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16) 作品数:19 被引量:375 H指数:9 相关作者: 侯西勇 吴莉 应兰兰 路晓 朱明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环渤海沿海区域耕地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2 2014年 为分析环渤海省市沿海区域耕地格局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以耕地在5 km×5 km网格单元所占比例为因变量,选用地形、距离、气候及人口等10个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耕地格局及各影响因子均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并随距离增大而减少;针对该研究,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模拟效果均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从全局上来讲,高程、坡度、到最近公路距离与耕地格局呈负相关影响,距最近海岸线、铁路、居民点距离、多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降水与耕地格局呈正相关。从局部上来讲,除了多年平均降水对各网格单元内耕地面积均呈正向影响外,其余影响因子随网格单元变化正负向影响均存在。多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降水是主要的、最敏感的正向影响因子,高程、坡度和距最近水系距离为主要的、最敏感的负向影响因子。 吴莉 侯西勇 徐新良关键词:土地利用 耕地 地理加权回归 1998~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2010年 基于1998~2008年的SPOT-VGT数据,利用CVA、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退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变化和中变化区比例合计达26.23%;与此同时,退化区也大量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相似性和长程依赖性突出,区域尺度Hurst指数高达0.84,增长趋势可持续,像元尺度Hurst指数普遍较高,但空间格局比较复杂;未来植被覆盖趋于恶化的面积约占10.58%,三大都市圈及部分海岸带区域严重退化并将持续退化,众多中小城市周边中度退化并将持续退化。 侯西勇 应兰兰 高猛 毕晓丽 路晓 朱明明关键词:植被覆盖 HURST指数 海岸带陆源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0年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其环境和生态极易遭受扰动而恶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海岸带陆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非点源污染是海岸带河口及近海水体陆源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很多区域,非点源污染甚至已超过点源污染而成为河口和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海岸带陆源非点源污染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概述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海岸带陆源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当前及未来时期需重点研究的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侯西勇 张安定 王传远 王秋贤 应兰兰关键词:海岸带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研究 被引量:53 2014年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提。鉴于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显著而分类系统研究相对不足的现实,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适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制图精度,并从陆海耦合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优化方案,包含8个一级类型和24个二级类型,较全面地涵盖了全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类型,并从海岸带区域的特征出发,强调了湿地资源的细分;应用该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 TM影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对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制图,表明该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全国尺度海岸带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邸向红 侯西勇 吴莉关键词:海岸带 土地利用 基于N-SPECT模型的胶东半岛土壤侵蚀及泥沙入海通量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为胶东半岛海岸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N-SPECT模型,对胶东半岛2006—2010年土壤侵蚀量及泥沙入海通量进行模拟。[结果]土壤侵蚀高值区集中于半岛东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半岛中部和中南部。大沽河流域、五龙河流域和大沽夹河流域3大流域对整个胶东半岛的土壤侵蚀贡献最大。针对3大流域之外的其他半岛区域,按照汇水区划分岸段,各岸段单位长度泥沙入海通量的空间差异显著,青岛市城阳区海岸、青岛南端(胶南)海岸、莱州湾东部海岸和威海西南端海岸泥沙通量最大。[结论]土壤侵蚀和产沙与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总体而言,耕地主导型区域是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而林地和草地具有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 常远勇 侯西勇 于良巨 毋亭关键词:胶东半岛 土壤侵蚀 泥沙通量 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问题 被引量:47 2010年 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NPS)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而且,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危害性愈来愈突出。本文在对输出系数法及输出系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非点源污染热点研究区的输出系数进行梳理和比较,总结出输出系数确定的三种常用方法:查阅文献法,野外监测法,数学统计分析法,并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热点研究区平均输出系数参照表,分析各区域输出系数的特征和规律,以便为当前及今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应兰兰 侯西勇 路晓 朱明明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输出系数法 水环境污染 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02 2013年 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kov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其在景观格局预测方面的不足,因而探索和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该模型不仅适合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也适合于景观格局过程分析。具体包括:1)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10a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表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扩张而占用大量耕地,草地等又不断开垦为耕地;区域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显著,人为干扰加剧,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向均匀化发展;2)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以11个变量、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为基础,模拟的2010年土地利用图与观测值相比较,虽然得到的Kappa系数较高(0.8530),但难以支持对景观格局特征的预测和分析;3)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基于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模拟2010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的Kappa系数高达0.8872,且景观格局指数也与观测值非常接近,因此,选择该模型预测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4)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城镇、农村居民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景观尺度除了分形维数,其他指数保持2000-2010年间的变化趋势,而在类型尺度,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各种景观类型多个景观指数将总体保持原有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可为山东沿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并为土地利用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吴莉 侯西勇 徐新良 邸向红关键词:土地利用 1996-2006年美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美国海岸带地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表现为多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本文基于NOAA Coastal Services Center提供的1996年、2001年和2006年土地覆被数据,将美国本土海岸带分为五个子区域:五大湖沿岸区(LC)、西海岸区(WC)、墨西哥湾海岸区(GC)、东北海岸区(NC)和东南海岸区(SC),对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美国海岸带地区林地持续大幅减少同时在SC和GC湿地数量明显下降,而且1996-2001年较2001-2006年土地面积变化更为剧烈。除了在WC最主要的三种用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其他4个子区则均为林地、湿地和耕地。自1996-2001年到2001-2006年,土地变化幅度明显放慢,用地结构较稳定,其中美国西海岸用地结构最稳定。林地和草地的相互转化在海岸带区域比较普遍,在SC还发生了明显的湿地与林地间的相互转换。美国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程度整体较高,其中以LC数值最高、人类活动程度最强,而WC则最小。 邸向红 侯西勇关键词:LUCC 海岸带 服务于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研究的e-Coastal Science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2010年 从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角度出发,探讨了"e-Coastal Science"科研协同平台研发的必要性、框架结构、技术路线与支撑技术。即选择海岸带水域环境监测与模拟、入海河流流域空间水文与生态模拟、资源与环境胁迫下的海岸带管理决策三个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作为"研究单元"及平台系统研发的切入点,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技术,设计包含IT Infrastructure、GeoScience Platform和Coastal Science Platform的三个"宏观层面"系统平台,以及硬件平台、数据平台、模型模拟平台、协同与沟通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五个"技术单元"的系统框架,整个系统以Duckling1.2协同工作环境套件、Arc-GIS 9.3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支撑技术,并以专业模型工具研发及集成为技术特点。 侯西勇 芦清水 唐诚 刘欣关键词:SCIENCE 计算机科学 地球信息科学 海岸带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of land cover change and urban sprawl in the coastal city of Yantai, China 2013年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ly mapping and monitoring land cover changes over time is increasing,especially in rapidly growing coastal cities.In this study,three pairs of Landsat images of Yantai,a representative coastal city in China,from 1989,1999,and 2009 were selected to monitor land cover changes and urban sprawl dynamics.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thre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ogether with the 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and pixel purity index(PPI)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images.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five-class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averaged 91.38%for the 20-year period,which produced an accuracy of 83.78%for change maps.The analysis of change maps indicated that from 1989 to 2009,the percentage of urban area increased from 31.41%to 50.28%of the total area,and the newly urbanized area was mainly located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reclaimed harbor region.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area and its driving forces obtained from statistical data found that the urban sprawl of Yantai before 2000 was relatively extensive,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 drawn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be used as inputs for sustainable urban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Digital Earth database. Xinyang Yu Anding Zhang Xiyong Hou Mingjie Li Yingxiao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