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100921)
作品数:
3
被引量:8
H指数:2
相关作者:
徐菁菁
郑志利
黄涛
徐丹
陈浩
更多>>
相关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近视
1篇
短暂性
1篇
学龄
1篇
学龄儿童
1篇
正视
1篇
中文
1篇
主观
1篇
斜视
1篇
简体字
1篇
儿童
1篇
繁体
1篇
繁体字
机构
2篇
温州医学院附...
1篇
温州医学院
作者
3篇
徐菁菁
2篇
徐丹
2篇
郑志利
2篇
黄涛
1篇
吕帆
1篇
姜俭
1篇
信伟
1篇
保金华
1篇
陶道典
1篇
刁凯
1篇
王晨晓
1篇
陈浩
传媒
1篇
中华眼科杂志
1篇
中华眼视光学...
1篇
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1篇
2013
2篇
2012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阅读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人眼短暂性近视量及其回退时间的差异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正视人群与近视人群阅读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时产生的短暂性近视的量,以及其回退时间的差异。方法实验研究。随机选择18—28岁的近视者18人,等效球镜度为(-3.74±1.22)D;正视者18人,等效球镜度为(-0.14±0.22)D。应用Grand-Seiko WAM-5500分别测量阅读两种大小(12pt;8pt)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4组视标短暂性近视的量及其回退时间,要求阅读距离40cm(调节需2.5D),每组视标阅读时间为5min。结果阅读繁体字,近视组的短暂性近视量为(0.61±0.34)D,大于正视组短暂性近视量(0.42±0.25)D(t=2.556,P〈0.05);近视组阅读繁体字短暂性近视的量为(0.61±0.34)D大于简体字短暂性近视的量(0.53±0.33)D(t=2.298,P〈0.05),正视组阅读两种不同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9,P〉0.05)。阅读引起近视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为(15.88±19.53)s,大于正视组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9.04±12.6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但阅读各组视标间近视组和正视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短暂性近视方面研究。阅读中文繁体字与简体字引起的短暂性近视的量存在差异.近视组更容易受到阅读不同字体的影响,这种不同的阅读字体引起不同的短暂性近视量可能是近视发生率地域性差异形成的一种环境因素。
信伟
陶道典
黄涛
徐菁菁
王晨晓
郑志利
徐丹
关键词:
近视
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调节微波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近视儿童近距离用眼后表现出调节反应减少,调节滞后增加和调节微波动,与近视的形成和发生密切相关,但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比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近距离阅读状态下调节微波动的差异,探讨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联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8~12周岁学龄儿童89例,其中正视者47例,近视者42例。应用综合验光仪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小瞳孔下规范主觉验光,并检查双眼视功能和立体视觉,用GrandSeikoWAM5500型红外验光仪测量阅读距离为25cm及40cm时两组受试者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而组内不同阅读距离时调节微波动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当阅读距离为25cm时,正视组受试者的调节反应为(2.67±0.31)D,大于近视组受试者的(2.31±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P=0.000);阅读距离为40cm时,正视组受试者的调节反应为(1.70±0.23)D,也大于近视组的(1.49±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0,P=0.000)。阅读距离为25cm时,近视组的调节微波动明显大于正视组的(0.26±0.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0,P=0.002);阅读距离为40em时,近视组的调节微波动为(0.27±0.10)D,大于正视组的(0.24±0.09)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阅读距离为25cm时近视组受试者的调节微波动明显高于40Cnl的调节微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0,P=0.000),而正视组在这2个距离的调节微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结论随着调节反应的增大,近视儿童较正视儿童的调节滞后量增加,调节微波动增大。
刁凯
徐菁菁
郑志利
保金华
陈浩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近视
主观与客观测量人眼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客观和主观方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AC/A)比率,分析其差异及原因。方法40名年轻人志愿参加本试验。客观AC/A比率测量:用眼动追踪仪分别记录在100、50、33和25cm时的调节性集合量,分别除以调节刺激值,得出客观刺激性AC/A比率;结合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的各距离的调节反应,得到客观反应性AC/A比率。主观AC/A比率测量:使用VonGrade方法得到的计算性AC/A比率和梯度性AC/A比率。两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眼动追踪仪客观记录所得刺激性AC/A比率为(4.77±1.84)A/D,与VonGraefe法计算性AC/A比率的(3.67-4-1.0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0.004)且无相关性(r=0.172,P=0.332);与VonGraefe法梯度性AC/A比率的(3.35±1.36)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3,P=0.001)且无相关性(r=0.134,P=0.448)。眼动追踪仪法测量受试者所得刺激性AC/A比率和反应性AC/A比率有显著相关性(r=0.871,P=0.000)和明显差异(P=0.000),在高AC/A比率人群这一差异更加明显。结论由于受近感知因素的影响更大,眼动追踪仪法测量的客观AC/A比率往往比临床测量的主观性AC/A比率结果更高。客观方法测得的反应性AC/A比率能更加真实地体现调节与辐辏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其作为监测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更加可信。
徐菁菁
徐丹
黄涛
姜俭
吕帆
关键词:
斜视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