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695)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伟徐运兰谢敏杰喻志源杜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电穿孔
  • 1篇电穿孔技术
  • 1篇再灌注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元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突触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周期
  • 1篇转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周期
  • 1篇下调
  • 1篇小鼠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 1篇脑内
  • 1篇脑缺血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篇喻志源
  • 3篇谢敏杰
  • 3篇徐运兰
  • 3篇王伟
  • 2篇杜鹏
  • 1篇田代实
  • 1篇王萍
  • 1篇谢大兴
  • 1篇张贵斌
  • 1篇张强
  • 1篇王春雷

传媒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运用电穿孔技术建立小鼠脑内基因转染模型
2007年
目的借助生物物理技术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脑内基因转染技术,探讨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孕15 d C57系小鼠,取出子宫角,用自制玻璃电极将目的质粒和荧光质粒混匀后注入胎鼠侧脑室,应用BTX电转染仪在胎鼠脑两颞极间给予设定的电脉冲刺激,后将胎鼠放入孕鼠腹腔让其自然出生后8 d取脑,冰冻切片,抗GFP、抗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小鼠大脑皮层Ⅱ、Ⅲ层,转染CAG-EGFP的脑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带,转染细胞抗GF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转染DS-red的呈红色荧光细胞带,转染细胞均呈抗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子宫内胚胎电转染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在体基因转染技术,可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平台。
杜鹏王春雷徐运兰喻志源谢敏杰王伟
关键词:基因转染小鼠
LKB1表达下调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mEPSC的影响
2006年
目的 研究离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LKB1表达下调对于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影响。方法 选用17 d的胚胎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分别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CAG-RE质粒和LKB1 RNAi质粒,培养10~12 d后进行电生理记录,选用全细胞膜片钳方式及自由记录模式,细胞外液加TTX阻断动作电位,加Bicucullin抑制GABA电流,记录神经元的mEPSC,比较2组神经元的mEPSC频率和幅度的差别。结果 转染CAG-RE的神经元mEPSC幅度平均为25.6 pA,频率平均为(5.21±0.25)Hz,是基线的99.8%;转染LKB1 RNAi的神经元mEPSC幅度平均为35.1 pA,频率平均为(5.79±0.27)Hz,是基线的127.1%;比较2组间频率、幅度变化,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LKB1基因表达下调增强了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效率。
杜鹏王伟谢敏杰喻志源徐运兰张强
关键词:LKB1RNAI海马神经元MEPSC突触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异常激活和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后大脑皮层中神经元24h时即发生明显细胞周期变化,而3d时进入细胞周期的星形胶质细胞才明显增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却先于神经元进入细胞周期,于24h时细胞周期即发生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两者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敏感性互不相同,并且不同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敏感性也有不同,脑缺血后2种细胞均出现细胞周期的异常激活。
王萍王伟谢敏杰喻志源徐运兰张贵斌田代实谢大兴
关键词:细胞周期脑缺血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