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95)

作品数:33 被引量:374H指数:12
相关作者:裴向军黄润秋袁进科李世贵李必良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1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地震
  • 7篇岩体
  • 6篇汶川地震
  • 5篇危岩
  • 5篇滚石
  • 5篇崩塌
  • 4篇地质
  • 4篇强震
  • 4篇边坡
  • 3篇危岩体
  • 3篇滑坡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失稳
  • 2篇破坏模式
  • 2篇稳定性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斜坡
  • 2篇结构面
  • 2篇结构特征
  • 2篇聚类

机构

  • 3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四川省交通厅...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四川雅西高速...
  • 1篇中铁二局集团...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中石化华北石...

作者

  • 27篇裴向军
  • 15篇黄润秋
  • 6篇袁进科
  • 4篇李世贵
  • 3篇李必良
  • 2篇宋金龙
  • 2篇刘云鹏
  • 2篇张伟锋
  • 2篇董秀军
  • 2篇程强
  • 2篇裴钻
  • 2篇吴景华
  • 2篇张硕
  • 1篇杨林科
  • 1篇牟今容
  • 1篇徐亮
  • 1篇肖先煊
  • 1篇陈渤
  • 1篇许强
  • 1篇杜野

传媒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黄金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河北地质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大地震触发拉裂-剪断型滑坡力学模式研究
顺向坡是指岩层倾向与坡体倾向一致的坡体,其失稳模式以剪切滑移为主,通过汶川大地震滑坡调查发现在强震作用下顺向坡失稳模式为拉裂-剪断型式。本文以平武县郑家山滑坡为例,顺向坡在强震作用下,斜坡首先沿层面出现拉张应力,层面出现...
裴钻许强黄润秋
文献传递
直线型斜坡滚石运动速度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斜坡滚石运动速度特征与坡表覆盖层特征、滚石形状、坡面角度、滚石质量等主要因素有关,选择不同坡表覆盖层,对不同形状、质量的滚石,采用低角度直线坡段设计正交试验(L27(34)),研究斜坡滚石滚动状态下速度特征。分析得到滚石斜坡运动影响因子排序:坡表特性X1、坡角X3、滚石形状X2、滚石质量X4。回归分析得出斜坡滚石运动估算速度公式:v c=-7.85X0.501+0.47X3.222+2.97X0.243,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出相对误差为8.2%,相关系数为r=0.92。利用回归方程分析单因素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坡表特征与速度有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滚石形状与速度呈上凹型曲线、坡角与速度呈下凹型曲线的数学关系。通过现场试验,实测得到斜坡滚石速度计算简化修正公式v=v0+L2.45v c,对比验证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本文计算公式对于总体平直、角度局部变化的直线型斜坡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所得成果可估算斜坡滚石的速度与冲击能量,对滚石防治措施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崔圣华裴向军黄润秋
关键词: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可靠度判定及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汶川地震重灾区,由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很多,其中危岩体稳定性判定为灾害治理重点工作。基于可靠度理论,针对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极限状态特征,建立其可靠度判定概率极限状态方程,并采用现场量测及概率统计方法,对功能函数中危岩破裂面倾角β、危岩等效摩擦角φ、单位长度危岩体重力ω、危岩等效黏聚力c、危岩体高度h等基本变量的均值、变异性及分布形态进行确定。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建立了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可靠度指标计算方法,同时对各基本变量的可靠度敏感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危岩破裂面倾角β、危岩等效黏聚力c、危岩的高度h、单位长度危岩体重力ω、危岩等效摩擦角φ,研究成果为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判定和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张硕路军富裴向军张博王双
关键词:可靠度
汶川县城区某危岩体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
2012年
在研究危岩所处的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危岩失稳诱发基础上,分析了危岩卸荷带的特征和各危岩单体的结构特征。采用赤平投影法和极限平衡法对该区2个代表性的危岩单体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经分析,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并根据危岩单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裂缝填埋、削方减载和清表喷锚的治理措施。
杨林科孙书勤
关键词:危岩体结构特征稳定性分析
汶川地震震裂山体裂缝变形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介绍了地震裂缝的类别、基本特征、分布规律,从发育规模和失稳机制对各类地震裂缝的特点和破坏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地震裂缝的展布、发育特征、变形迹象,并利用岩石断裂力学机理,结合应力强度因子方法分析结构面的震裂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斜坡地震裂缝的形态特征和变形迹象分为表面型、贯穿型、走向型、倾向型、闭合型、扩展型6种基本类型;2斜坡上地震裂缝总体走向在N30°~60°E;3地震裂缝主要分布在发震断层附近或者山脊位置以及斜坡陡缓交界部位,裂缝延伸性好、张开程度高,充填较少或者无充填;4地震裂缝力学机制主要属于拉张裂缝,岩体结构面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破裂、扩展、贯通3个阶段。
