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30033)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金岩朱国雄刘亚丽胡成虎刘文佳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细胞
  • 4篇牙周
  • 4篇细胞
  • 3篇牙周膜
  • 3篇牙周膜干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微环境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分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牙髓
  • 1篇牙髓组织
  • 1篇牙再生
  • 1篇牙周炎
  • 1篇牙周组织
  • 1篇炎症
  • 1篇生物学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金岩
  • 2篇朱国雄
  • 1篇周静
  • 1篇段晴月
  • 1篇李适廷
  • 1篇丁寅
  • 1篇唐雪鹏
  • 1篇王国轩
  • 1篇丁伯福
  • 1篇叶瑞东
  • 1篇安玉林
  • 1篇梁世桢
  • 1篇刘文佳
  • 1篇胡成虎
  • 1篇赵喜聪
  • 1篇那思家
  • 1篇刘亚丽
  • 1篇朱斌
  • 1篇王崇
  • 1篇何勇

传媒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牙髓组织迁移体内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构建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牙髓等口腔组织迁移分化的体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BMMSCs迁移、归巢机制从而诱导其修复、再生口腔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将第1代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rensence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的BMMSCs与野生型C57BL6小鼠的全骨髓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尾静脉注射入亚致死量照射24h后的16只同品系小鼠体内(GFP-BMMSCs:2×105/只;BMCs:2×106/只),28d后随机选取6只嵌合小鼠,检测其股骨BMMSCs中GFP+BMMSCs细胞的比例。对同一处理组剩余小鼠右下颌磨牙牙髓施加刺激,7d后行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并采集标本,常规脱钙处理后以自体左侧磨牙作为对照,组织学观察比较牙髓中荧光细胞数量改变。结果:嵌合模型股骨BMMSCs中GFP+的比例为(76.32±3.46)%,口腔刺激侧牙髓中荧光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同一个体对照侧(P<0.05)。结论:以荧光细胞作为示踪标记的骨髓移植动物可作为有效的研究模型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向牙髓等口腔组织迁移分化机制。
宫坤朱国雄周静段晴月那思家丁伯福金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牙髓
炎症微环境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炎症微环境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健康个体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和P-PDLSCs),比较两组PDLSCs成骨分化能力。成骨诱导后Western Blot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TOPFlash/FOPFlash荧光素酶检测β-catenin/TCF转录活性;加入GSK3β抑制剂后,茜素红染色观察PDLSCs成骨能力的变化;小分子RNA下调β-catenin,ALP染色观察PDLSCs成骨分化。结果:P-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低于H-PDLSCs;在PPDLSCs中p-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较H-PDLSCs明显增高;小分子RNA干扰下调β-catenin可减弱TNF-α引起的成骨能力下降;Li Cl或Wnt3a抑制GSK3β活性后,PDLSCs成骨分化受到抑制。结论:GSK3β的磷酸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是炎症环境中TNF-α抑制PDLSCs成骨分化的关键步骤。
孔祥伟叶瑞东刘文佳丁寅金岩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成骨分化
牙周慢性炎症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牙周慢性炎症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健康个体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和P-PDLSCs),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细胞表面分子;克隆形成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通过体外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培养,比较两组PDLSCs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膜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PDLSCs,与分离自牙周健康者的H-PDLSCs相比,其增殖能力升高,但分化能力减弱(P<0.05)。结论:牙周慢性炎症微环境可降低PDLSCs的分化潜能。
刘亚丽刘文佳胡成虎丁寅金岩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慢性牙周炎微环境
犬颌骨与髂骨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犬颌骨与髂骨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为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获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BMMSCs组);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MSCs组)。取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以下检测:①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②计算克隆形成率;③MTT法检测生长曲线;④骨向诱导和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BSP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J-BMMSCs组和I-BMMSCs组均阳性表达CD44、CD29,阴性表达CD34;②J-BMMSCs组和I-BMMSCs组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4.5±2.3)%和(18.6±1.3)%(P<0.05);③MTT法检测生长曲线显示J-BMMSCs组增殖速度强于I-BMMSCs组(P<0.05);④成骨诱导7 d后,ALP染色结果显示J-BMMSCs组的成骨能力强于I-BMMSCs组;成骨诱导21 d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矿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J-BMMSCs组矿化能力强于I-BMMSCs组;成骨诱导0 d、7 d、14 d后,RT-PCR结果显示J-BMMSCs组各时间点Runx-2和BSP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I-BMMSCs组。结论:J-BMMSCs组增殖及成骨能力均强于I-BMMSCs组。颌骨是骨移植的理想供体位点,颌骨骨髓适于用作组织工程骨的成体干细胞来源。
王国轩朱国雄朱斌梁世桢赵喜聪安玉林金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颌骨髂骨骨向分化
复层牙周膜细胞膜片组织再生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制备复层牙周膜干细胞膜片(MUCPs)与单层牙周膜干细胞膜片(MCPs),并评价其生物学活性和组织再生能力。方法:将构建的2种细胞膜片通过免疫组化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其生物学活性。再将2种膜片分别与2种支架材料陶瓷牛骨(CBB)与预处理牙本质片(TDM)复合构建不同的生物性牙根,植入裸鼠皮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体外结果显示MUCPs高表达Col-I、COL-III、Fibronectin、Laminin等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体内结果显示在复层细胞膜片组可以观察到再生出更明显的类似于牙周复合组织的矿化沉积和牙周膜样纤维。结论:MUCPs具有更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组织再生能力,将为临床牙周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唐雪鹏何勇王崇李适廷金岩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微环境
实现牙周组织形态与功能重建是牙再生的关键科学问题被引量:7
2015年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成功实现牙再生带来了希望,但牙周组织疾病却阻碍了再生牙体内应用的脚步。目前临床对牙周病的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牙周功能重建的问题,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对维持牙周稳态的重要干细胞-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认识不清。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十分相似的特性,但更容易被炎症因子破坏正常的再生功能。慢性炎症是诱发牙周病最主要因素,如何应对炎症因子的破坏作用,是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再生应用面临的难题。利用组织工程技术,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聚合体可以成功在慢性炎症条件下实现牙周组织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另外考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因子的耐受性,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动员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亦能实现牙周组织的修复重建。无论是上述外源性的,还是内源性的牙周重建再生方法的发展,对牙再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
金岩
关键词:牙周组织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