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7JJ3031)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蔡力汀曾铁兵曾庆仁杨胜辉方会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南学院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形态与生长速度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度差异。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鼠,经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收集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8、12、16、20、24和28 d的虫体,用Motic BA400病理图像处理系统及3.2分析软件采集虫体图象,作形态观察和多指标测量。结果发育中的童虫在不同阶段生长速度不均衡,以8-12 d时生长最快,其他时段依次为12-16 d、16-20 d、20-24 d、0-8 d和24-28 d;同一阶段的虫体发育差异较大,尤其在12 d后。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在不同发育时段的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8~12 d时虫体生长最快。
- 方会龙曾庆仁王俊杰曾铁兵喻容杨胜辉刘碧源刘彦蔡力汀
- 关键词:发育阶段
-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roVAX/GMCSF-SjFer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性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铁蛋白proVAX/GMCSF-SjFerDNA疫苗,观察其诱导小鼠产生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性效果。方法小量制备pGMC/SjFer重组质粒DNA,PCR扩增GMCSF-SjFer基因,将此目的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oVAX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oVAX/GMCSF-SjFer。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空质粒组。空质粒组小鼠股四头肌注射proVAX,免疫组同法注射重组质粒proVAX/GMCSF-SjFer,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按0、2、6周设计接种3次。末次接种后第2周,感染血吸虫尾蚴(40±2)条/鼠。感染后第42d剖杀小鼠,灌注法冲虫,计数虫荷和克肝卵数。免疫前和免疫后2周留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血吸虫成虫抗体水平。结果经PCR和双酶切鉴定,获得1条约为960bp的目的片段和2条酶切片段。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22.46%和29.40%,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3.11%和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增高。结论构建的DNA疫苗proVAX/GMCSF-SjFer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
- 刘伟易新元曾宪芳蔡春曾庆仁蔡力汀曾铁兵范久波
- 关键词:铁蛋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NA疫苗保护性免疫
- 运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蛋白组分差异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应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阐明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蛋白组分的差异。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人工感染昆明鼠,分别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第8、12、16、20、24天和第28天虫体,用SDS-PAGE平行分离各时点虫体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Quantity One4.4比较分析其区带差异。结果图像分析软件Quantity One4.4分析7个不同时点的虫体蛋白区带显示:区带数在0、8、12、16、20、24d和28d虫体中分别为27、30、33、32、31、36条和29条,各时点虫体特异性区带在0、8、12~24d和28d虫体中分别为7、4、8、3条,虫体特异性区带多为低表达量的条带。结论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能够快速获得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蛋白泳道条带的分析图形,自动计算出蛋白区带数、区带光密度值大小和分子量。
- 方会龙曾庆仁王俊杰曾铁兵喻容杨胜辉刘碧源刘彦蔡力汀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组分
- 改良人原生殖细胞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生殖类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改良人原生殖细胞(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HPGC)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生殖类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HPGC培养基和改良HPGC培养基,分别对日本血吸虫36d成虫全细胞进行选择性培养,比较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对2种培养基培养4-6周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和AKP染色鉴定,对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HPGC培养基培养2周后出现形态和大小较均匀的细胞,6周时多数细胞死亡或崩解;培养4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异常形态,APK染色呈阳性反应。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呈半悬浮集落状态,4周内生长较快,形态差异悬殊,随着培养期延长,细胞呈相似的圆形,核和核仁清晰;培养6周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核逐渐消失,至第10周左右死亡;培养8周内均可见细胞分裂相。BrdU掺入法检测培养4周细胞可见细胞核酸合成;培养5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正常形态,具生殖类细胞特征(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细胞染色体核型表现血吸虫单倍体和双倍体特征;培养6周的细胞AK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结论用HPGC改良培养基能使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某些类别的细胞增殖,该类细胞具有生殖类细胞的部分特征。
- 曾铁兵曾庆仁刘伟龚燕飞张祖萍蔡力汀张顺科蔡春徐锡萍
- 关键词:血吸虫原生殖细胞碱性磷酸酶
-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与免疫调节剂联用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单用日本血吸虫(SJ)童虫细胞(SC)和联用免疫调节剂诱生小鼠免疫保护性的效果。方法制备感染后第18dSC;实验昆明小鼠分为8组:A组(PBS)、B组(SC)、C组(IL-2)、D组(IL-2+SC)、E组(IFN-γ)、F组(IFN-γ+SC)、G组(香菇多糖)、H组(香菇多糖+SC)。腹股沟皮下间隔2w免疫1次,共3次。于末次免疫第4w攻击感染,第35d后剖杀小鼠计数虫荷及每克肝卵数(LEPG),计算减虫率和LEPG减少率。ELISA测定第2、3次免疫后及攻击前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童虫可溶性抗原(SWSA)的抗体。结果保护性效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E、F、G和H组的减虫率分别为43.3%、13.5%、36.1%、32.7%、46.2%、18.3%和33.7%,LEPG减少率分别为59.8%、26.6%、52.1%、47.7%、57.7%、34.0%和53.7%。各免疫调节剂与SC联合免疫组与单用SC组比较,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C能诱生小鼠较明显的免疫保护性,单用IFN-γ也有一定的减虫和减卵效果,但免疫增强剂均未能显著提高SC诱生的免疫保护性效果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 曾铁兵喻容刘碧源蔡力汀杨胜辉方会龙曾庆仁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调节剂
-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与非细胞型免疫原在小鼠免疫部位滞留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细胞型免疫原和童虫细胞碎片免疫原免疫小鼠后在免疫部位滞留的动态变化。方法昆明鼠实验组A和B经大腿肌肉分别注射107日本血吸虫原代童虫细胞(pJCs)和相当剂量的童虫细胞碎片(JCFs),对照组C注射PBS。分别在注射后1、3、6、9和12 d,各组随机处理4或2只小鼠,从注射部位定量获取肌肉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两种类型抗原滞留的动态变化;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发生的炎症反应。结果Western blot显示,A组在注射后各时间点均检测到分子质量单位为75 ku的特异性抗原条带,B组在注射后第6 d该条带即消失,C组未检出该条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Western blot相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在免疫后第12 d仍可见肌细胞间隙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在免疫后第12 d炎性细胞基本消失,C组未见炎性反应。结论血吸虫童虫细胞型免疫原较童虫细胞碎片免疫原在免疫部位可滞留更长时间,引起更持久的炎性反应,这可能是其诱生高保护性抗血吸虫病免疫的重要机制之一。
- 曾铁兵喻容刘碧源蔡力汀杨胜辉方会龙曾庆仁
- 关键词:血吸虫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