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8201-06-0312)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江敏吴昊彭章晓何琳杨李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0
- 2008年
- 研究了新型消毒剂溴氯海因(BCDMH)在水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BCDMH对4种不同生态位水生生物(发光菌、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BCDMH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为3.74(25℃),在水环境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0×e-k·t,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k值为0.3577,半衰期为1.72d.2)pH6~9时,pH值越低BCDMH降解越快,碱性条件对其降解有显著抑制;自然光照和曝气有利于BCDMH的降解.3)BCDMH对斑马鱼的96hLC50=3.68mg·L-1,属高毒;对大型溞的24hLC50=1.44mg·L-1,属高毒;对小球藻的96hEC50=4.15mg·L-1,属高毒;对发光菌的1hEC50=0.62mg·L-1,属极高毒.
- 江敏吴昊罗春芳黄央央彭章晓
- 关键词:溴氯海因降解水生生物急性毒性
-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T(0-∞)=788 h、AUC(0-∞)=289.2(mg/L).h;口灌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264 mg/L、Tmax=8 h、t1/2z=153.9h、MRT(0-∞)=269.78 h、AUC(0-∞)=83.77(mg/L).h。两种给药方式相比,口灌组鲫对药物的吸收和清除均较快,而肌肉注射组鲫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AUC值也较大。两种给药方式下,IVM在鲫各组织中AUC(0-600)值呈现相同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性腺、血液、肾脏、肝胰脏、肌肉。IVM在鲫性腺和肾脏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药物浓度高,MRT值大,且清除率低于血药的清除率,其中卵巢的积蓄作用最为明显。25℃的水温条件下,肌肉注射给药后,鲫休药期应不低于25 d;口灌给药后,鲫的休药期应不低于15 d。休药期与水温条件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休药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 彭章晓江敏吴昊何琳杨李
- 关键词:伊维菌素药代动力学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肌肉中伊维菌素被引量:2
- 2009年
- 以鲫鱼肌肉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鱼肉中伊维菌素的药物残留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鲫鱼肌肉中的伊维菌素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的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残渣用甲醇-水(4∶1,V/V)混合液溶解,正己烷去脂,离心后取下清液,进样20μL进行HPLC分析。本方法考察了提取剂、柱温和流动相的影响,确定了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柱温25℃和甲醇-水(90∶10,V/V)为流动相的优化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2.50μg/g,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11ng/g。批内RSD为1.0%~5.8%,日间RSD为1.0%~7.7%,相对回收率(99.8±4.1)%,绝对回收率为(95.9±3.9)%。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 江敏彭章晓吴昊
- 关键词:伊维菌素鲫鱼肌肉组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伊维菌素在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七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伊维菌素作为一种高效的抗寄生虫兽药,在畜禽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药物随着畜禽动物的代谢产物的排放而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也成为逐渐显现的环境问题。由于药物具有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快速降解和对水生枝角类高毒性的特点,因此流入天然水体的伊维菌素存在着影响水生态平衡的风险。为了比较全面评估药物对水生动物潜在的毒害作用,研究模拟天然河道环境,对药物在底质中的降解速率进行了测定,并选取7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水生生物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关于急性毒性的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来初步评价药物对水生态系统的风险。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在自然水体中降解缓慢,在泥水混合25℃恒温条件下,70d的降解率仅为28.3%。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对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并不表现出毒性,对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96h EC50=19.80 mg/L,属中毒;而对其他实验生物则表现出了较高的毒性,伊维菌素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和鲫鱼鱼苗(Carassius carassius)的96h LC50分别为40.48、34.81和13.79μg/L,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96h LC50=7.87μg/L,对大型溞(Daphniamagna)的24h LC50=4.81 ng/L,均属极高毒。因此残留在天然水体的伊维菌素对水生态中的生物有较大影响,对含伊维菌素的废弃物排放进行监控和科学管理非常必要。
- 吴昊江敏彭章晓何琳
- 关键词:伊维菌素降解水生生物急性毒性
- 鲫组织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检测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建立了鲫血液、肌肉、肝胰脏、肾脏及性腺组织中伊维菌素(IVM)残留的检测方法。将匀浆后的鲫组织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用甲醇-水(4∶1,V/V)混合液溶解残渣,加正己烷,漩涡振荡后离心,取下清液经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进样20μL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45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在血浆和肌肉中的检出限分别为7.5μg/L和7.0μg/kg;肌肉、肝胰脏、肾脏及性腺中IVM为0.025~1.00mg/kg,血液中为0.025~1.00mg/L时,色谱峰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各组织中IVM的平均回收率为(90.09±6.54)%~(97.77±5.91)%,平均批内RSD为(2.55±1.78)%~(3.99±1.55)%,平均批间RSD为(4.18±3.97)%~(6.01±2.54)%。对鲫以0.4mg/kg(药量/体重)剂量单次口灌给药后,用该方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发现:25℃水温条件下,鲫肌肉中伊维菌素的休药期不得少于15d。
- 彭章晓江敏吴昊何琳杨李
- 关键词:伊维菌素高效液相色谱
- 伊维菌素对鲫血液成分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三种给药剂量(3.0、1.0、0.4 mg/kg)研究伊维菌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鲫血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给药后8~16 h快速上升、24 h后开始下降,波动幅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种口灌剂量对鲫血液中钙离子(Ca2+)、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无明显影响;而3.0、1.0 mg/kg的口灌剂量组鲫血液中总血清蛋白(TP)含量较对照组有下降,且剂量越大影响越大,而0.4 mg/kg组TP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剂量的增大,鲫体色逐渐变深,食欲减退、身体失衡,3.0 mg/kg组的鲫解剖后显示肾脏出血迹象。
- 彭章晓江敏吴昊何琳杨李
- 关键词:伊维菌素血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