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界已蔚为风潮,在视角、资源和方法上为各学科确立新的学术增长点提供了必要的参照。然而中国的性别研究潜藏着巨大的隐忧,影响了其向纵深处发展。因此,中国的性别研究需要通过强调"差异性"而实现对性别问题的"在地化"理解,通过以女性主义理论来统领和整合其他理论资源来实现对性别问题的全方位把握,通过"学科化"和"跨学科"的有效贯通,来摸索出在当前中国语境内性别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突破。由此,中国的性别研究才能良性发展。
董丽敏
关键词:性别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