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770) 作品数:43 被引量:398 H指数:13 相关作者: 李小明 曾光明 杨麒 刘精今 郭亮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衡阳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化学工程 电气工程 更多>>
微生物电解产氢新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2010年 微生物电解产氢是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有潜力的产氢技术。将原有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适当改装,使其处于厌氧环境中,另外再加一个外加电压,从而使电池的阴极反应变成电子与质子的反应,产生氢气。微生物电解产氢技术的外加电压远低于电解水产氢技术所需的电压,产氢效率也比微生物发酵产氢高,且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目前,国外已有研究将该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养猪废水等,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文章简述了微生物电解产氢的机理,归纳了其系统构成,并结合该技术在微生物、阳极、阴极和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陈小粉 柳娴 李小明 杨麒 曾光明 王冬波 郑峣关键词:产氢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2009年 利用厌氧污泥作为接种体在不加入任何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20 d成功地启动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成功后对剩余污泥作为燃料产电特性以及底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最大电压为495 mV(外电阻为1000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44 mW.m^-2,稳定期间内阻约为300Ω.在1个运行周期中,污泥S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为27.3%和28.7%,pH值的变化范围为6.5-8.0,COD的起始浓度为617 mg.L^-1,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稳定在1150mg.L^-1左右,随后逐渐下降,糖的起始浓度为47 mg.L^-1,逐渐增大到60 mg.L^-1之后浓度逐渐下降.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将剩余污泥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最清洁的电能,为污泥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贾斌 刘志华 李小明 杨永林 杨麒 曾光明 刘医 刘倩倩 郑施雯关键词:剩余污泥 底物 污泥资源化 耐锰活体霉菌Fusarium sp.处理含锰废水 被引量:1 2011年 从电解锰废渣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锰抗性和锰富集作用的菌株,用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用扫描电镜对菌株去除锰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Fusarium sp.,在Mn2+质量浓度3 000 mg/L液体培养基中能够生存,对废水中的锰有较强的去除率.菌株在Mn2+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pH值为6,摇瓶转速为150 r/min,28℃培养48 h,锰去除率达97.5%. 曹建兵 李小明 欧阳玉祝 郑伟 王东波关键词:霉菌 合成碳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纳米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双酚A(BPA)。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吸附时间和BPA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HAP对BPA去除率在酸性(pH=3~6)溶液中较好,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减弱。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得知,CHAP对BPA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HAP对BPA吸附动力学行为。 唐文清 曾荣英 冯泳兰 曾光明 李小明 余润兰关键词:碳羟基磷灰石 双酚A 合成香料中间体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2008年 合成香料中间体废水(COD为132580 mg/L)采用电渗析→气浮除油→电-Fenton的处理途径。结果表明,在I=1.5 A,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电渗析效果最佳,R=6.7322×10-6mol/(mL.cm2);电渗析后调节pH值为3时气浮除油,COD去除率可达到59.8%,电-Fenton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3.5,I=0.75 A,Fe2+投加量为3 g/L,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为75 min,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6.62%。3步处理后,总COD去除率达86.60%。 吴进华 李小明 曾光明 王冬波 吴多贵关键词:香料废水 电渗析 电-FENTON COD去除率 S-TE剩余污泥溶解过程中VSS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分泌胞外酶、促进污泥溶解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AT07-1,将AT07-1培养液接种到不同浓度(TSS约为7.5、14.5、20.5 g/L)的剩余污泥中,于65℃进行嗜热菌溶解试验,并与未接种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种嗜热菌AT07-1促进了污泥中悬浮固体的溶解。60h时接种试验VSS的溶解率分别为61.41%、53.79%、41.86%,比不接种试验同期分别提高了27.57%、25.24%、16.26%。试验条件下VSS溶解过程在初始阶段(t=3d)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接种后溶解速率常数Kd显著提高,从0.12 d-1、0.08 d-1、0.09 d-1分别增加到0.27 d-1、0.24 d-1、0.13 d-1。 杨永林 李小明 郭亮 贾斌关键词:S-TE 剩余污泥 嗜热菌 合成碳羟基磷灰石对水中苯酚的吸附 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了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苯酚.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环境pH值、吸附时间、苯酚初始浓度及温度对苯酚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pH=3~5)和碱性(pH=9~10)条件下,CHAP对苯酚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同时也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唐文清 曾荣英 冯泳兰 李小明 曾光明 余润兰关键词:碳羟基磷灰石 苯酚 电-Fenton法预处理青霉素废水的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电-Fenton法预处理青霉素钠(penicillin G sodium,PGN)模拟废水的降解规律,分析预处理过程中PGN浓度、COD、TOC的变化情况及BOD5/COD改善情况。当T=20℃、pH=3时,投加0.5 g/L FeSO4、0.2 mL/L H2O2,于0.3 A电流下降解浓度为100 mg/L的PGN废水,120 min后PGN去除97.9%,COD去除76.7%,TOC去除59.8%,BOD5/COD由0升至0.4,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以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gram,IR)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m-Mass chromatogram,LC-MS)检测青霉素钠的降解产物,说明青霉素钠抑菌的关键结构b-内酰胺环被破坏,抗菌性消失,有助于生物处理有效去除。 黄昱 李小明 杨麒 曾光明 张振关键词:电-FENTON 预处理 青霉素钠 降解规律 可生化性 S-TE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 被引量:3 2010年 应用嗜热酶污泥溶解(S-TE)技术预处理剩余污泥,研究接种外在产氢菌(Enterococcus sp.LG1)和未接种外在产氢菌两种状况下,污泥发酵的产氢效果,并与相应温度(65℃)热预处理污泥的发酵产氢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底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TE预处理的污泥在未接种外在产氢菌时,产氢效果良好,最大产氢率(H_2/VS)高达16.3mL H_2/g,高出65℃热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15.6%,高出65℃热预处理污泥未接种产氢菌26.4%,发酵气体中只含有H_2和CO_2,不含CH_4,氢延迟时间短(3~4h),产氢率达最大值后能较稳定维持10h以上;S-TE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后,产氢效果不佳,最大产氢率仅为10.7mL/g。S-TE预处理污泥发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是产氢发酵的主要营养物质。 朱小峰 郭亮 李小明 曾光明 潘维 周屹 杨永林 汤迎关键词:厌氧发酵 生物制氢 剩余污泥 S-TE 生物浸取电解锰渣中锰的研究 被引量:25 2009年 为了评价生物法浸取电解锰渣中锰的可行性,利用锰渣土壤中筛选出的2种锰抗性强的微生物Serratiasp.和Fusariumsp.浸取电解锰渣中的锰,并采用优化的BCR(European Commun 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萃取方案对浸取前后的金属锰进行形态分析,研究其浸出率和浸取前后锰的形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3种萃取剂EDTA、HNO3和CaC l2对锰的萃取效率及萃取后金属锰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Serratiasp.和Fusariumsp.对锰都表现出一定的浸取能力,Fu-sariumsp.的浸取能力尤为显著,3 d后锰浸出率达到56.5%,为锰污染的微生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种萃取剂对锰的浸取效果为EDTA>HNO3>CaC l2,平均萃取效率依次为50.0%、28.8%和21.2%。浸取前后,酸溶解态锰所占比例变化较显著,说明酸溶解态锰是比较容易浸取的形态。 李焕利 李小明 陈敏 曹建兵 杨麒 曾光明 刘精今关键词:电解锰渣 金属锰 化学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