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81)
- 作品数:9 被引量:443H指数:9
- 相关作者:姜东曹卫星戴廷波荆奇李丹丹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70
- 2012年
- 【目的】探明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选育高产品种、制定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2个20世纪不同年代代表性小麦品种于2007—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转运特性的演进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随着品种改良进程,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逐步提高,而20世纪60年代品种生物产量显著降低随后保持稳定;开花期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光合速率逐步提高,为花后物质积累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了小麦拔节前和开花后物质积累量及群体生长速率,但降低了拔节至开花期积累量和生长速率;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小麦籽粒产量与拔节前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及花前干物质贡献率显著正相关,与拔节开花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生长速率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显著负相关。【结论】品种改良提高了小麦物质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物质积累,平衡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因此,提高拔节前营养生长、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花前物质转运是小麦产量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
- 田中伟王方瑞戴廷波蔡剑姜东曹卫星
- 关键词:小麦籽粒产量
- 穗肥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0年
-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主要在库器官中积累。增加穗肥施氮量,加速了器官的氮积累却推迟了NSC的积累。氮积累量随穗肥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SC积累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氮积累量与颖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NSC积累量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86优8号R^2=0.891 8^(**),武育粳3号R^2=0.880 0^(**)。说明适宜的穗肥氮有促进大穗的作用,主要与促进穗分化期NSC积累量有关。不同品种对氮供应量的反应不一致,穗分化期86优8号施氮量为120 kg·hm^(-2)、武育粳3号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的NSC总积累量最高,穗粒数最多。
- 李刚华王惠芝王绍华王强盛郑永美丁艳锋
- 关键词: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颖花数
- 氮肥运筹对稻茬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时空分布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0年
- 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增加追肥比例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品种间趋势一致。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冬前最高,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随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特别是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施氮处理下更为明显。从播种至成熟,不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出现了表观亏缺,施氮处理均表现氮素盈余,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避免在播种时一次性大量施用氮肥,而分期施肥有利于小麦吸收利用,并且可以减少深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
- 夏晓亮石祖梁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 关键词:小麦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
-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06
- 2012年
-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2个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敏感型望水白和耐旱型洛旱7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揭示小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大,而根数和根系表面积受到抑制;干旱胁迫降低了望水白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束缚水/自由水,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洛旱7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单株叶面积,以及望水白的根系、地上部和植株生物量,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下,耐旱型品种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根系生长量来补偿根系吸收面积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水能力,进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缓解干旱对生长的抑制.
- 马富举李丹丹蔡剑姜东曹卫星戴廷波
-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耐旱性光合作用根系
- 氮肥运筹对稻茬冬小麦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0年
- 以宁麦9号和豫麦34号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基追比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化、氮素表观盈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基肥提高了越冬期0-60 cm土层NO3--N和NH4+-N含量,拔节期追肥对孕穗期各土层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追施孕穗肥显著提高了开花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不施氮处理各生育阶段均表现为氮素亏缺,施氮处理氮素盈亏呈明显的阶段性,播种至孕穗阶段出现氮素盈余,孕穗至成熟阶段出现氮素亏缺;全生育期氮素表观盈余量两品种平均以5∶5处理最低,7∶3处理最高。两品种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回收率和产量均随基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5∶5处理最高。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适当减少基施氮肥用量,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降低土壤氮素损失。
- 石祖梁李丹丹荆奇姜东曹卫星戴廷波李建辉李向楠陈琳杜红赫英俊
- 关键词:氮肥运筹硝态氮铵态氮氮肥利用率
- 小麦苗期耐低氮胁迫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27
- 2009年
-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耐低氮基因型筛选指标,采用温室水培方法系统评价了不同年代的32个小麦品种苗期耐低氮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植株干重、植株氮积累量、地上干重、植株氮含量、根冠比、根长的耐性指数在四个主成分中占较大比重;相关性分析表明,植株氮积累量与植株干重、植株氮含量耐性指数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地上干重与根冠比和根长的耐性指数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小麦基因型的植株氮积累量与地上干重耐性指数存在较大变异(CV>15%)。因此,植株氮积累量以及地上干重的耐性指数适合作为筛选指标。这32个小麦品种可分为低氮敏感型、中间型和耐低氮型。
- 李丹丹田梦雨崔昊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
- 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的形态生理差异被引量:38
- 2010年
- 以36个不同育成年代和生态区域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评价了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加权抗旱指数在0.2434~0.6580之间;17个形态生理性状中与抗旱性关联程度最大的是地上部干物质量(0.9473),最小的是叶绿素含量(0.5356).采用聚类分析将36个小麦品种分为3类,其中抗旱型8个、中间型23个、敏感型5个.3类基因型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植株干物质量、株高、根系氮积累量、叶面积和单株分蘖数差异显著,可作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的直接指标.
- 田梦雨李丹丹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 关键词:小麦苗期抗旱性基因型差异
- 氮、钾水平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蛋白质含量差异的两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宁麦9号(低蛋白)和扬麦10号(中蛋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钾施肥水平对小麦旗叶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开花期旗叶氮、钾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氮、钾施肥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籽粒GS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其中氮肥的作用大于钾肥、氮钾肥配合达到最大,对扬麦10号的效应大于宁麦9号。开花期旗叶氮/钾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随施钾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旗叶GS活性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氮/钾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因此,旗叶和籽粒中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受开花期旗叶氮/钾比的显著影响,是氮、钾素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
- 戴廷波邹铁祥荆奇姜东曹卫星
- 关键词:冬小麦蛋白质关键酶活性
- 氮肥运筹对稻茬冬小麦氮肥利用及去向的影响
- 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南方冬小麦生育期肥料氮的利用及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至拔节期小麦植株积累的基肥氮占植株全生育期积累基肥氮总量40.80%~48.72%,是小麦吸收基肥氮的主要阶段,拔节至开花期是小...
- 石祖梁田中伟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 关键词:氮肥运筹冬小麦氮肥利用氮肥去向
- 冬小麦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了阐明小麦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并合理调控品质形成,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株氮含量随冠层层次的降低而降低;与对照(N0)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冠层氮含量。氮肥基追比对两品种冠层氮素垂直梯度值影响不一致,宁麦9号中上部叶片氮素梯度值随追肥比例增加而减小,下部叶片及茎鞘层氮素梯度值随追肥比例增加而增大;豫麦34整个冠层氮素垂直梯度值均随追肥比例增加而增大。相关分析表明,宁麦9号开花期冠层的下部、灌浆期下层叶片、中上层茎鞘间形成大的氮素梯度,促进了蛋白质积累;而豫麦34开花期冠层的中下部及灌浆期整个冠层形成大的氮素梯度,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因此认为宁麦9号和豫麦34分别采用基追比7∶3和3∶7的氮肥运筹方式能够合理协调氮素垂直分布,定向调控籽粒蛋白质的形成。
- 石祖梁殷美荆奇姜东曹卫星戴廷波
-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氮素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