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066)

作品数:16 被引量:372H指数:11
相关作者:韩路王海珍于军王家强宇振荣更多>>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荒漠
  • 6篇种群
  • 6篇荒漠河岸林
  • 6篇河岸林
  • 3篇植物
  • 3篇塔里木河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盆地
  • 2篇点格局分析
  • 2篇植被
  • 2篇生境
  • 2篇种间
  • 2篇种群结构
  • 2篇种子
  • 2篇物种
  • 2篇胁迫
  • 2篇绿洲
  • 2篇荒漠绿洲过渡...
  • 2篇不同生境
  • 1篇豆科

机构

  • 16篇塔里木大学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6篇韩路
  • 14篇王海珍
  • 6篇王家强
  • 6篇于军
  • 2篇吕瑞恒
  • 2篇宇振荣
  • 2篇牛建龙
  • 2篇陈加利
  • 1篇位杰
  • 1篇郝文芳
  • 1篇席琳乔
  • 1篇徐霆
  • 1篇蒋媛
  • 1篇杜小芳
  • 1篇赵丽珍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子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不同生境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被引量:5
2021年
为解释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机理,本文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2个不同生境(沙地、河漫滩)4 ha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两样地物种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对数级数模型、对数正态模型、泊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生态位模型(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断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复合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Volkov模型)拟合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并用K-S检验与赤池信息准则(AIC)筛选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随生境恶化(土壤水分降低),植物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变化减小,群落物种多样性、多度和群落盖度降低,常见种数减少。(2)选用的3类模型均可拟合荒漠河岸林不同生境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统计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生态位模型。复合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对远离河岸的干旱沙地生境拟合效果最好;对数正态模型和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对洪水漫溢的河漫滩生境拟合效果最优;中性理论模型与统计模型无显著差异。初步推断中性过程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模型拟合结果只能作为推断群落构建过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不能排除生态位过程的潜在作用。
康佳鹏韩路冯春晖王海珍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生境物种多度分布生态过程
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种群生态位与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设置3条样带(长900 m×宽50 m)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运用生态位测度指标和点格局法对种群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及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和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对其它生态位较窄的物种具有资源竞争和扩张优势,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和环境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生态过渡带植物的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高,尤其是草本植物间更明显,此分配格局反映出荒漠植物长期适应旱化生境而发生趋同适应,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种间资源竞争激烈;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呈明显的空间变异性,0-25 m尺度内多枝柽柳和甘草分别呈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5 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并随尺度增大转为随机分布;胡杨与多枝柽柳、胡杨与甘草、多枝柽柳与甘草分别在〈4 m、≤16 m和≤25 m尺度内呈显著空间负关联,种间相互排斥。表明在匮乏环境资源条件下植物趋同适应与资源竞争是驱动荒漠植物群落演替和限制物种共存的主要原因。
韩路王家强王海珍牛建龙于军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位种间竞争
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的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以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优势种胡杨与灰胡杨种群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胡杨和灰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均呈倒金字塔型,属衰退型种群。胡杨种群在1~25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灰胡杨种群在2~23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胡杨种群聚集强度大于灰胡杨。随种群生长发育,胡杨和灰胡杨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弱,大树趋于随机分布。灰胡杨不同生长阶段在0~25m空间尺度上相互独立,胡杨小树与中树在5~10m空间尺度上相互依存。胡杨中树与灰胡杨中树在大尺度空间(>23m)上相互排斥;胡杨与灰胡杨种群在小尺度空间(2~3m)上相互依存,中尺度空间上相互独立。
于军王海珍陈加利韩路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种群结构点格局分析
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以裸地(无林地)为对照,对塔里木河河滩地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物理性状和土壤贮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孔隙比、最大持水量、滞留贮存水与饱和贮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吸持贮存水与有效涵蓄量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下层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与贮水性能优于上层。(2)与裸地相比,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孔隙比等表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指标明显好于裸地。各指标在不同植被间差异较大,其中乔木林好于灌木林,草地较差,表明植被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3种植被类型土壤持水、贮水和调节水分的潜在能力明显高于裸地,但各植被类型供水性能差别不大。土壤最大持水量与饱和贮水量均表现为乔木林(31.78%,466.68mm)>灌木林(30.19%,462.38mm)>草地>(29.41%,445.36mm)>裸地(27.00%,423.28mm)。乔木林地滞留贮水量(113.90mm)最高,其次为草地(99.74mm);灌木林地吸持贮水量(406.92mm)最高,其次为乔木林(352.78mm),乔木林与灌木林在土壤涵蓄降水量(320.70mm,322.40mm)与有效涵蓄量(206.80mm,266.68mm)上相差不大,表明乔木林在防止土壤侵蚀、涵养水源和水分有效性方面较好,其次为灌木林。从土壤改良、蓄水保土与涵养水源角度来考虑,塔里木干旱荒漠区植被建设中应首先考虑乔木林,树种以胡杨优先。
韩路王海珍于军
关键词:塔里木河植被类型土壤贮水水源涵养
盐旱交叉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盐旱交叉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其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进行盐旱交叉处理,测定玉米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盐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减少;脯氨酸含量随盐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随盐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先上升后下降。【结论】盐旱双重胁迫下,玉米对盐分和干旱胁迫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水分胁迫可增加玉米的抗盐能力。
