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10XNH067)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崔洪健马泽民王超华崔洪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货币
  • 2篇工资
  • 1篇动因
  • 1篇新人口论
  • 1篇人口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中世纪
  • 1篇中世纪晚期
  • 1篇乡村
  • 1篇货币改革
  • 1篇货币论
  • 1篇价格史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崔洪健
  • 2篇马泽民
  • 1篇崔洪建
  • 1篇王超华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英王爱德华一世的货币改革及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决当时货币贬值等问题,爱德华一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抵制削剪货币等违法行为和两次货币重铸。这次货币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一方面,开启了英格兰货币史上多种面额的货币并存的局面,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另一方面,维持了英格兰货币制度的稳定性,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崔洪健
关键词:货币改革
中世纪英国的价格和工资变迁之动因——从“货币论”与“新人口论”的争论谈起
2012年
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各家观点不尽相同,争论不断。其中"新人口论"者认为人口因素是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人口数量的增减导致价格和工资的波动;但是这一观点却遭到了"货币论"者的反对,"货币论"者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和货币的贬值才是引起当时价格和工资变迁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史学界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
崔洪健
关键词:工资货币论新人口论
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工资变迁研究
2010年
在对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的工资变迁原因的解释中,波斯坦的"新人口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人口模式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有些问题,它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实际上,除了人口变动之外,中世纪晚期的工资变迁是货币供给、法律干预、生活标准变迁、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超华马泽民崔洪建
关键词:中世纪晚期乡村工资
创建社会科学式的价格史——威廉·贝弗里奇对价格史研究的贡献
2011年
威廉·贝弗里奇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又是继罗杰斯之后一位重要的价格史专家。在价格史研究中,贝弗里奇广泛搜集、整理数据,通过排除采买价、封建特权低购买价,以同等计量单位为基础,努力追求价格数据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贝弗里奇广泛地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积极推进跨国价格史研究,使价格史研究朝着社会科学化的模式发展,对价格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泽民
关键词:价格史社会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