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1412) 作品数:21 被引量:127 H指数:7 相关作者: 方志 钱晨 吴伟杰 姚正秋 杨静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检测 被引量:11 2017年 微生物法和色谱法是抗生素检测中常见的两种检测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近年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抗生素含量的研究较多。为此,简单总结近年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抗生素含量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该法的发展前景。 殷宝剑 武海霞 吴慧芳 孙程贵 贺江 邵迟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抗生素类药物 响应曲面法优化介质阻挡放电工艺处理苯胺废水 2017年 为了优化介质阻挡放电(DBD)处理苯胺废水,选择反应放电功率、初始溶液pH值和电导率为自变量,以苯胺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原理对DBD处理苯胺废水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苯胺降解优化条件如下:放电功率为300 W,初始溶液pH值为7.47,电导率为100μS/cm,该优化条件下苯胺去除率达到69.29%。 殷宝剑 武海霞 吴慧芳 徐炎华 景国勇关键词:响应曲面法 介质阻挡放电 苯胺废水 NaOH对苯胺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DBD)的特性,对于深入理解其放电机理、促进其在环保等工业领域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和Lissajous图形等电气特性诊断及发射光谱和发光图像等光学特性诊断,研究了液体成分对大气压气液两相DBD放电特性的影响。比较了苯胺和苯胺加NaOH溶液中气液两相DBD放电特性,利用实验结果计算得到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并结合放电理论对放电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苯胺加NaOH溶液中气液两相DBD,其放电特性与纯苯胺溶液有明显不同,相同电压下其放电电流约为纯苯胺溶液的两倍,其发光强度更强,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更大,且在光谱特性图波长589nm处出现Na原子谱线,NaOH的加入增加了溶液的电导率,同时促进了气相放电强度,使得放电增强。 顾信鹏 方志 钱晨关键词:气液两相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特性 不同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 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大气压空气中刃-板电极、针-板电极和柱-板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并研究电压幅值、电源频率及气隙距离对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等放电参量的影响,结合放电理论对不同电极结构DBD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电极结构DBD的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以及光谱谱线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同条件下柱-板电极结构DBD放电强烈,消耗放电功率多,粒子谱线强度高,放电电流可达200 mA。电极布置差异导致电场不均匀系数的不同是放电特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电压幅值、电源频率的增加和气隙距离的减小,3种电极结构放电增强,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增加。 严金云 方志 钱晨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压 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电晕 多针–平板电极气液两相介质阻挡的放电特性 被引量:16 2016年 为深入理解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的机理和特征,利用多针–平板电极结构,测量了气液两相DBD的电学和光学放电特性,研究了放电电气参量及放电空间主要粒子强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放电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其结合放电机理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气液两相DBD的放电与纯气相DBD放电相类似,但还要考虑液体阻抗对放电的影响,其放电电流为阻容性,超前电压的角度<90°。气相放电中产生了大量的N2、O和OH等活性粒子,放电功率、传输电荷和电子密度等主要放电参量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大,而气隙电容随外加电压增加而减小,外加电压20.5 k V时,它们的值分别为78 W、1 060 n C、1.87×1011 cm-3和8.07 p F,气相放电可用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电阻和可变电容来等效,而液体可用可变电阻等效,计算得到放电前其值为825?。 方志 谈坚 杨静 阮陈关键词:气液两相 放电特性 电气模型 Ar/O_2和Ar/H_2O中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5 2014年 为了比较大气压下Ar/O2和Ar/H2O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的区别,混入相同含量的O2和H2O,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发光图像,发射光谱等放电特性,研究了两种气体工作时,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和演变规律。计算放电功率、传输电荷、电子激发温度、分子振动温度、分子转动温度等主要放电参量后,研究了它们随外加电压幅值的变化趋势,并就趋势图和实验结果做机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气体下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形式为电晕放电、DBD以及射流形成等三个阶段,随着电压的增加,两种气体的射流长度不断增加。两种气体的发射光谱图中,产生的主要发光粒子均为OH、Ar、N2和O,气体温度在300~650K范围内,属于低温等离子体。在外加电压幅值为7~9.5k V范围内,Ar/H2O等离子体射流光谱强度要强于氩氧,通过对电子激发温度和分子转动温度的计算,发现Ar/O2和Ar/H2O的电子温度相差不大,但是Ar/H2O有更低的气体温度,更有利于处理热敏感材料。 周亦骁 方志 邵涛关键词:放电特性 混合气体 发射光谱 射流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增强环氧表面憎水性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为提高绝缘材料表面的憎水性,采用在Ar/SiCl_4中产生稳定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对典型绝缘材料环氧板表面进行憎水性改性,通过接触角测量、表面能计算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改性前后的环氧表面特性进行研究,探索接触角和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光谱诊断对改性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环氧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网状结构,表面引入了含硅基团,表面极性降低,因此表面水接触角增加,表面能降低,憎水性增强。当处理时间为180 s时,环氧表面的憎水性改性效果最好,表面水接触角由46°提高到最大值91°。 陈柬 杨静 阮陈 方志关键词:等离子体射流 表面改性 憎水性 不同电源激励下多针-平板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 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多针-平板电极在大气压空气中产生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μs脉冲和高频电源激励下的放电特性。测量了放电的电压电流波形图等电气特性,同时获得了放电发光图像及光谱特性等光学特性。计算得到放电功率、传输电荷、振动温度和电子密度等主要放电参量,研究了不同电压幅值下这些放电参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放电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μs脉冲DBD比高频DBD更强烈,脉冲电压幅值的上升速率快,迅速在放电空间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加上脉冲放电过程中两次放电的相互影响,有效降低了放电空间的场强,因而脉冲DBD具有更好的放电均匀性和更高的放电效率。 黄发辉 杨静 吴伟杰 方志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多针-平板电极 高频电源 一种人体可接触的大气压He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医学应用需要设计人体可安全接触的低温等离子体源。本文设计了一种环环电极结构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射流装置,通过合理地设计其绝缘结构和选择运行条件,在He中产生了人体可接触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以及电气特性测量等手段,诊断所设计装置的特性;通过人体实际接触实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并通过建立装置的等效电气模型对其人体接触安全性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射流的放电具有稳定、安全、低功率的特点,其放电电流峰值不超过7 m A,放电功率小于1.5 W,最大传输电荷约为100 n C,产生的粒子包含大量OH与O等高能活性粒子。电源电压为4 k V时,人体上电压降约为35 V,小于人体安全电压。 吴伟杰 阮陈 张文秀 方志关键词:等离子体射流 电气特性 光谱特性 大气压大面积空气中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和Lissajous图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等诊断手段研究了大气压大面积空气中水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的演变规律,并由发射光谱测量了氮分子第二正带系谱线强度随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的变化规律,利用测得的发射光谱数据计算分子振动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放电由局部点状逐渐演变为大面积絮状混合形式;其分子振动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 547~3 783 K,且电离系数的升高和单位时间内放电次数的增加能有效促使放电功率和振动温度的增加。 姚正秋 钱晨 方志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