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3GGJS-125)

作品数:12 被引量:147H指数:7
相关作者:惠秋平何安明刘华山陈冉孙宏典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大学生
  • 8篇感恩
  • 3篇社会支持
  • 3篇手机
  • 2篇中介
  • 2篇中介作用
  • 2篇手机媒体
  • 2篇助人行为
  • 2篇媒体
  • 2篇孤独感
  • 1篇大学生情绪
  • 1篇大学生情绪智...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学生情绪
  • 1篇中介效应
  • 1篇实证
  • 1篇实证调查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内隐
  • 1篇内隐联想测验

机构

  • 11篇信阳师范学院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何安明
  • 11篇惠秋平
  • 6篇刘华山
  • 1篇孙宏典
  • 1篇陈冉
  • 1篇石伟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探新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并提升感恩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感恩量表和青少年手机使用问卷,对河南、湖北两省9所高校的1 5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占93.6%(1 445/1 543)。大学生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6个因子以及感恩量表的总得分分别为(18.52±3.28),(16.10±2.24),(15.03±2.75),(17.56±2.14),(10.00±2.02),(12.48±2.06),(89.68±9.77),均高于各自的量表中点值。大学生感恩量表得分在不同手机使用频率、喜欢程度、依赖程度及使用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858,3.175,13.452,4.396,P值均<0.05)。结论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高校教育部门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信息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感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何安明惠秋平
关键词:便携式电话精神卫生
初中生感恩与心理健康的交叉滞后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考察初中生在7个月期间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河南省一所初级中学的150名初中生进行7个月的纵向追踪研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以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查初中生的感恩与心理健康。然后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2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心理健康之后,感恩及其因素1(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在控制了前测的感恩之后,前测的心理健康对后测的感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感恩及其6因子与心理健康10因子交叉滞后回归显示,感恩可以负向预测抑郁、恐怖、偏执、睡眠饮食因子。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因素可以负向预测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睡眠饮食因子。结论:感恩能够预测心理健康。
惠秋平陈冉何安明
关键词:初中生感恩心理健康
SC-IAT范式下大学生感恩的内隐性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inquisit3.0.2.0编制SC-IAT感恩测量程序,测量了大学生的内隐感恩;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感恩,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内隐效应显著,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存在着积极的内隐感恩;(2)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感恩的中介作用被引量:64
2015年
目的:考察感恩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青少年感恩量表调查了528名大学生。结果: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感恩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感恩对大学生的孤独感均具有保护作用,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又通过感恩对其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增强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对大学生孤独感具有保护作用。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感恩中介效应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感恩的交叉滞后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以修订后的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青少年感恩量表(AGS)为研究工具,对1所普通高校的406名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追踪,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感恩的发展变化,以及情绪智力与感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相对稳定,感恩存在一定的发展变化;(2)情绪智力与感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测的情绪智力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感恩,而前测的感恩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情绪智力。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感恩
大学生的感恩、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考察大学生感恩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853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SL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进行调查。结果:AGS得分与ESLS得分呈负相关(r=-0.35),而与SSS得分呈正相关(r=0.37);ESLS得分与SSS得分呈负相关(r=-0.41),均P<0.001。感恩既直接预测孤独感(β=-0.36,P<0.001),又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孤独感(β=-0.24,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58%。结论: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感恩、社会支持关系密切,大学生的感恩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孤独感程度越低。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孤独感社会支持中介作用
大学生感恩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剧本实验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情感特质;感恩比负债感和快乐更能正向预测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助人行为
大学生感恩、负债感、快乐与助人行为关系的情景实验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考察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绪状态对助人行为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河南某高校3个班的190名大学生,采用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景实验来激发被试的相应情绪,每班随机接受一种情景实验,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PHN)中的利他主义分量表、自编的助人和主动助人测评工具测量大学生的利他观念、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助人和主动助人上,协变量利他观念的效果显著[F(1,186)=9.24、10.52,均P<0.01];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F(2,186)=3.50、3.45,均P<0.05]。进一步多重事后比较发现,感恩状态下被试的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得分均高于快乐状态下的得分[(4.21±0.10)vs.(3.86±0.09),(4.22±0.09)vs.(3.90±0.0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恩能正向预测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β=0.33、0.20),快乐能正向预测主动助人行为(β=0.16)。结论:排除利他观念的影响后,感恩状态下的被试比快乐状态下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感恩比快乐更有助于助人行为的培养。
惠秋平何安明刘华山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助人行为
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对其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的实证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实状况以及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大学生手机使用对其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作用,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使用问卷对15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1)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手机用户的行列,成为"手机世代";(2)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受物质主义的影响不是特别强烈;(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研究对现实的启示和价值。
何安明惠秋平孙宏典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媒体
中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动机的交叉滞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中学生在6个月期间大五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动机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河南省两所中学的457名中学生进行了6个月的纵向追踪研究,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和手机使用动机问卷进行测查,然后对所得数据采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处理。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大五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动机的相关系数显著;2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手机使用动机之后,前测的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后测的手机使用动机;在控制了前测的大五人格特质之后,前测的手机使用动机对后测的大五人格特质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大五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特质能够预测手机使用动机。
何安明石伟惠秋平
关键词:中学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