位杰徐霆蒋媛王海珍韩路
关键词:生理生化特性玉米
水分与盐分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塔里木荒漠植物种子置于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和土盐胁迫下进行发芽实验,探讨植物种子对水、盐胁迫的耐受限度和适应萌发生境。结果表明:干旱与盐分胁迫均显著影响种子萌发,5种荒漠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抗旱指数(或耐盐指数)随着PEG与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旱伤害率(或相对盐害率)则随之增加。不同荒漠植物种子对PEG、盐胁迫的反应不同。综合分析各种指标得出荒漠植物抗旱性依次为:苦豆子>骆驼刺>苦马豆>黑果枸杞;耐盐能力依次为:铃铛刺>苦豆子>苦马豆。荒漠植物中苦豆子具有较高的抗旱耐盐能力,这是其在塔里木荒漠区分布范围较广的原因。
赵丽珍韩路
关键词:荒漠植物盐胁迫水分胁迫种子萌发抗逆性
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特征对地下水位梯度的响应被引量:29
2017年
依据塔里木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的实地调查资料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Hill与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优势种胡杨种群数量特征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下水位梯度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运用系统聚类法将荒漠河岸林不同地下水位的胡杨群落划归为3类,优势种群胸径、冠幅、盖度、密度、死亡率与地下水位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地下水位降低,优势种长势减弱,枯死率显著增大,种群退化。Hill多样性随地下水位梯度呈现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其中地下水位4—6 m时,多样性指数锐减与曲线渐趋平直,物种多样性开始受损。Cody(β_c)、Whittaker(β_w)指数均随地下水位梯度增大而增大,Sorensen(β_s)指数则呈下降趋势;β_s、β_c、β_w与地下水位高差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地下水位>4 m,β_c、β_w值显著增大而β_s值显著降低。综合以上分析,地下水位<4 m胡杨群落结构相似与共有种较多,优势种长势良好,其是优势种群生存的适宜生态水位;地下水位>4 m,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伴生种减少,物种变化速率增大,生境异质性增强,优势种群数量特征变化明显,群落结构简化;地下水位6 m左右,植被退化,物种多样性锐减,优势种稀疏衰败。因此,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植被恢复的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应维持在4 m左右。
韩路王海珍牛建龙王家强柳维扬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Β多样性
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种间关联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χ2检验、种间关联指标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测定了8个主要种群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胡杨、柽柳和甘草、骆驼刺重要值较大(49.78%、31.21%、11.99%、11.86%),它们是构成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植物群落大多数种对(78.57%)呈中性关联,负关联的种对数(6)多于正关联(0),种间联结松散,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植物群落总体关联性为显著负关联(0.568 8),不同检验方法对种对间的检验结果均为正负关联比<1,反映出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正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前期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演替。乔灌木层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乔灌木-草本层和草本-草本主要物种间呈显著负关联。因此,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应选择乔灌木作为恢复目标。
韩路王海珍王家强郝文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种群种间关联植被恢复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多枝柽柳种群空间格局与空间关联性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利于阐明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物种共存机制,对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荒漠河岸林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2017年在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设置1 hm2典型样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的K函数、L函数)对灰胡杨、柽柳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仅有9科11属11种,灰胡杨种群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柽柳呈倒金字塔型,两者均为衰退型种群。2)灰胡杨与柽柳种群有极强的尺度依赖性,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减弱,逐渐趋于随机分布。3)灰胡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负关联性随径级增大,种内竞争逐渐增强。研究尺度内灰胡杨幼树、小树、中树与柽柳幼苗,柽柳成株与灰胡杨幼苗空间上呈相互排斥,影响群落更新与发展。4)灰胡杨死树与其幼龄、大龄个体及柽柳成株在空间上呈相互排斥,而与柽柳幼苗互不干扰。高盐生境与激烈的种间、种内竞争不利于荒漠河岸物种生长发育、更新及群落稳定。【结论】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格局受个体径级与空间尺度影响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而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且个体差异越大负关联性越强。分析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得知,物种竞争、环境筛选是荒漠河岸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动力。
康佳鹏韩路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点格局分析
河岸带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5
2013年
河岸带是河流—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阐述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分析了河岸带的影响因素与其退化机制,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理论、基本原则、生态重建技术和发展方向。认为影响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水文与地貌过程、植被与人为干扰4个方面;识别影响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作用过程及其退化成因是关键,指出了生态恢复应遵循的原则与宜采用的生态重建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岸带生态恢复应在景观或流域尺度上借助"3S"技术和多学科协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次开展研究,甄别生态退化的主导因素,采用植被重建与水文调控技术尽可能恢复与重建原有自然景观。从系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河岸带生态学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今后应加强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功能及生态重建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预测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动态的数量模型和评价体系,为实现河岸带重建与高效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韩路王海珍于军
关键词:河岸带生态恢复与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