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211”工程(NSKD08001)
- 作品数:18 被引量:225H指数:7
- 相关作者:黄希庭毕翠华陈有国刘霞普彬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将来事件情节模拟的神经基础被引量:4
- 2010年
- 人类是能够展望未来的。近年来,将来事件情节模拟的神经机制问题已经成为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大量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的研究发现,大脑中有特定的核心脑系统参与了将来事件的情节模拟。该系统主要包括前额叶、内侧颞叶、后扣带皮层和压后皮层。对于将来事件情节模拟的研究结果有三种理论解释,即情节模拟假设、自我投射假设和场景建构假设。然而,要真正揭示将来事件情节模拟的本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 罗扬眉黄希庭鞠恩霞普彬
- 时序知觉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09年
-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时序判断任务和同时性判断任务是研究时序知觉的经典实验范式。时序知觉不仅受机体变量,刺激变量及反应变量的影响,还受注意和通道等中介变量的影响。个体的意识和潜意识在同时性、非同时性和序列性时间知觉中的作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 尹天子黄希庭
- 关键词:时序知觉
- 时序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被引量:3
- 2010年
-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 尹天子陈有国黄希庭
- 关键词:时序知觉
- 延迟引起的时距选择偏差
- 2010年
- 用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来考察时距记忆,在实验中相继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操纵标准和比较刺激的延迟时间,发现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更多被试作出选择短时距或选择长时距的反应,出现选择短现象或选择长现象。对选择偏差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主观缩短假设、相对时距假设、模糊假设和觉察假说。训练与呈现形式、实时距和空时距、不同种群、不同通道以及计时策略等是影响时距选择偏差的主要因素。今后应根据时间分段综合模型,结合脑机制进行研究。
- 毕翠华黄希庭
- 多感觉整合的时间再校准被引量:4
- 2011年
- 跨通道刺激的时间同步性是多感觉整合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刺激物理传导与神经传导的差异,它们在时间上并非完全匹配。时间再校准指大脑能够适应跨通道刺激间很短的时间延迟的现象,反映了多感觉整合在时间维度上的可塑性,表现为适应相继呈现的跨通道刺激后,主观同时点向时间延迟方向的偏移。本文主要介绍了时间再校准的通道效应与潜在机制,其初始加工阶段,它与刺激内容加工的关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今后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索时间再校准能否发生于早期加工阶段,检验其认知过程是否具有双向性,探讨空间选择性注意的作用,并结合神经机制的研究,从综合的视角进行更完善的理论建构。
- 袁祥勇黄希庭
- 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编码被引量:4
- 2010年
- 用图–词干扰范式探讨了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中构成词素的正字法、语音、语义信息激活的特点,共三个实验。结果表明汉语双字合成词的口语产生中,词素的语音、正字法信息可以促进词汇的口语产生,而词素语义信息的作用不显著,说明合成词口语产生的编码单元为"音节+音调",词素的正字法也在编码中起到一定作用。这些信息激活不受词素位置的影响,首、次词素在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中地位相当。词素正字法先于语音信息激活,在SOA为?200ms就有出现;语音信息则稍晚,在SOA为100ms时才出现激活。
- 陈煦海黄希庭
- 关键词:图片命名词素
- 时间知觉的进程与源定位被引量:3
- 2011年
-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率、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探讨了不同感觉通道内时间知觉的进程以及源定位,检验以上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ERP分析发现,不同通道时间任务与非时间任务诱发ERP的差异开始显著的时间点不一致,但视觉、听觉分离点与各自关联负变化(CNV)的始潜时接近,触觉分离点与CNV开始负走向的起始点接近。源定位分析发现,视觉、听觉和触觉时间知觉均激活了额叶、顶叶的部分区域,此外视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枕叶部分区域,听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颞叶部分区域。以上的结果提示,CNV可以作为反映不同通道时间知觉过程的指标。三种基本的模型均只能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可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 陈有国袁宏黄希庭刘光远
- 关键词:时间知觉
-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理论构想被引量:15
- 2011年
- 未来取向是指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偏好和意志行动倾向,同时也包括个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情感体验。在分析未来取向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提出青少年未来取向结构的理论构想:一个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行动)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的结构模型。
- 刘霞黄希庭高芬芬
- 关键词:时间洞察力
- 非语言情境中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1年
-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两者相互影响,存在对称的干扰,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 毕翠华黄希庭
- 关键词:隐喻理论顶叶
- 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被引量:7
- 2010年
- 时间性前瞻记忆是指个体记得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或间隔一段时间以后做某事。与事件性前瞻记忆相比,时间性前瞻记忆需要更多自我启动的注意资源,并主要受到任务重要性、年龄、进行中任务的性质、时间间隔等因素的影响。时间性前瞻记忆主要与额叶有关,对于其内部认知机制解释的理论模型主要有测试-等待-测试-退出模型以及注意阀门模型。但是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以及机制,尤其是神经机制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冻素芳黄希庭
- 关键词: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