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2013122)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洪华武友德宋安宁王荣成李琳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文山州承接产业选择研究
- 2015年
-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承接产业转移则是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文山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描述,运用行业规模这一指标对不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文山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体系,指出文山州三次产业中承接产业选择的重点产业。
- 宋安宁
- 关键词:产业转移层次分析法
- 洱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10
- 2014年
- 通过对洱海湿地的调查,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洱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得出洱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总量丰富、保护价值意义巨大。
- 焦镜泽武友德曹洪华
- 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城镇上山的驱动机制与政策效应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原城镇蔓延的驱动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3个层次的分析,构建"城镇上山"政策效应评价框架,识别并判断"城镇上山"政策的可行性。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文明阶段高原坝区城镇空间蔓延的驱动机制进行比较,得出生态文明下的"城镇上山"驱动特征;利用德尔菲法,构建"城镇上山"政策驱动的指标体系;采用倍差法,构建基于DID模型的"城镇上山"政策效应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原地区"城镇上山"驱动特征具有政策驱动属性,应基于政策驱动的特征,构建直接与间接驱动要素的"城镇上山"政策效应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政策驱动是"城镇上山"的原始驱动力;从政策作用的主体,可以构建"城镇上山"政策效应指标体系;基于倍差法构建的DID政策评价模型能够识别政策空间差异与政策时间差异,且具有指标预测与检验功能。
- 曹洪华王荣城张广斌
- 关键词:DID模型
- 基于DID模型的洱海流域生态农业政策效应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生态文明建设下,探讨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表明,生态环境政策对工业与服务业等点源污染的管控效果显著,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存在瓶颈。因此,本文运用DID模型,对洱海流域内政策区和非政策区农业生产方式与水环境指标进行双重差分分析,揭示生态农业政策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下农业生产方式对水环境污染指数的影响效应为-12.59,生态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优化效应显著,其中农业从业人口、肉蛋奶总产量变量对水质污染指数负相关;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与水质污染指数正相关。分析结论:生态农业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对流域内面源污染程度得到缓解,农业产值稳步提升,但与"北三江"5乡镇比较,环湖8乡镇农户绿色生产观念、无公害农业种植技术、养殖业循环发展与林下经济等四方面生态化趋势更显著,政策响应更积极。政策建议:"养殖+沼气循环农业"是降低入湖水质富氧化,提升养殖集约化发展的首要措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可在兼顾单位产量的同时,约束过度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有机无害农产品种植的重要路径;退耕还林还湖,发展林下经济,能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特色林业经济;扩大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也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措施。
- 曹洪华王荣成李琳
- 关键词:DID模型洱海流域农业生产方式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理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评价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民族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中的一种类型,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是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解析,结合大理市的旅游品牌现状,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指标体系,评价大理市民族文化旅游子指标的影响程度,指出该区域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的重点领域与主要思路。
- 宋安宁武友德曹洪华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 高原城镇蔓延的驱动机制与政策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 研究目的:通过对高原城镇蔓延的驱动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三个层次的分析,构建"城镇上山"政策效应评价框架,识别并判断"城镇上山"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文明阶段高原坝区城镇空间蔓延的驱动机制...
- 曹洪华景鹏
- 关键词:DID模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