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1458)

作品数:9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倪光夏胡桢徐文韬程莹莹李一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针刺
  • 4篇针灸
  • 4篇脑缺血
  • 3篇凋亡
  • 3篇再灌注
  • 3篇针灸治疗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灸治
  • 3篇灌注
  • 2篇凋亡通路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 2篇睡眠
  • 2篇睡眠障碍
  • 2篇通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凋亡通路
  • 2篇脑梗

机构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第二中...

作者

  • 8篇倪光夏
  • 2篇徐文韬
  • 2篇程莹莹
  • 2篇胡桢
  • 2篇栾坤
  • 2篇李一阳
  • 1篇朱明慧
  • 1篇姚红
  • 1篇金肇权
  • 1篇吴松
  • 1篇徐文涛
  • 1篇孙丹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22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0.9 mg·kg^(-1) rhTNK-tPA,最大剂量≤90 mg,首先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在1 min内完成,将剩下90%剂量在6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24 h后对头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复查,未见脑出血则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qd,持续2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qd,肌内注射,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共脱落2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例/60例)和80.00%(48例/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ICAM-1分别为(292.46±16.24)和(316.85±17.95)μg·L^(-1),MBP分别为(2.19±0.35)和(2.63±0.3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心律失常、颅内出血和皮肤黏膜出血,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心律失常和颅内出血。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3.33%(56例/60例)和80.00%(48例/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rhTNK-tPA治疗AC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改善血清sICAM-1和MBP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吴松金肇权孙丹朱明慧
关键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急性脑梗死安全性评价
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被引量:11
2016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的提出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策略。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是血管新生主要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因素。针灸疗法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动员内皮祖细胞,以此调控血管新生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的表达等,从而发挥促脑缺血后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这种内在联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姚红倪光夏
关键词:脑卒中脑缺血血管新生针灸疗法
脑梗死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及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脑梗死发生时,神经细胞凋亡是造成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主要机制。线粒体作为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线粒体引起凋亡的机制进行研究,从线粒体方面着手,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愈后。本文将就线粒体内参与细胞凋亡的相关凋亡因子及针刺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栾坤倪光夏
关键词:针刺细胞凋亡脑梗死线粒体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骨架相关蛋白MAP-2、NF-L的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骨架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对照组。采用改进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阳明经针刺法。参考Bederson 6级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后24h大鼠海马MAP-2、NF-L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和对照组可上调MAP-2、NF-L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均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MAP-2、NF-L的表达,且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作用更为明显。
程莹莹倪光夏徐文韬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醒脑开窍针刺法微管相关蛋白-2
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概况被引量:12
2016年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将其疗法总结为:单纯针刺、耳针疗法、针刺配合其他疗法、灸法配合其他疗法、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等。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以及缺乏对针灸治疗PSSD的机制研究等问题,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胡桢倪光夏
关键词:针灸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凋亡诱导因子及核酸内切酶G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凋亡诱导因子(AIF)及核酸内切酶G(Endo G)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1d组和针刺7d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针刺大鼠水沟、内关穴,并使用电针仪刺激。针刺等处理完成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取材,运用TTC染色技术观察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运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AIF和Endo G的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针刺1d组、针刺7d组大鼠脑组织内AIF及Endo G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1d组、针刺7d组大鼠脑组织内AIF和Endo G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针刺7d组上述指标又明显低于针刺1d组(P<0.05)。结论 :电针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大鼠海马区AIF及Endo G蛋白的表达,且效果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
栾坤徐文涛李一阳倪光夏
关键词:AIFENDO缺血再灌注模型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及针灸干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则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针灸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疗法,能有效的抑制脑缺血发生后产生的级联反应及神经元损伤。因此,该文对影响血脑屏障改变的因素及其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徐文韬李一阳倪光夏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针刺
脑缺血后细胞凋亡通路及针刺调节作用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4年
神经细胞凋亡是目前公认的脑缺血疾病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是梗死周围区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众多研究显示,脑缺血后兴奋氨基酸毒性、自由基和NO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等是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脑缺血后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的通路有:Caspase依赖性凋亡通路一内源性线粒体通路和外源性死亡受体通路,以及非Caspase依赖性凋亡通路。本文就脑缺血后凋亡通路及针刺相关研究概况做如下概述。
程莹莹倪光夏
关键词:细胞凋亡通路脑缺血疾病针刺调节缺血后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细胞死亡
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机理研究概况被引量:22
2016年
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PSSD)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统计显示,针灸在治疗PSSD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主要是对中风后睡眠-觉醒功能区域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对与睡眠-觉醒密切相关的脑血流动力学、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的调节作用,该项研究旨在为针灸治疗PSSD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
胡桢倪光夏
关键词:针灸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