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037)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严善春黄勇平程晓娟谭安江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功能分析
  • 1篇发育分析
  • 1篇RNA干扰
  • 1篇MRNA表达

机构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篇谭安江
  • 1篇程晓娟
  • 1篇黄勇平
  • 1篇严善春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亚洲玉米螟pd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013年
【目的】克隆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蛋白酶激活受体类转录因子pdp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domain protein1)(Ofpdp1)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C857457),明确其基因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遗传控制提供潜在的靶标基因。【方法】采用RT-PCR和PCR技术,克隆Ofpdp1 cDNA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研究卵期及幼虫期Ofpdp1表达特征;在原胚期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克隆得到基因Ofpdp1,全长为960 bp,开放阅读框804 bp,编码267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发现OfPDP1 C-末端与其它昆虫PAR bZIP(basic leucine zipper)转录因子非常相似,含有3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的分类结果与生物学上物种分类相吻合。qPCR结果显示Ofpdp1的mRNA表达量在卵发育76 h左右存在显著的表达高峰。在亚洲玉米螟原胚期,注射Ofpdp1的双链RNA(dsRNA)48 h后,Ofpdp1 mRNA表达量被沉默了71%。【结论】成功地从亚洲玉米螟中克隆得到Ofpdp1,Ofpdp1进化非常保守,属于PAR bZIP亚家族;Ofpdp1可能在幼虫定型时期胚胎生理结构的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程晓娟严善春黄勇平谭安江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基因克隆系统发育分析MRNA表达RNA干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