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740031)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文龙李自珍杨雨华徐丹丹王迅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湿地
  • 2篇兰州百合
  • 2篇覆膜
  • 2篇百合
  • 1篇氮肥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遥感影像提取
  • 1篇影像提取
  • 1篇沼泽
  • 1篇沼泽湿地
  • 1篇正则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长冗余
  • 1篇生态风险
  • 1篇施氮
  • 1篇施氮肥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李文龙
  • 6篇李自珍
  • 3篇杨雨华
  • 2篇马智慧
  • 2篇宗建伟
  • 2篇王迅
  • 2篇徐丹丹
  • 1篇杜国祯
  • 1篇黄鹏
  • 1篇朱晓丽
  • 1篇苏敏
  • 1篇王莺
  • 1篇张慧
  • 1篇王晶
  • 1篇李佳斌
  • 1篇王文婷
  • 1篇郭述茂
  • 1篇王浩
  • 1篇薛中正

传媒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春小麦生长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展经典生态位理论的内涵,定义作物生态位适宜度为作物的现实资源位与其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依据大田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补充灌溉、施氮肥和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均具有提高适宜度、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的显著效果.其中:灌溉比无灌溉处理可导致春小麦适宜度(F(t))值平均提高18.5%,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大27.2%,0~120 cm土层的根生物量平均增加19.3%;灌溉下施氮肥比不施肥处理其适宜度值平均提高14.8%,最大LAI值平均增加25.1%,0~120 cm土层的根生物量平均增加15.5%,籽粒产量增加37.6%;灌溉施肥条件下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比不升高,适宜度值平均提高12.4%,最大LAI值平均增加11.6%,0~120 cm土层的根生物量平均增加9.8%,籽粒产量增加18.1%;而在无灌溉不施肥条件下其效果不显著.统计分析表明春小麦籽粒产量与适宜度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适宜度评价结果为:灌溉、施氮肥和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的三种处理下属适宜,只灌溉或施肥的三种处理属中等,无灌溉不施肥的两种处理下属不适宜.其中:最大适宜度(F(t)=0.6996)和最高籽粒产量(3648 kg/hm^2)在灌溉、施氮肥和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升高74.5×10^(-6))组合处理下一致达到,表明这是一种半干旱区农田高产高效的综合措施.
李自珍李文龙马智慧杨雨华
关键词:春小麦补充灌溉施氮肥半干旱区
垂直植被指数的计算和精度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提出了一种在遥感影像上自动提取土壤线的方法,并用NDVI作比较,验证了基于自动提取的土壤线计算的PVI和实测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削弱土壤背景的能力.结果表明基于自动提取的土壤线计算的PVI比NDVI对于地表草地生物量而言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使基于土壤线的植被指数的计算更方便,对提高遥感植被指数的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徐丹丹李文龙王迅薛中正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
玛曲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方法,采用反映湿地景观格局的面积、景观多样性、景观面积比例等指数,定量研究了1995-2006年玛曲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受气候暖干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面积和斑块数目减少趋势明显,斑块数目下降最明显的面积区域是小于10 hm2的面积区间,景观形状指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斑块的面积趋于规则化而引起的。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变化,为高寒沼泽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李文龙王晶郭述茂王莺
关键词:沼泽湿地
玛曲湿地遥感影像提取及精度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以甘肃玛曲县为研究区,以区域湿地遥感信息提取为目标,采用TM多光谱数据和DEM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第一主成分作为分类特征,通过对数据的空间特征、波谱特征与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构建湿地信息提取决策树模型,并与非监督分类法、最大似然法相比较,表明基于多特征决策树分类法能够用于湿地专题信息的提取,在研究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王迅徐丹丹李文龙
关键词:湿地决策树分类光谱分析
强身作用下捕食者染病的生态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建立并分析了一类疾病在捕食者中传播且具有标准传染率的强身型捕食食饵模型.讨论了系统解的有界性和各平衡点的存在性,应用Routh-Hurwitz判据得到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并研究了边界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系统的持久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捕获率对系统平衡点稳定性的影响.
