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19)

作品数:22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田建明王莉朱海云林琳曾浩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85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肌
  • 8篇动脉
  • 8篇造影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活性
  • 6篇磁共振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动脉造影
  • 5篇血管
  • 5篇造影术
  • 5篇缺血
  • 5篇活性心肌
  • 5篇冠状动脉疾病
  • 5篇冠状动脉造影
  • 5篇成像
  • 4篇坏死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心病
  • 3篇心肌缺血

机构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85...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田建明
  • 15篇王莉
  • 10篇朱海云
  • 7篇林琳
  • 7篇曾浩
  • 5篇黄盛东
  • 4篇萧毅
  • 4篇徐驯宇
  • 4篇何东
  • 4篇左长京
  • 3篇邵成伟
  • 2篇閤谦
  • 2篇柏挺
  • 2篇孔令山
  • 2篇李士建
  • 2篇田媛
  • 2篇相成
  • 2篇康德强
  • 2篇史丽静
  • 2篇黄胜东

传媒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评价冠状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存活心肌疗效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在存活心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利用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判断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术后1~2周心肌缺血区的大小、部位、整体心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较术前的改善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2例患者共16支血管有不同程度中、重度狭窄(≥70%),放置支架18枚。术后磁共振复查,未出现新的异常灌注及延迟强化区,术前25个异常灌注区均有改善,肉眼观察无明显灌注缺损区。舒张末期容积较术前下降,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较术前有改善(P<0.05)。除乳头肌水平左心室下壁、心尖水平室间隔运动无改变外,其余心肌节段运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存活心肌对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运改善及心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可从心脏形态、运动、心肌灌注等方面对血运重建术后短期疗效随访起指导作用。
何东王莉田建明陈兴灿潘永清朱妙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存活心肌冠状动脉造影术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对门脾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门脾静脉血栓的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DCE-MRA)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27例门脾静脉血栓患者行3DDCE-MRA检查及工作站三维重建,其中肝硬化继发门脾静脉血栓形成19例,非肝硬化继发门脾静脉血栓8例。结果:门脾静脉血栓3DDCE-MRA主要表现为门脾静脉内栓子形成,正常门静脉变形、消失,局部出现扭曲的向肝性侧支血管,肝内可继发动静脉瘘,腹腔及腹壁可见离肝性侧支血管。结论:3DDCE-MRA能清晰显示门脾静脉内栓子,同时完整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门脾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王莉陆建平王飞刘崎田建明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门静脉脾静脉静脉血栓形成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以冠心病入院的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采用SomatomVolumeZoom(4-detec-tor-row,Siemens,Germany)进行扫描,并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了重建和诊断,其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相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1512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60支,正确诊断139支,漏诊21支,误诊9支,敏感性87%,特异性98%,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13%。其中,对左前降支发生的病变敏感最高,达到9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筛选,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常规检查手段。但由于运动伪影的影响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度。
萧毅田建明林琳左长京王敏杰曾浩邵成伟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多技术扫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活性的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评估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检测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 建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25只,分别于模型制作前和制作后1~2个月进行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及LDDSE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估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有20只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静息时MRI电影扫描共有16个节段(5.00%)运动丧失,9个节段(2.81%)运动减弱;负荷后电影扫描共有16个节段(5.00%)运动丧失为坏死心肌;负荷前后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肌灌注扫描见53个节段(16.56%)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23个节段(7.19%)坏死.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共有16个节段(5.00%)运动丧失,13个节段(4.06%)运动减弱;负荷后共有16个节段(5.00%)运动丧失为坏死心肌,1个节段(0.31%)运动减弱,负荷前后WSMI有统计学差异(P<0.01).TTC染色见24个节段(7.50%)为无红染的苍白色梗死区.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I活性扫描、MRI电影、LDDSE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80%、100%、99.70%;66.70%、100%、97.50%;66.70%、100%、97.50%. 结论: MRI心脏检查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心肌活性,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LDDSE可通过评价异常心肌节段的收缩功能间接判断心肌损伤及其性质,其准确性较高且方法简便,但不能直接检测心肌灌注情况和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
朱海云田建明王莉曾浩黄盛东徐静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描计术心肌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评价冠心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对冠心病(CHD)的诊断结果。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一周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分别与CAG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A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的心肌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扫描序列阳性显示率为26.32%、89.47%、100%。MRI间接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结论64层螺旋CTA和MR心肌灌注显示冠心病中、重度狭窄血管与CAG的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
