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1-002-06)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马晓雁李青松倪永炯韦甦陈晨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嗅味
  • 2篇污染
  • 2篇高藻
  • 2篇高藻水
  • 2篇次生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生物膜
  • 1篇序批式生物膜...
  • 1篇厌氧
  • 1篇厌氧环境
  • 1篇原水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工程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反应器
  • 1篇水体
  • 1篇水质
  • 1篇水质控制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土臭素

机构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作者

  • 3篇马晓雁
  • 2篇陈晨
  • 2篇韦甦
  • 2篇倪永炯
  • 2篇李青松
  • 1篇高乃云
  • 1篇胡仕斐
  • 1篇张晶晶
  • 1篇张泽华
  • 1篇宋亚丽
  • 1篇王红宇
  • 1篇唐凯
  • 1篇陈涛
  • 1篇邹金特
  • 1篇李军

传媒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温、低气水比下SBBR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以河道底泥制成的陶粒为填料,在低温、低气水比下处理微污染河水。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10℃、气水比为0.25∶1时,SBBR反应器对浊度、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3%、35.4%和87.7%,与同气水比和常温(20~25℃)下的去除率接近,出水浊度为5.2~23.1 NTU、CODMn为2.7~4.1 mg/L、NH4+-N<0.5 mg/L;由于采用序批式运行,反应器内生物膜分布均匀、溶解氧充足、长期运行无需反冲洗、生物量大并有利于世代长的微生物生长,这均有利于保持低温、低气水比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张晶晶李军倪永炯韦甦马晓雁陈晨
关键词:微污染原水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高铁酸钾对水中藻类及其次生嗅味污染物二甲基三硫醚同步去除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模拟高藻期碱性水源水,采用高铁酸钾对水中以颤藻和二甲基三硫醚为代表的藻类及微量嗅味污染物进行同步控制研究.在高铁酸钾与聚合氯化铁(PFC)单独混凝对藻类的控制效果对比的基础上,展开了高铁酸钾与高锰酸钾预氧化-PFC联用方法对藻类及嗅味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对比,探讨了pH、预氧化时间和浊度等条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FC单独混凝除藻率最高为90.6%,以Fe计的等量投加条件下,高铁酸钾控藻效果较PFC混凝好,除藻率可达92.4%.高锰酸钾对PFC具有强化混凝效果,可明显提高除藻率(94.5%).高铁酸钾较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效果理想,且氧化时间大大缩短,高铁酸钾氧化时间1 min可去除92.5%二甲基三硫醚,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10 min后达到的去除率(74.6%).
马晓雁张泽华王红宇胡仕斐李青松
关键词:高藻水高铁酸钾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
非严格厌氧环境中高藻水次生嗅味污染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铜绿微囊藻模拟高藻水,初始脱氧后形成类藻华环境中最不利溶解氧条件,考察藻类向水体释放嗅味污染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在非严格厌氧条件下,铜绿微囊藻释放的嗅味污染物包括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等,其中以β-环柠檬醛为主;另外两种常见的藻源性嗅味污染物(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均低于检测限。对于含藻量为106cells/L的高藻水,β-环柠檬醛的释放浓度在检测期内呈无规律性变化,最高浓度为44.0 ng/L。嗅味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表明,藻细胞内仍保留相当大一部分的释放潜能,对于浓度为106cells/L的高藻水,胞内潜能最大含量为146.8 ng/L,胞外释放量及胞内潜能总和与藻细胞浓度成正比。当藻浓度为108cells/L时,β-环柠檬醛在气相、水相和细胞内的存在浓度分别为260.2、426.2和8 231.2 ng/L,其组成比例分别为2.9%、4.8%和92.3%。
马晓雁唐凯陈晨宋亚丽李青松高乃云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高藻水
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控制生态工程案例被引量:7
2017年
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控制对城市环境改善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生态法治理成本低、环境友好,已逐渐成为城市小型景观水体修复和治理的主要方法。以杭州长桥溪生态公园、德国慕尼黑西园公园、浙江工业大学文荟湖为例,分析了生态工程在城市小型景观水体中的应用,介绍了水质控制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运行效果。特别提出在休憩场所对娱乐和健身能量的利用思路,以及对生态工程教育意义的重视。
倪永炯李军韦甦邹金特陈涛
关键词:景观水体水质控制生态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