李佳斌李文龙李自珍王文婷
关键词:局部渐近稳定
正则图上的进化动态
2009年
在正则图空间结构种群中,研究了三个著名策略ALLD,TFT和ALLC基于两种更替规则BD和DB下的进化动态.结果表明空间结构促进了合作,特别是对DB.
张慧李文龙李自珍马智慧
关键词:空间结构
钾肥与覆膜调控对兰州百合生长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钾素和覆膜对兰州百合收获指数、生殖配置和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钾肥处理与K0相比,露地栽培下,鳞茎产量提高44.42%,生物产量提高20.60%,收获指数提高14.30%,生殖配置5.55%;覆膜栽培下,鳞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分别提高了57.21%,13.89%,23.30%和7.35%。无论覆膜还是露地栽培,兰州百合个体大小不整齐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露地对照相比,覆膜栽培提高百合鳞茎产量15.59%,生物产量提高13.09%。但是,覆膜种群的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相对于露地栽培,分别降低4.19%和3.20%。说明兰州百合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与钾素施用密切相关,钾肥处理下植株生长旺盛,收获指数较高。覆膜导致了兰州百合种群的生长冗余,这是覆膜栽培下百合种群内个体竞争加剧,使得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的结果。因此,相对于露地种植,覆膜并非总是高效种植措施。
杨雨华李文龙黄鹏宗建伟李自珍
关键词:兰州百合钾肥覆膜生长冗余
基于3S技术的甘南草地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5
2012年
以像元二分法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改进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基于3S技术(GIS,RS,GPS)空间分析功能,分级计算得到了甘南2002,2004,2006,2008年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2002-200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2002-2008年,甘南植被覆盖度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一级盖度植被的退化比较严重,草地植被的演变情况主要由优等植被覆盖(一、二级)向低等植被覆盖(四、五级)演变。研究结果揭示了甘南州草地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的事实,为相关研究和政府草地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王浩李文龙杜国祯朱晓丽
关键词:NDVIMODIS
覆膜与施肥处理对兰州百合生态位适宜度和商品鳞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作物生长系统研究中,分析了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内涵.以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依据大田覆膜及施肥调控试验和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对兰州百合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覆膜和施肥均有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兰州百合适宜度值和增加商品鳞茎产量的效果.覆膜比平播样区的叶面积指数在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平均增加了25.90%,生态位适宜度值提高了6.40%,商品鳞茎产量增加了21.21%.土壤养分梯度随着N,P,K肥施用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生态位适宜度值和作物商品鳞茎产量均有所增加.平播条件下,A_LB_L,A_OB_L,A_LB_O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比A_OB_O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在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三个生长时期内分别增加了41.83%,30.07%,13.73%.单施K肥生态位适宜度值和商品鳞茎产量(A_OB_L处理相对于A_OB_O处理)增幅分别大于单施N,P肥处理(A_LB_O处理相对于A_OB_O处理)18.32%,42.65%.N,P,K肥混施对生态位适宜度值提高和商品鳞茎产量增加最为显著,且增幅(A_LB_L处理相对于A_OB_O处理)在覆膜条件下较大,分别达26.80%,58.82%.商品鳞茎产量与其适宜度值间呈现显著的二项式相关关系.
杨雨华李文龙宗建伟李自珍
关键词:兰州百合覆膜施肥
甘南高寒草地放牧系统生态风险的AHP决策分析及管理对策被引量:8
2010年
本研究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系统探讨了制约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生态风险分析内涵,应用多层次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决策分析方法,对甘南玛曲高寒草地放牧系统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导致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的诸风险因素中,长期超载放牧是主要风险因素,其权重达0.4803;其次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降水减少风险和鼠害、虫害风险,其权重分别为0.2902和0.1558;人类其他不当活动(挖药材、采矿等)的风险影响较小,其权重仅为0.0737。在研究区风险防范的诸管理措施中,围栏轮牧(降低放牧强度)措施和针对严重退化草地实施的补播、施肥、封育等综合措施的效果最佳,其相应组合权重分别为0.3060和0.2661;灭鼠和建植人工草地等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基于上述风险评价分析,提出了高寒草地放牧系统生态风险防范的主要管理对策与措施,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定量依据。
李文龙苏敏李自珍
关键词:放牧系统生态风险AHP模型管理对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