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1A03)
- 作品数:7 被引量:104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鸿懿孙宁玲田刚高霞李晓梅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1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AT)或复方阿米洛利(ACA)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情况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1.2±7.2)岁,随机分为氨氯地平(2.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组(AT组,n=25)和氨氯地平(2.5mg/d)联合复方阿米洛利(0.5片/d,含盐酸阿米洛利1.25mg和氢氯噻嗪12.5mg)组(ACA组,n=25)。治疗期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0.4±5.4)岁,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LVH患者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AT组和ACA组基线临床特征相似。降压治疗1年后,AT组及AC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AT组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血浆ET-1浓度作用强于ACA组(P<0.05)。结论血浆ET-1和NT-proBNP水平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AT较ACA更有利于降低血浆ET-1浓度及逆转LVH;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可能部分通过降低血压及影响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逆转LVH。
- 王鑫鲁敏韩克田刚
-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内皮素1氨氯地平
-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4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入院治疗的24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氟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心脏功能参数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TG及LDL-C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EDD)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I、CO、EF明显增加,ED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心脏功能有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且血脂水平也有明显降低,说明两者联合应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顾小燕金燕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氟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
- 替米沙坦对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胶原代谢特点及替米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左心室肥厚组(n=8)和替米沙坦组(n=8)。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各组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称其体质量及左心室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左心室心肌行Masson染剂染色,观察并测量其胶原容积分数(CVF)。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ICTP)的浓度,并计算PICP/ICTP的比值,直线相关分析PICP及PICP/ICTP比值与CVF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质量、LVMI、CVF、血清PICP及PICP/ICTP的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左心室肥厚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左心室质量、LVMI、CVF、血清PICP、PICP/ICTP的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3组间的ICT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P及PICP/ICTP比值均与CV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0、0.842,均P<0.01)。结论: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胶原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合成与降解的不平衡是造成其左心室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替米沙坦可以抑制Ⅰ型胶原的合成,纠正其合成与降解不平衡,从而有效地抑制及逆转心肌间质纤维化。
- 张勇官功昌王军奎田刚
- 关键词:替米沙坦左心室肥厚I型前胶原
- 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研究被引量:48
- 2010年
- 目的 了解新疆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疆23个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6个地区年龄在35岁以上样本,男女均衡.统计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心衰患病率,并对心衰患者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样35岁以上城市及农村游牧居民8459例,心衰患病率为1.26%;其中汉族为0.89%,维吾尔族为1.11%,哈萨克族为2.14%.男性为1.61%,女性为0.9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u=2.79,P〈0.05).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29%、0.60%、1.32%、2.55%、4.10%,随着年龄增高,心衰发生的风险显著上升.107例心衰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者占63.55%,冠心病者占42.99%,糖尿病者占18.69%,心瓣膜病者占5.61%,心房颤动者占4.67%.结论 新疆心衰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且存在民族差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为新疆各民族心衰患者共同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通过对新疆不同人群心衰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寻找适合新疆人文地域特点的心衰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杨毅宁马依彤刘芬黄定李晓梅黄莺唐琪陈邦党马翔谢翔杜雷高霞王迎洪古丽娜尔·白托拉于子翔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患病率
- 白蛋白尿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区域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在我国5个城市随机抽取5021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两次随机点测尿中的白蛋白/肌酐比值,将尿蛋白的检出率与不同血压水平及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的检出率,在〈60岁与≥60岁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程越长,其检出率越高(P〈0.05)。(2)白蛋白尿检出率与血压水平相关,血压越高,尿蛋白量越高。正常血压、正常高值以及I、Ⅱ、Ⅲ级高血压的白蛋白尿检出率分别为26.3%、27.3%、28.7%、31.5%和40.3%。(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140/90/mm Hg)与控制不良(≥140/90mmHg)的蛋白尿排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比30.2%,P〈0.05)。(4)同等血压水平时,肥胖高血压患者的白蛋白尿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有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发生更多的心脑肾血管事件。结论我国5021例高血压患者中,其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28.8%,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8.6%,临床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0.2%。血压控制不良是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因素。
- 孙宁玲王鸿懿朱鼎良廖玉华林曙光陈晓平
- 关键词:高血压蛋白尿体重指数
- 不同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逆转的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蛋白尿改善情况。方法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干预研究。入选2010-2011年在22家医院门诊就诊的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随机分为钙拈抗剂(CCB)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和CCB+ARB组。共随访6个月。结果(1)治疗6个月后,CCB、ARB和CCB+ARB三组蛋白尿分别降低20.6mg/L、27.6mg/L和30.9mg/L,单因素方差分析P=0.067。(2)血压达标者和未达标者蛋白尿降低幅度分别为31.1mg/L和6.6mg/L,P〈0.001。结论有效降压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的关键,其中含ARB的治疗方案减少尿白蛋白有高于钙拮抗剂组的趋势。
- 王鸿懿孙宁玲陈源源马志毅喜杨王鲁雁杨帆
- 关键词:高血压白蛋白尿钙离子拮抗剂
- 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冠状动脉钙化和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联合降压治疗与适当调脂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200例,随机分为:A组(49例):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B组(51例):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复方利尿剂,半片/d),C组(48例):在A组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d),D组(52例):在B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10mg/d).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C组及D组患者,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酶(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1)A组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LVWPT,( 1.09±0.21) cm∶( 1.27±0.28) cm]与室间隔厚度[IVST,(1.09±0.27) cm∶( 1.28±0.31) cm]在治疗12月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而左室重量[LVM,(205.23±62.04)g∶( 263.97±98.06)g]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 128.13±34.15) g/m2∶( 164.98±60.33) g/m2]下降更显著(P均〈0.01);FMD明显改善[(5.6±4.2)%∶( 4.3±2.7)%,P〈0.05];(2)较之B组,A组的LVM[(225.23±72.8)g∶ (205.23±62.04)g],LVMI[(139.27±37.26) g/m2∶ ( 128.13±34.15) g/m2]下降更加显著,FMD[(4.8±3.7) %∶(5.6±4.2) %]提高更显著,P均〈0.05;(3)C组及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l2月后,血清TC、LDL-C、ACE活性、AngⅡ浓度、冠脉钙化积分对数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分别较A组,B组显著下降(P〈0.05~〈0.01),但C、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月后可使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加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可使冠脉钙化积分下降,有
- 张志伟林泽鹏彭晓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