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18)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袁正李文新吴胜伟董生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射性覆膜金属支架制备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索32P放射性覆膜金属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比较聚乙烯醇和聚氨酯以及不同制备工艺制作的放射性膜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32P放射性物质的泄漏率;测量不同聚氨酯涂膜工艺和同一膜不同部分的质量和放射性计数率,测量每部分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率,评价支架膜上放射性物质的均匀性;比较旋转滴涂法和浸涂法在支架上涂膜的不同效果。结果聚乙烯醇中放射性物质在生理盐水中泄漏率达90%,聚氨酯能有效降低放射性物质在生理盐水中的泄漏,在其表面再涂聚氨酯涂层,泄漏率处于本底水平;不同聚氨酯膜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百分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方法,U=10.0,P=0.602>0.05),同一膜材料中放射性物质分布平均百分差率为11.76%;旋转滴涂法在支架上形成的膜层不均匀,出现穿孔现象,而浸涂法可形成均匀的膜层。结论以聚氨酯作为覆膜材料,能有效减低32P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同时放射性物质在膜材料中的分布亦较均匀。
- 董生袁正吴胜伟李文新
- 关键词:金属支架聚氨酯膜放射性
- 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超声处理的碳纳米管与聚氨酯混合制成复合膜,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不同质量比的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在支架弯曲90°时电镜观察膜的表面,将不同含量的复合膜溶液与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培养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用浸涂法制备碳纳米管-聚氨酯覆膜金属支架,并置入兔食管进行活体评价。结果碳纳米管含量为0、0.1%、0.3%和0.5%时,对应的复合膜拉伸强度(MPa)和复合膜断裂延长率(%)分别为:4.62/900、6.05/730、8.26/704、5.7/450。支架弯曲90°,用电镜扫描表面光整,未见裂痕。当碳纳米管含量为0.5%和1.0%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兔食管放置30 d后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膜未见裂纹、老化降解等现象。结论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的聚氨酯膜能改善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同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董生袁正吴胜伟李文新
- 关键词:碳纳米管聚氨酯力学特征生物相容性
- ^125I碳纳米管覆膜金属支架生物安全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125I碳纳米管覆膜金属支架对兔正常食管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化法分3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普通覆膜支架和放射性支架(^125I碳纳米管覆膜支架),放射性支架组又分为低活度组(3.7—5.6MBq)和高活度组(11.1~13.0MBq)。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透视引导下,将支架植入兔的食管中段,术后0.5h、7、14和30d行食管造影,并三维DSA重建,了解支架位置及通畅情况。结束实验后行放置支架段食管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除普通覆膜支架组和低活度放射性支架组各有1只实验兔因术后肺部感染分别于手术后1和3d死亡外,其他均顺利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高活度放射性支架组出现3例(3/6)食管穿孔,其中1例形成食管纵隔瘘;普通覆膜支架组和低活度放射性支架组无穿孔。病理学检查发现,放射性支架组食管黏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黏膜下层、平滑肌层肌纤维肿胀、断裂,炎细胞浸润,高活度组在坏死的程度和深度上都明显高于低活度组。而普通覆膜支架组黏膜下有少量炎细胞浸润,肌层纤维部分断裂,未发现黏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结论兔食管植入放射性活度为3.7~5.6MBq的^125I碳纳米管覆膜金属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 董生袁正李文新吴胜伟
- 关键词:放射性碳纳米管生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