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A100)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8H指数:7
- 相关作者:府伟灵夏涵黄庆黄君富刘智勇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的定性调查研究与对策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获得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性资料,评价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及总结。结果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专职人员层次与专业构成、制度建立与执行力、监测技术标准与预防、知识培训与收效、社会与经济效益等。结论改进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队伍和监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对策。
- 陈翠敏赵先柱府伟灵
-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
-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在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在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12蛋白芯片法检测肺癌、肺结核、肺部感染和健康对照各30例患者血清中,6种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糖原199(CA199)、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原242(CA242)、糖原125(CA125)、糖原153(CA153)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核组CA199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NSE、CEA和CA242肺癌组明显高于其他组,CA242结核组表达最低,CA125结核组表达最高,结核组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肺癌组。结论联合检测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对肺部疾病有较高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为肺部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张立群王云霞张轩殷和郭蕾刘芸悠府伟灵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肺癌结核
- 肺癌内科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与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实施对肺癌内科病区及医护人员的管理,以控制肺癌患者各种感染的发生。方法对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管理贯彻于感染控制的每个环节。结果建立了高效预防肺癌内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方法,使肺癌内科病区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减少了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只有管理规范化,认真实施各项监控措施,才能减少肺癌患者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 高乐曹艳艳黄君富
- 关键词:肺癌医院感染
- 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检验科微生物室污染情况,预防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微生物室医院感染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通过分析微生物室的生物安全、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检验报告单传递过程中的安全3个方面,了解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结果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医疗废物合理处理、检验报告单规范发放,达到有效控制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和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是预防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的关键。
- 史大川黄庆府伟灵
- 关键词:医院感染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检验报告单
- 钩端螺旋体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2012年
-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可以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课题组率先开展了对中国主要致病流行株56601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测序结果显示钩体有两条染色体,共编码4 727个基因,后经重新注释为3 718个基因。基于56601株的参考序列,对其减毒株IPAV的测序结果表明,除了有101个基因出现突变之外,IPAV株基因组的大小及基因结构组成与56601株相同。基于基因组序列,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钩体的基因组芯片,开展了比较基因组学及转录组学的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钩体的核心基因有2 917个,变异基因有275个,并首次发现钩体基因组中存在2个基因岛。模拟体内外钩体生长的温度条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发现106个基因差异表达,分属9类不同的功能;对有毒株56601及减毒株IPAV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了差异上调表达的22 kb的类噬菌体片段。对体外培养的56601株进行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2 540个蛋白,进一步对这些蛋白进行磷酸化、乙酰化及甲基化的修饰进行分析,发现了32个磷酸化位点、46个乙酰化位点和155个甲基化位点。通过分析发现,钩体蛋白的很多修饰方式类似于真核生物,提示钩体在进化上比较特殊。比较毒力株56601与减毒株IPAV的蛋白组异同,一致表达的蛋白1 62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402个。基于以上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研究,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了对钩体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这些研究均为揭示钩体的致病机制、开发钩体的疫苗及诊断试剂、最终防控钩体病奠定了基础。
- 郭晓奎秦金红何平朱泳璋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基因组蛋白组
-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 2004年标准判读结果,用双相纸片法进行产ESBLs菌株确证。结果从各种标本分离到3390株革兰阴性杆菌,检出340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0%,其中大肠埃希菌218株、肺炎克雷伯菌122株,分别占64.1%、35.9%;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9.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5%、78.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3.8%、24.2%、26.2%;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0%、69.0%、73.3%。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显著,碳青霉烯类仍是目前对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药物;产ESBLs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应引起注意。
- 毕晓宏刘春江夏涵府伟灵黄君富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 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 C(Cys‐C)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8月该院确诊的37例脑梗死患者、33例脑出血患者、30例高血压患者及33例体检健康者分别纳入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及对照组。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70例,按照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伴高血压组(51例)和不伴高血压组(19例)。检测血清中 Hcy 与 Cys‐C 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以及对照组血清 Hcy 水平分别为(20.10±7.00)、(17.21±6.55)、(17.29±6.01)、(14.00±3.23)μmol/L ;血清 Cys‐C 水平分别为(1.29±0.49)、(1.31±0.42)、(1.26±0.39)、(1.00±0.21)mg/L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与对照组 Hcy 、Cys‐C 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4.47、6.18,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与高血压组Hcy 、Cys‐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0、2.20,P>0.05)。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 Hcy 、Cys‐C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17、2.05,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检测 Hcy 与 Cys‐C 对实施个体化防治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 逯心敏胡孝彬李光富郭渝胡伟向小节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脑梗死
- 纳米银颗粒体外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颗粒对其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差异,为实现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奠定基础。方法合成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分别将这些纳米银颗粒与处于指数生长前期的细菌相混合,经过不同处理时间后取100μl加入LB培养基中培养18h后,运用CAM/EthD-1荧光染料进行细菌细胞死活分析。结果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银颗粒的杀菌效果不一致:颗粒越小,其杀菌和灭菌的效果越好,经10nm的纳米银颗粒作用5min可杀灭80.0%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不同粒径纳米银颗粒及浓度对其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不同,颗粒越小,其杀菌和灭菌的效果越好,从而为临床微生物的杀灭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 罗阳张波陈鸣周代洋蒋天伦黄庆黄君富府伟灵
- 关键词:杀菌微生物银离子
- 产KPC与NDM碳青霉烯酶细菌多重PCR方法的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检测blaKPC与blaNDM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e Bank提供的序列,人工合成blaKPC与blaNDM基因模板以及多重PCR反应的引物;利用产KPC的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对新构建的多重PCR反应进行验证,并且对临床15例临床分离鉴定的疑似产KPC与NDM的耐药细菌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blaKPC与blaNDM基因的多种PCR反应体系,可以筛查出产KPC的大肠埃希菌;检测的15株临床分离鉴定的细菌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临床产KPC与NDM细菌进行检测,以用于临床疑似细菌的进一步确认。
- 陈栋陈冠伊杨志刘智勇杨媚夏涵黄庆府伟灵
- 关键词:多重PCR细菌检测
- 24141份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5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4 141份血液标本中培养分离病原菌1289株,检出阳性率为5.3%,革兰阴性菌667株,占51.7%,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分别占15.2%、7.4%、6.9%、5.5%,革兰阳性菌447株,占34.7%,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分别占7.7%、5.6%、3.5%、3.2%,真菌133株,占10.3%,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3.2%、2.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普遍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高度敏感;真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高度敏感。结论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菌种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夏涵刘智勇任章银梁盼盼府伟灵
- 关键词:血培养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