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Z3-E0601)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杨越波李小毛丁淼张永裕叶敏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子宫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子宫内膜癌
  • 5篇内膜
  • 5篇内膜癌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5篇宫内膜癌
  • 3篇高危
  • 3篇高危因素
  • 3篇高危因素分析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预后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体外抗肿瘤作...
  • 1篇通路
  • 1篇盆腔
  • 1篇盆腔淋巴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杨越波
  • 4篇叶敏娟
  • 4篇张永裕
  • 4篇丁淼
  • 4篇李小毛
  • 2篇沈慧敏
  • 1篇张宇
  • 1篇王泽华
  • 1篇曾海涛
  • 1篇肖兰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B203580与雷帕霉素联合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体外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单独及SB203580联合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对Ishikawa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以及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一定浓度梯度的SB203580单独或联合运用雷帕霉素,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体外成瘤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Ishikawa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改变。结果SB203580对Ishikawa细胞有抑制生长、降低体外成瘤性、诱导凋亡和降低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在相同条件下,SB203580与雷帕霉素联合的抗肿瘤作用要明显优于SB203580单用。结论SB203580与雷帕霉素可协同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同时抑制Ishikawa细胞的侵袭性,具有良好抗肿瘤前景。
李小毛肖兰杨越波沈慧敏曾海涛王泽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SB203580雷帕霉素信号通路ISHIKAWA细胞
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合并症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后病理类型对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叶敏娟杨越波李小毛丁淼张永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复发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3.1%、44.4%、8.3%,各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G_1、G_2、G_3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是2.3%、14.2%、31.3%,各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层浸润深度中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0%、35.4%,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附件转移者与无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1.5%、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只有各肌层浸润深度及附件转移与否引起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鳞癌、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肌层浸润深度及附件转移与否是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杨越波张宇叶敏娟丁淼张永裕李小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合并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业意义;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组织学分级与肌层浸润深度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提示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杨越波叶敏娟沈慧敏丁淼张永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预后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岁组40例,>45岁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5岁组中原发不孕14例(35.0%),>45岁组中原发不孕4例(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组妊娠次数<3次者28例(70.0%);>45岁组妊娠次数<3次者47例(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层浸润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附件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7.7±2.5)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75.2±2.8)个月;>45岁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0±2.2)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71.4±2.5)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少孕是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因素,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较少发生肌层浸润,预后与大于45岁的患者相似。
杨越波李小毛叶敏娟丁淼张永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