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JD75011-44211)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闫月珍曾肖徐承李春娟刘毅青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浙江大学惠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美学
  • 2篇抒情
  • 1篇道家
  • 1篇道家美学
  • 1篇徐复观
  • 1篇学者
  • 1篇逸品
  • 1篇真率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美学
  • 1篇诗品
  • 1篇抒情传统
  • 1篇抒情性
  • 1篇推求
  • 1篇气运
  • 1篇气韵
  • 1篇情性
  • 1篇追随
  • 1篇追随者
  • 1篇美学范畴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闫月珍
  • 2篇曾肖
  • 1篇沈一帆
  • 1篇张节末
  • 1篇刘毅青
  • 1篇李春娟
  • 1篇徐承

传媒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普林斯顿的追随者: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叙事
2011年
作为20世纪后半期华语学界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阐释架构之一,海外及港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不仅致力于比较诗学论域中"抒情美学"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倾力于开拓抒情传统之文学史书写及重构的话语空间。其中,围绕着高友工的美典理论,其普林斯顿的追随者(孙康宜、林顺夫)构筑出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叙事,为五言诗、律诗、词体等文类的演进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说,描绘出自汉末至宋末的一段抒情文学的风云传奇。
沈一帆
关键词:抒情传统
疏野:一个被忽视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被引量:1
2012年
"疏"和"野"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有不同的美学意义。"野"的美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长期的发展中衍变出多种含义。疏野成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在《二十四诗品》中单列一品,作为一种真率、自然的美学风格。"疏野"代表着一种与主流思潮、主流文化的疏离与悖逆。疏野不但包括了冲淡、疏旷的风格,也包括了质朴、不雕不饰之美。在不同朝代、流派和个人手中,对于疏野的理解有不同的美学倾向。书画论中的疏野,与逸品、荒寒的关系十分密切,指的是一种疏狂放诞的性情和超脱流俗的风格。
曾肖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真率逸品
气韵考论
2010年
谢赫首标的"气韵生动"是古代文学艺术的标准之一,气韵成为美学的中心范畴。气韵强调韵味,气运强调运数,两者并不等同";气韵生动"作为评价标准,其出现与意义的开拓,都离不开"传神论"的发展。气韵产生的途径有可学不可学之说,从历史进程来看,早期多持"气韵非师"的观点,后期逐渐落到实处,从具体的技巧方法着眼,包括笔、墨、烟云之景的生动。
曾肖
关键词:气韵气运传神
比较语境中的误读与发明——推求徐复观、叶维廉、高友工、方东美等学者重建中国美学的若干策略被引量:5
2007年
徐复观、叶维廉、高友工、方东美等中国学者在研究中不约而同地将西学作了有意无意的误读式援引、转换或整合,并指向发明中国问题,这种不免有所取舍的操作,或许可理解为这些学人为了创设发明中国问题之语境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和解释的策略。有意思的是,庞德和海德格尔等西方学者也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本位来取用东方资源的,在资源的选择和取用目的上都受到他们自己理论目标的牵引而未必做到忠实。东西方学者在比较视野中对对方资源的取用和援引策略,形成了某种互文的效果,可以让中国人更深刻地体认到中国传统的某些特出的好处。以体为尊,在比较中互相发明,是比较语境的本质所在。
张节末刘毅青闫月珍徐承李春娟
关键词:徐复观方东美
叶维廉对道家美学抒情性的探寻被引量:2
2008年
在对中国美学的抒情性进行探寻的学术进程中,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的入思方式似乎并不入于主流之论而独辟蹊径。这里拟对叶维廉发现的中国美学的另一条抒情路线进行描述和评价。
闫月珍
关键词:道家美学抒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