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711)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唐皓梁艳冰马中富陈志斌李振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结构分析
- 2010年
- 目的扩增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扩增并测序大鼠的s0CS-1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在线分析工具和VectorNTIsuite软件包,识别大鼠s0CS-1基因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各种结构特征,根据该基因构建其分子进化树。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2个序列不同的SOCS-1基因,BLASTx分析该基因为全长基因,该基因全长639bp,编码212个氨基酸(aa),具有1个sOCS盒(aa172-aa208),1个Scr同源区2(sH2)结构域(aa80-aa155)和1个核定位序列(aa160~aa174),一级结构含有2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全部位于蛋白的表面,并在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结论SOCS-1基因具有基因多态性,其保守的SH2区域及SOCS盒与其对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作用有关,而其核定位序列可能影响其他核转导因子,B细胞线性表位则在免疫诊断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徐嘉马中富唐皓梁艳冰陈志斌李振宇吴敬国梁华平胡旭初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生物信息学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3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3(SOCS-1、SOCS-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20冽SIRS患者(SIRS组)、16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出PBMCs,以逆转录-聚合酶链法、Western—Blotting法检测PBMCs SOCS-1与SOCS-3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SIRS组和对照组PBMCs SOCS-1mRNA表达量分别为(0.642±0.112)、(0.458±0.044)(P〈0.05),SOCS-1蛋白表达量为(0.471±0.041)、(0.488±0.019)(P〉0.05),SOCS-3 mRNA表达量为(0.989±0.324)、(0.459±0.046)(P〈0.05),SOCS-3蛋白表达量为(0.426±0.015)、(0.400±0.025)(P〉0.05)。结论SIRS患者PBMCs SOCS-1与SOCS-3 mRNA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SIRS的发生发展。
- 梁艳冰唐皓陈志斌李振宇徐嘉袁运生马中富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
- 静脉导管相关性栖稻黄单胞菌脓毒症1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相关性栖稻黄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怀疑导管相关性脓毒症时,即采外周血和导管内血液行细菌培养,拔除静脉导管时送导管内容物及导管尖端行细菌培养。结果15例患者导管入口处均无红肿、疼痛、分泌物,临床表现为突然不规则发热、寒战,体温37.8~40℃,11例(73.3%)超过38.5℃,2例伴(13.3%)咳嗽、咳黏液脓性痰;栖稻黄单胞菌在15例患者外周血、导管内血液培养中均为优势生长菌,7例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5株栖稻黄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敏感,均对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唑林、氨曲南耐药,3株对阿莫西林耐药,2株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耐药。15例患者中,12例痊愈,3例死亡。结论导管相关性栖稻黄单胞菌脓毒症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对I代、Ⅱ代头孢霉素、氨曲南耐药性高。
- 梁艳冰许元文唐皓陈冬梅陈求刚马中富
- 关键词:静脉导管脓毒症
- 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的原核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克隆表达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SOCS-1).方法 将大鼠SOCS-1全长编码基因的PCR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ratSOCS-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应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从表达产物中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表达产物和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抗体滴度达到1:10000以上后进行末次免疫,2周后心脏取血、测定滴度,分离制备免疫血清.用红细胞裂解法制备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裂解全蛋白.将阴性血清(未用重组蛋白免疫的新西兰大白兔的血清)、免疫血清及兔抗组氨酸标签抗体转入各蛋白条带,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均表明重组质粒pET-28a(+)-ratSOCS-1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可见转化了重组质粒的大肠埃希菌全菌和经超声裂解后的菌体沉淀的样品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6 000处有一明显的蛋白条带,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重组蛋白有特异的单一条带与上述条带一致,而在超声裂解后的菌体上清中相同位置却未见有蛋白表达条带.Western免疫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裂解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4000的蛋白条带、兔抗组氨酸标签抗体均可被免疫血清识别,分别出现清晰的相对分子质量26000、24 000、26000的反应条带,表明其具有免疫活性.结论 SOCS-1基因可以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其纯化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活性.
- 唐皓徐嘉梁艳冰陈志斌李振宇吴敬国胡旭初马中富
- 关键词:质粒基因表达免疫活性
- 过敏性休克中干扰素-γ表达的意义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过敏性休克致死患者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脾脏中干扰素-γ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探讨在过敏性休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经法医鉴定中心鉴定,尸体解剖及组织学检验符合过敏性休克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65岁)。取其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随机收集同期15例无病外伤所致的意外死亡者(男8例,女7例,年龄12-55岁)同类脏器组织作为正常对照。HE染色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FN-γ表达部位。结果病理切片HE示:过敏性休克组中可见各脏器的广泛淤血,间质血管充血,肺脏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肾脏肾小球部分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化。肾小管上皮轻度自溶。肝脏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各脏器中IFN-γ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γ可能参与过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 李振宇梁艳冰唐皓罗斌陈志斌林贤寿马中富
-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干扰素Γ病理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