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17)
- 作品数:25 被引量:67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确赵强匡秋爽赵禹冰史磊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梁祝”母题的起源、传播及文艺样式考论被引量:2
- 2015年
- 在梁祝传说的形成、流传与变异、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核心的、稳定的"母题",诸如女扮男装、爱情受阻、殉情化蝶……这些故事情节在目前通行的各种版本的梁祝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大都存在着。从母题学的角度对"梁祝"文艺展开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研究"梁祝"在生成、演化和变异的过程中,容纳、形成了哪些作为最小的叙事单元、持续存在的"母题";另一方面能够探讨"梁祝"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和文化娱乐样式的"母题",如何穿越时空和文艺样式的壁垒,最终形成洋洋大观的梁祝文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两条路径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梳理出"梁祝"经典化的历史路径。
- 匡秋爽王确
- 关键词:文艺样式
- 中日交流史中作为学科命名的“美学”概念被引量:1
- 2021年
- "美学"这一汉字命名是一个中国美学起源史事件,美学的发生与演变,于无声处地标示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历史走向。用一种文字来命名美学学科的过程,会体现着此种文字所携带的文化传统积淀和命名主体的自我建构;美学的汉字命名主要是在中日之间的跨国际交流和互动中展开的,在跨国际的交流史中定型的,它是中国美学起源的先声;涉及美学的汉籍在19世纪70年代便传到了日本,参与了日本早期的美学发生过程;深入调查,在原始文献的爬梳和有意返回历史现场中澄清中日有关美学汉字命名的历史真实,是真正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美学起源史的必要条件;美学的多种汉字命名或在事实联系中推动着中日现代美学史的发生,或在分置的空间关系中成为中日现代美学效果史的实际能量;日本知识界借助汉字来为美学命名之时,其推动力也许是来自于某种传统的惯性和实现现代知识本土化的需要,而中国在译介美学的过程中发挥汉字本身的潜力,意味着自觉不自觉地在努力守望并重建民族自尊,汉字文化所确认的民族身份恰是当时国人时代进取心的一种根基。
- 王确
- 关键词:美学汉字文化
- “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研讨会综述
- 2013年
-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长春主办了"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中西方美学研究的生活论转向、生活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古典与近代生活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研究、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对话。
- 赵强
- 关键词:生活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
- 探索美学新的宽度与深度——高建平教授访谈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通过对高建平教授的访谈,深入探讨了"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定位,"美学的复兴"的内涵及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乃至文明进程的意义,西方美学的资源对于当代中国美学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激活和实现中国传统文论和美学传统的"现代转换",美学如何才能体现出"中国特点",当下社会生活中美育如何发展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深化开展以及当下美学学者的使命与担当等中国美学学科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了美学研究的新的宽度与深度。
- 王春雨高建平
- 关键词:美学美育马克思主义美学
- 从现象学美学到马克思主义文论——张永清教授访谈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专家张永清教授的治学经历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等展开访谈。早年的文学批评实践所积淀的文学史现场感,以及现象学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都转化成为其后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重要资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固然有着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但这个特色还不是很明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彰显度、区分度还很不够,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去努力。
- 赵禹冰张永清
- 关键词:文学批评现象学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
- 新中国美学课发生进程中的“苏联经验”被引量:2
- 2013年
- 新中国美学课是在建国初期举国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情境中发生的,美学课的教学组织发端于借鉴苏联美学课设置,美学课的知识建构开始于译介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理论。新中国美学课的"苏联经验"包括:借鉴苏联美学课设置,译介苏联美学教学资料,聘请苏联专家讲学,派遣美学家赴苏交流。
- 史磊王确
- 关键词:美学苏联经验
- 民族艺术经典的音乐美学阐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审美价值再解读被引量:6
- 2017年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和艺术精品的代表,对其创作动因、艺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已比较丰富和深入,但既有研究多囿于音乐分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学等视域中,如果从具有哲学理性意义的音乐美学视角来进行分析考察,我们会发现这部融合中西音乐之美的音乐经典既用西洋乐器成功传达了东方美学意境,又巧妙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音韵和谐之美,同时以协奏曲之高雅艺术形式准确契合了不同时代和民族音乐审美的内在需求与美学理想,从而实现了音乐美学的最高境界: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自然融汇和审美价值超越时空的无限性与永恒性。
- 匡秋爽
-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美学艺术经典审美价值
- 全国美学会议与中西美学的同步化历程(1980—2020)被引量:1
- 2021年
- 从1980年到2020年,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前沿问题存在着一个逐渐实现同步化的动态过程,表现在全国美学会议上尤其明显。从第一次全国美学大会到第五次全国美学大会,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前沿问题呈现出间离的状态;从第五次全国美学大会到第八次全国美学大会,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前沿问题呈现出同步的趋势。这种同步化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以美学会议为中心的中西美学交流。
- 符晓
- 关键词:中国美学西方美学
- 空间的诗学--北京人艺《雷雨》舞台呈现的图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在《雷雨》借助舞台话剧这一艺术形式不断经典化的过程中,北京人艺赋予了这部作品积极、丰富的意义可能性。从文本和图像之间相互转译的"缝隙"以及图像空间叙事中,挖掘我们直接注视不到的深层含义,成为新的阐释策略。正是在文本与图像以及图像自我结构的多重结构关系的张力中,《雷雨》日渐经典化。
- 邸小松王英立
- 关键词:《雷雨》北京人艺空间图像
- 梁祝文艺母题的传说形态考论被引量:3
- 2014年
-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梁祝传说的母题意义和文化价值堪称典范。从文艺发生学的视角来看,梁祝文艺的发生、发展、繁荣和转型具有极高的样本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史志和文人笔记中关于梁祝传说的不同记载进行研究,既可以窥见梁祝故事从萌芽、成型到成熟的大致脉迹,同时亦可印证斯蒂·汤普森关于文学母题与民间文学关系的经典论断。
- 匡秋爽王确
- 关键词:梁祝传说文学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