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50062)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朱晓峰金玉玲张晓梅吴盛华谢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神经干
  • 7篇神经干细胞
  • 7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微血管
  • 4篇微血管内皮
  • 4篇微血管内皮细...
  • 4篇脑微血管
  • 4篇脑微血管内皮...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3篇电刺激
  • 3篇电刺激小脑
  • 3篇电刺激小脑顶...
  • 3篇体外
  • 3篇缺血
  • 3篇小脑

机构

  • 6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7篇朱晓峰
  • 4篇金玉玲
  • 3篇张晓梅
  • 2篇吴盛华
  • 1篇齐志国
  • 1篇王银妹
  • 1篇陈忠
  • 1篇李福军
  • 1篇谢艳萍
  • 1篇王玉琳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移植体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背景:突触素P38广泛存在于机体所有神经终末,与神经生长、修复、再生和突触重塑密切相关。目的:实验假设细胞移植及电刺激治疗对突触素P38具有调节作用,拟验证这种作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及细胞观察,于2005—0812007—0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8周龄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共移植体组、电刺激+共移植体组,24只,组。另取新生24h内Wistar鼠和1~7d龄Wistar鼠各2只,分别用于神经干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将传代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按3×10^7L^-1密度接种在培养瓶中,贴壁后吸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涂一层层粘连蛋白后接种于神经干细胞上,密度为6×10^7L^-1,待神经干细胞贴壁后吸出培养液,再涂以一层层粘连蛋白,接种3×10^8L^-1密度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12~24h,将细胞从瓶壁上依次刮起,适力吹打成1~3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5~18个神经干细胞相互包绕的细胞团,过滤后筛网上的细胞团即为神经干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共移植体。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其中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共移植体组大鼠于造模前1d行小脑顶核刺激,电流强度50μA,频率100Hz,时程0.5ms,连续刺激1h。造模后3d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调整浓度为2×10^10L^-1,各组均于右侧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区移植对应悬液10μL。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3,7,14.60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区突触素P38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突触素P38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点状或颗粒状沉积,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神经毡内,部分围绕在神经元胞体周�
吴盛华李福军金玉玲朱晓峰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突触素P38
电刺激小脑顶核促进大脑中动脉缺血鼠共移植体中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向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植入神经干细胞,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与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对其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11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选取同一基因背景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24只/组。②另选取出生24h内的Wistar鼠1只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制备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108L-1,置于10mg/L的Brdu完全培养液中孵育72h。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由神经干细胞、层粘连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由本实验室提供并鉴定。③各组大鼠于造模前1d麻醉后行小脑顶核刺激,以前囟为零点、正中线向后11.6mm、正中线向右1.2mm。给予直角方波脉冲刺激,电流强度为50μA,频率80Hz,时程1h。④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1d后,分别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及共移植体细胞浓度调整为2×1010 L-1,于缺血纹状体侧缺血半暗带区垂直进针,进入5.0mm后缓慢推入细胞悬液,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移植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悬液10μL,移植速度为0.5μL/min,留针10min后缓慢拔针。⑤各组分别于移植后3,7,14,60d观察神经干细胞移入脑内后分化成神经元的情况。胞核呈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的为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阳性细胞,代表移植入的神经干细胞所分化的神经元。结果:72只同一基因背景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比较,移植后7,14,60d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F=12.44~25.18,P均<0.05)。移植后3,7,14,60d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阳性�
金玉玲谢艳萍朱晓峰
关键词: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元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的体外构建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选择合适的细胞外基质,利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与神经干神胞构建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以提高移植神经干神胞向神经元的分化率。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出生2h~7d清洁级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取出生24h内Wistar大鼠大脑制备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做nestin染色鉴定;取出生1~7d Wistar大鼠大脑制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②实验方法:不同细胞外基质的筛选:将多聚赖氨酸、层黏连蛋白和Matrigel分别与神经干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混合培养,接种于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并加入神经干细胞完全培养液,每3d换半量液,7d换全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抗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构建及检测。③实验评估:利用免疫荧光方法,以Ⅷ因子标记物标记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共移植体。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原代分离的单神经干细胞4d增生为神经细胞球,传代后,经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细胞球呈阳性;原代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6~8d长满瓶壁,细胞呈多角形或扁平梭形,核卵圆形,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②3种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层黏连蛋白与两种细胞共培养,抗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atrigel组和多聚赖氨酸组(P<0.01)。③共移植体活细胞镜下及免疫荧光结果所见:镜下可见共移植体细胞团不规则,神经干细胞被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包绕或相互连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大,胞体不规则,明显大于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折光性强。在200倍视野下,随机选取100个共移植体进行细胞计数,可见平均细胞
