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6013)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郑彦鹏刘保华赵月霞傅强陈宇坤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局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分析
  • 1篇地形
  • 1篇东海陆坡
  • 1篇断点
  • 1篇数据管理
  • 1篇体系结构
  • 1篇浅部
  • 1篇空间数据
  • 1篇空间数据管理
  • 1篇块体
  • 1篇块体运动
  • 1篇海槽
  • 1篇海底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变化
  • 1篇海相
  • 1篇海相层
  • 1篇分析方法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郑彦鹏
  • 2篇刘保华
  • 2篇赵月霞
  • 1篇梁瑞才
  • 1篇王揆洋
  • 1篇周文生
  • 1篇刘晨光
  • 1篇苏天赟
  • 1篇毛锋
  • 1篇韩国忠
  • 1篇王勇
  • 1篇胡光海
  • 1篇吴永亭
  • 1篇李西双
  • 1篇陈义兰
  • 1篇陈宇坤
  • 1篇傅强
  • 1篇阎通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被引量:5
2006年
基于在海河上开展水上人工地震探删获得的高分辨率浅部声学地震剖面,结合钻孔获得的年代地层资料.对海河断裂在天津塘洁地区的浅部地层结构扣断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塘洁地区晚第四纪地层中的4个海相层具有层位稳定、地震相易于连续追踪的特点。在声学地震剖面上,自河底R0向下可识别出R1,R2,R3,R4,R5,R6,R7,R8和R9反射波组界面,可分别作为全新世陆相层、第Ⅰ海相层、海陆交互相地层、第Ⅱ陆相层、第Ⅱ海相层、第Ⅲ陆相层、第Ⅲ海相层、第Ⅳ陆相层、第Ⅳ海相层等地层单元之间的界限。此外,研究证实海河断裂在天津塘沽地区的上断点位于河面以下50~55ms深处,与钻孔资料基本吻合,海河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大约在晚更新世晚期。
郑彦鹏王勇陈宇坤韩国忠
关键词:海相层
冲绳海槽沉积演化的时空特征被引量:3
2004年
冲绳海槽是晚中新世(9~6Ma)以来形成的与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弧后盆地。将冲绳海槽的沉积演化分成3个阶段:中新世晚期(9~6Ma)—上新世末期(2Ma)、上新世末期—晚更新世(130ka)、晚更新世—现在。研究分析表明,冲绳海槽北段发育最早(中新世晚期),但盆地演化程度最低;中段发育次之而演化程度高;南段发育晚(上新世末期)而演化程度高。现阶段的冲绳海槽,其北段处于衰退期,而中段和南段处于扩阔期。构造活动在盆地的演化中占主导作用,它首先为海槽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提供宏观的初始沉积格局,其次为盆地沉积提供部分沉积物质(火山物质和热液)。在构造活动强烈的时期,地壳拉伸对沉积层序的影响大于沉积作用,当构造活动趋于缓和时,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盆地内部沉积结构的变化。
李西双赵月霞刘保华刘晨光郑彦鹏王揆洋
关键词:冲绳海槽海平面变化
东海陆坡海底块体运动地形分析方法
2009年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向深水区发展,迫切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块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分析块体运动对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可能性。本文阐述了东海陆坡块体运动地形分析方法以及多种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海底地貌形态特征,地层剖面仪系统能探测海底以下沉积物性质和结构的变化。GIS、Fledermaus、Delph等软件系统可以定量分析海底微地貌形态特征。
胡光海阎通吴永亭陈义兰赵月霞
关键词:块体运动地貌分析
“数字海底”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基于“数字海底”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在海底科学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数字海底”的涵义、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对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基于XML的WebGIS空间数据表达技术、复杂海底三维建模技术、多源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海底”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从事海底资源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提供各个层次的参考或帮助.
郑彦鹏刘保华梁瑞才毛锋周文生苏天赟傅强
关键词:体系结构空间数据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