袁进科裴向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动力机制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岩体结构面产状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结构面产状分析是进行岩体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的基础,玫瑰花图、等密度图等传统的图形分析方法较为粗糙,无法对产状数据进行准确分析,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则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优势产状,但需要事先指定分组数及初始聚心,且模糊聚类算法为局部寻优算法,初始划分对最终的数据分析结果影响较大。为了得到较为客观的分组结果及优势产状,同时能够针对大量结构面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岩体结构面产状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初始聚心的求解,在计算过程中可同时确定最佳分组数,避免了人为指定的主观性,克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对初始划分敏感的不足。最后,通过工程实例中不同方法的聚类效果对比分析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测结构面产状数据的分析,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优势结构面分组。
宋金龙黄润秋裴向军
关键词:岩体结构面模糊C均值聚类粒子群算法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51
2009年
大光包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滑坡位于安县高川乡、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滑动距离4.5km,堆积体宽度2.2km,面积7.8km2,估算体积7.5亿m3。与地震灾区178处特大滑坡相比,大光包滑坡除了强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的震动溃裂、溃滑失稳、超强动力和大规模高速抛射与远程运动等特征之外,还存在一个长度大于lkm的长大滑面,是其余滑坡绝无仅有的!作者在2008年研究的基础上,又多次到现场调查、测绘并取样分析,初步认为大光包滑坡发生过程为一次性完成,滑带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主体为震旦系(Zd)风化程度较高的泥质灰岩,局部夹泥盆系沙窝子组(Ds)磷矿及其伴生矿。滑坡形成机理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1)坡体震裂阶段:在强震作用下后缘拉裂边界及上游拉裂边界形成,并与下游侧的岩层层面构成巨大的"V"型楔形体;(2)滑面碎裂化,摩阻力急剧降低阶段:滑坡下游边界(主控滑动面)滑床被震裂、松弛、剪胀-扩容并碎裂化,产生滚动摩擦效应,导致滑面摩阻力急剧降低;(3)前部"锁固段"剪断,高速溃滑阶段:滑体前部滑面上的锁固段在强震持续作用下,产生突发性剪断,从而导致整个巨大的楔形体,如同"拉抽屉"一样,沿岩层走向高速溃滑而下;(4)震动堆积阶段:滑体冲过黄洞子沟,受到迎面山体的强力阻挡,逆冲爬高500余m后,表部惯性极大的松散岩土体快速折返并震动堆积、荡平,余势不减的碎屑流汇入滑坡扩容抛撒体,向黄洞子沟下游流动1km,止于大偏桥。
黄润秋裴向军张伟锋李世贵李必良
关键词:滑坡特征地质力学模型
大光包滑坡滑带岩体碎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39
2016年
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滑坡南侧暴露长约1.8 km顺层滑带,其岩体高度碎裂,引起广泛关注,6 a来对此开展了持续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工程地质测绘、坑槽探及浅孔钻探(钻孔声波)等),对滑带岩体的碎裂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和系统的描述,结果表明,滑带发育的地质基础是滑前坡体内部发育的层间剪切错动带。强震过程中,由于靠近发震断层的强烈垂向地震动,从而导致坡体沿相对软弱的层间错动带分离,并产生垂向振冲或夯击效应,导致层间错动带的进一步碎裂化。对滑带的细观分析表明,这种强震滑带碎裂化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表现出伴随碎裂过程的扩容效应。采用物理模拟和PFC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强震过程中滑带的碎裂和扩容过程,揭示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滑带岩体碎裂化及扩容现象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意义:一方面滑带岩体的进一步碎裂、细粒化从物理上降低了滑带的摩阻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滑带的夯击扩容,地下水将强力挤入扩容空间,从而可能激发水击作用机制,导致孔隙水压力激增,滑带抗剪能力急剧降低,从而促使滑坡骤然启动,产生高速滑动。
黄润秋裴向军崔圣华
关键词:边坡工程滑带
危岩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危岩稳定分析方法很多,基于静力平衡的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给出确定的稳定系数,是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和防治设计的主要方法,但静力平衡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针对静力平衡定量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危岩特征、静水压力和地震力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主控结构面组合危岩稳定性,研究得出了孤立式、软弱基座式、楔块式、倾倒式、贴坡式和悬挂式等不同类型危岩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对危岩进行分级。利用研究的计算方法对典型危岩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分级,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一致。所得成果为危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危岩防治设计提供了参考。
刘卫华黄润秋
关键词:危岩
震裂斜坡软岩崩塌成因机制与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5.12"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同时形成了大量震裂松动岩体,这些岩体除受控于自身节理裂隙和结构面,还受控于地震裂缝。极震区软岩崩塌十分发育,震裂斜坡岩体损伤大,借助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展开了对软岩崩塌的研究。基于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震裂软岩裂隙和结构面组合的调查,阐述了崩塌危岩体的变形特征,进而采用赤平投影法和UDEC数值模拟对其成因机制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马艳波裴向军黄翔超
关键词:破坏模式UDEC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