朱晓峰齐志国张晓梅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体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的量效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0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取新生6h内Wistar小鼠4只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另取新生1~7d Wistar大鼠4只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②实验方法:取新生神经球按5×108L-1接种于预先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mL/孔,并加入含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条件培养基,于24h后行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按3×107L-1密度接种于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mL/孔,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接种于6孔板,接种密度分别为100∶1,10∶1,1∶1,1∶10,1∶100,每种密度均设6孔,以单纯神经干细胞作为对照。培养液为不含胎牛血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2mL/孔,每2~3d全量换液,共培养14d,密切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③实验评估:利用免疫组化法计数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数,观察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情况。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神经干细胞聚集成球状,细胞团呈棕黄色,神经球呈悬浮生长,细胞排列紧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扁平梭形,核卵圆形,可见核仁。②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鉴定结果:新生神经球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胞浆深染呈棕黄色,胞核不着色。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显示棕黄色或褐色颗粒。③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化学检测:培养14d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对照组比较,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100∶1,10∶1,1∶1,1∶10,1∶100接种密度共培养组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19.00±5.12),(34.46±11.57),(72.83±7.54),(60.71±10.45),(43.08±7.46),(31.08±4.60)个,F=35
张晓梅陈忠朱晓峰
关键词:神经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干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01/1996-1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所完成。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新生的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黑动字第99102001)。实验方法:①取新生24hWistar大鼠大脑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②取出生1~7dWistar大鼠大脑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③将培养传代纯化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液后接种于涂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接种传3代后用胰酶消化的神经干细胞,以1∶10接种比例加入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共培养。④用无菌石蜡油覆盖于低糖细胞培养液表面,制备低氧低糖溶液。对照组:正常神经干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缺氧共培养组:取共培养3d细胞,吸出培养液,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加入低氧低糖溶液共同作用2,4,8,16h后换液,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后,换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复氧培养。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取传3代神经干细胞,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后,方法同上。实验评估:免疫组织荧光鉴定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tin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分别鉴定为神经干细胞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②对照组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强,周围有光晕。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胞体肿胀,折光性差,有大量细胞碎屑,仅有少量活细胞,并出现悬浮死细胞。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细胞折光性仍较好,大部分细胞突起仍未见回缩,仅少数细胞肿胀,坏死。③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明显增多,存活数明显下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与对照组(321.76±22.2
朱晓峰王银妹金玉玲
关键词: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
电刺激小脑顶核联合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植入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11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同一基因背景大鼠9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24只/组,移植后3,7,14,60d每个时间点各6只;另取新生24h内Wistar鼠1只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共移植体由神经干细胞、层粘连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由本实验室提供并鉴定。②实验方法: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其中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于造模前1d行小脑顶核电刺激。以前囟为零点、正中线向后11.6mm、正中线向右1.2mm钻开颅骨后,用电针刺入脑内深5.6mm,给予直角方波脉冲刺激,电流强度为50μA,频率为0~100Hz,时程为0.5ms,连续刺激1h。各组均在造模后3d进行移植,移植部位为右侧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区。移植前分别将培养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共移植体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细胞浓度调整为2×1010L-1。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植入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植入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悬液10μL。③实验评估:各组分别于移植后3,7,14,60d腹腔麻醉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①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新生血管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经免疫组化DAB显色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存在基底膜完整、不完整或无基底膜3种情况。②各种干预因素在不同时间点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各组在移植后3d均有新生血管生成,7d生成数量达到高峰,14d生成数量开始减少,至60d有较少�
金玉玲吴盛华朱晓峰
关键词: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干细胞
层黏连蛋白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共同植入缺血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将由神经干细胞、层黏连蛋白、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的共移植体植入缺血模型鼠大脑内,观察共移植体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实验于1996-01/1996-1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所完成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Wistar大鼠,体质量300~350g,雄性,6月龄,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实验方法:①取出生24h内Wistar新生鼠,培养神经干细胞②将传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消化后,以3×107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12h贴壁后吸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涂以一层细胞外基质后,接种经0.125%胰酶消化20min后吹打成单细胞的神经干细胞悬液,密度为6×108L-1,加入神经干细胞完全培养液培养3~6h,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完全贴壁后,吸出培养液,再涂以一薄层细胞外基质,接种以上相同密度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神经干细胞完全培养液共培养12~24h,镜下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共移植体③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大鼠虽然有脑缺血症状,但伴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神经学症状评分低于2分;;取脑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无缺血病理改变;;未到观察时相点便死亡的共48只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组、共移植体组,每组24只2组分4个时间点3,7,14,60d,每个时间点6只模型建立后3d,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移植共移植体,各5μL移植前神经干细胞经Brdu5mmol/L标记3d,再将其溶解于PBS中,细胞密度调整为2×1011L-1,移植部位为右侧纹状体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细胞数3d开始增加,14d达高峰,60d减少两组3,7,14,60d细胞数相比,差异显著(神经干细胞组:19.57±4.27,22.25±4.53,39.13±4.52,7.13±2.75;共移植体组:39.88�
张晓梅王玉琳朱晓峰
关键词:移植体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