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5182) 作品数:8 被引量:7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李宝铭 叶蕾蕾 王攀 涂兆 陈竞芬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主链含嗪环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2016年 以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和2,4-二氨基-6-甲基-1,3,5-三嗪(DMT)为原料,利用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制备新型可溶性主链含嗪环的聚酰亚胺(PI),即PI-1和PI-2,并且对它们的分子结构、溶解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和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利用化学亚胺化还是热亚胺化均能成功将聚酰胺酸转变为PI。两种PI均易溶于DMF、DMAC、DMSO和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PI-1和PI-2是部分结晶聚合物,PI-2的结晶度更高。PI-1和PI-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PI-2的热稳定性优于PI-1。此外,PI-1和PI-2在DMSO溶液中具有明显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 饶臻然 李宝铭 彭恩凯 叶蕾蕾关键词:聚酰亚胺 DOPO-VTS键合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2016年 以含磷有机硅(DOPO-VTS)作为改性剂对环氧树脂(E51)进行化学接枝改性,制备不同含量的DOPO-VTS键合改性E51。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吸收光谱(IR)、环氧当量(EEW)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的测试结果证明DOPO-VTS成功接枝到E51分子的主链。利用甲基四氢苯酐对改性E51进行固化,考察DOPO-VTS的含量对固化后改性E51力学性能的影响。当E51与DOPO-VTS质量配合比为100∶10时,改性E51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78.18MPa,较未改性E51的63.27MPa提高约23.57%;改性E51的冲击强度为19.86kJ/m^2,较未改性E51的18.15kJ/m^2提高约9.42%。 彭恩凯 黄丽敏 李宝铭关键词: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可溶性聚吡咯甲烷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对可溶性聚{(3-丁酰基)吡咯-[2,5-二(对十四烷氧基苯甲烷)]}(PBPDTBA)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一定时,PBPDTBA在二氯甲烷中具有最大的荧光量子产率0.118;随着浓度的增加,PBPDTBA在二氯甲烷中的荧光发射峰强度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浓度为0.03mg/mL时,溶液具有最大的荧光发射峰强度;不良溶剂的加入导致PBPDTBA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荧光发射峰强度下降,且发射峰红移;四氯苯醌对PBPDTBA的荧光具有猝灭效应,当四氯苯醌的含量为0.001mol/L时,PBPDTBA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荧光完全消失。 陈竞芬 李宝铭 涂兆 王攀 郑玉婴关键词:荧光特性 荧光量子效率 可溶性聚吡咯甲烷的超声辐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超声辐射法制备可溶性聚{(3-己酰基)吡咯-[2,5-二(对十四烷氧基苯甲烷)]}(PHPDTBA),采用1 H NMR、FT-IR、UV-Vis、XRD、TG和FL等对产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UV-Vis显示PHPDTBA在300~500nm范围内有明显的光学吸收。XRD表明PHPDTBA主要以非晶态存在,也存在微小的晶区。PHPDTBA的热失重过程包括己酰基的断裂和十四烷氧基苯基的断裂两个阶段,初始分解温度为195.19℃。PHPDTBA为深蓝色的荧光材料,在CH2Cl2中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27,stokes位移为77nm。 李宝铭 陈竞芬 涂兆 王攀关键词:超声辐射 热稳定性 荧光性能 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2,4-二氨基-6-氯嘧啶(DCP)、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和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制备碳纳米管/聚酰亚胺(CNTs/PI)复合材料,并且对它们的分子结构、结晶性、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NTs/PI复合材料属于半晶型材料,PI均匀地包覆在CNTs的表面。CNTs/PI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氧化电位逐渐向高电位移动,还原电位逐渐向低电位移动,这主要是由于CNTs的加入导致复合材料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的结果。 饶臻然 李宝铭 彭恩凯 叶蕾蕾关键词:聚酰亚胺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钴离子和氢离子共掺杂聚苯胺的形貌可控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氧化聚合法制备钴离子(Co^(2+))和氢离子(H^+)共掺杂聚苯胺(PCoH),系统研究了Co^(2+)/苯胺(An)摩尔比、质子酸的种类和溶剂中水/乙醇体积比对PCoH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An摩尔比的提高,PCoH由无定形团聚态转变为纳米纤维结构。质子酸为盐酸(HCl)时,PCoH具有疏松规整的短棒结构,内部孔径分布规整,电化学性能最佳。溶剂中加入乙醇有助于PCoH聚合过程中生长出形貌均匀的纳米纤毛结构,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过量的乙醇会增大PCoH的阻抗。当Co^(2+)/An摩尔比为2∶1,HCl为质子酸,溶剂中水/乙醇体积比为1∶1时,PCoH具有最大的比电容为374 F/g,经1000次循环后,仍保留85.2%的初始比电容,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闫冬 谭子仪 叶蕾蕾 周雪 李宝铭关键词:聚苯胺 钴离子 氢离子 电化学性能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储能机制的研究 2017年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H^+分别与Co^(2+)、Fe^(3+)和Zn^(2+)共掺杂聚苯胺(PANI),即PHCo、PHFe和PHZn。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可以促进PANI生成须状"触角"并伴有疏松的空隙结构。在0.2A/g下,PHCo、PHFe和PHZn的比电容分别可以达到354、355和333F/g,经1000次循环后,仍分别保留81.9%、83.5%和78.9%的初始比电容。3种过渡金属离子均可有效促进PANI体相发生苯式-醌式结构的交替转变,利用体相转变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储存能量,其中,Co^(2+)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谭子仪 叶蕾蕾 周雪 李宝铭关键词:聚苯胺 过渡金属离子 电化学性能 聚乙烯燃气管道热熔对接焊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热熔对接焊是聚乙烯(PE)燃气管道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条输送线路的安全,因此PE燃气管道热熔对接焊工艺的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美国现行标准ASTM F2620-13、德国现行标准DVS 2207-1和欧盟现行标准ISO 21307等3个国外PE燃气管道热熔对接焊标准;介绍了国家质检总局标准TSG D2002—2006和建设部标准CJ J 63—2008两个国内PE燃气管道热熔对接焊标准。重点对国内外现行标准的特点及工艺进行分析与比较,旨在促进我国PE燃气管道热熔对接焊国内标准的发展和国家标准的建立。 张伟 彭恩凯 曾钦达 吴林军 李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