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R-2009-21)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飞飞王修平康建云孙建峰陆俊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沉湖地区油气系统演化与成藏模式被引量:3
- 2010年
-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志留统泥岩、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层;中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三叠世末期、侏罗纪末期和古近纪末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在油气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区内存在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类油气藏,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 郭飞飞张先平吴娟康建云王修平
- 关键词:油气系统烃源岩油气藏
-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13
- 2010年
-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 郭飞飞康建云孙建峰陆俊泽王修平
- 关键词: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江汉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