何东王莉萧毅林琳閤谦田建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造影术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周分别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以CAG为标准分析CTA与MRI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左心功能改变,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间接推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两种方法联合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24%、85.44%,82.39%、99.83%。结论:64层螺旋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诊断冠心病各有优势,两者互相补充,联合使用可方便、全面、准确、无创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
何东王莉林琳萧毅弓静田建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造影术
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与病理结果对照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心肌存活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25只,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后1~2个月行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形态、电影扫描、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扫描),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其准确性。结果共有20只猪顺利完成检查,有3只形态扫描见左心室侧壁变薄;负荷电影扫描见9只猪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有7只猪11个(3.44%)节段为缺血心肌,4只猪19个(5.94%)节段为坏死心肌。心肌灌注扫描共64个(20%)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共检出25个(7.81%)节段坏死,病理检查发现有27个(8.44%)节段坏死,比磁共振电影扫描显示的梗死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比磁共振活性扫描所显示的梗死区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磁共振电影扫描与TTC染色比较的Kappa值为0.813,磁共振活性扫描与TTC染色比较的Kappa值为0.958。结论半定量分析室壁运动能力不能有效确定微小梗死心肌或心内膜下梗死心肌,联合应用心肌灌注及延迟期扫描能够提高混杂于正常心肌内微小心内膜下梗死灶的检出,磁共振多种技术扫描可明显提高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并且与病理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朱海云王莉田建明曾浩黄盛东徐驯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肌活性动物
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程度的磁共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对照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AG发现阳性血管共39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标准,MRI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80.00%、85.71%,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6.67%、91.11%、79.76%;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82.22%、88.10%,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4%、86.67%、75.00%。统计学分析表明,MRI和SPECT显示缺血和坏死与CAG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MRI和SPECT两种方法判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准确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AG管腔狭窄程度≥70%为临界值,MRI与SPECT检出相应供血区心肌缺血、坏死的准确度较高,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何东王莉朱海云林琳田建明孔令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MRI检测活性心肌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分析MRI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活性的诊断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结果对比。方法应用MRI对21例临床符合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MRI静息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但无统计学差异(Z=-1.732,P=0.083);比SPECT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多且有统计学差异(Z=-3.691,P=0.000)。SPECT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且有统计学差异(Z=-3.029,P=0.002)。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结果为标准,MR延迟扫描检测活性心肌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8.4%,总符合率为98.2%,Kappa值为0.953。MR延迟扫描检出的活性心肌比PET检出的少但无统计学差异(Z=-0.209,P=0.835)。结论MR心脏检查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和附壁血栓情况,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常规SPECT心肌灌注显像由于空间分辨率低明显低估心肌缺血范围。心肌PET显像空间分辨率低,无法显示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且不能直观显示室壁运动情况。
朱海云王莉田建明柏挺林琳
关键词:心肌活性冠状动脉造影发射型计算机
MR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影像学对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活性心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头,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月进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201Tl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201Tl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PET)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头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负荷磁共振电影扫描见10个(8.93%)节段为梗死心肌,6个(5.36%)节段为缺血心肌;心肌灌注扫描见34个(30.35%)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12个(10.71%)节段坏死。LDDSE检查见8个(7.14%)节段为梗死心肌,9个(8.04%)节段为缺血心肌。SPECT检查见9个(8.04%)节段为梗死心肌。PET检查见17个(15.18%)节段为梗死心肌。TTC染色见14个(12.50%)节段为梗死区。MR电影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455,Kappa=0.8100);MR活性扫描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略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73,Kappa=0.9130)。LDDSE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40,Kappa=0.7000);PET检出的坏死节段多于磁共振活性扫描(P=0.0253,Kappa=0.8028)和MR电影扫描(P=0.0082,Kappa=0.7079)并有统计学意义;亦多于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P=0.0833,Kappa=0.8879),但无统计学意义;SPECT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253,Kappa=0.7590)。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I电影、MRI活性扫描、LDDSE、SPECT、PET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85.71%、100%;57.10%、100%;64.29%、100%;100%、96.94%。结论MR多技术扫描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活性心肌,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且价格相对PET便宜;磁共振和PET、病理结果均有较高一致性。PET高估心肌坏死范
朱海云田建明王莉曾浩黄盛东徐驯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肌活性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