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126)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8H指数:7
- 相关作者:冯绍彬李振兴胡芳红刘清冯丽婷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历史地理电气工程更多>>
- 用电位-时间曲线选定铝浸锌工艺参数被引量:4
- 2010年
- 铝上直接电镀较难,而在铝上浸锌后再电镀则相对容易。为此,以浸锌过程的电位-时间曲线来确定浸锌工艺参数。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观察了相应浸锌层的形貌和成分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电位-时间曲线研究确定了最佳浸锌工艺:100g/LNaOH,12g/LZnO,45g/L配位剂,20g/LNiCl2,1g/LFeCl3,浸锌温度25℃,浸锌时间第1次30s,第2次25s,并使用超声波进行搅拌。
- 冯绍彬李振兴韩喜应
- 关键词:浸锌工艺铝镁合金
- “电位活化”现象与无氰直接镀铜
- 无氰电镀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镀层结合强度方面还存在问题,“电位活化”概念给出了理论解释。并从宏观到微观多方位地揭示了电位活化现象的电化学本质。保证电镀层与金属基体良好结合的前提,即实现电位活化的条件是电镀液中金属离子...
- 冯绍彬刘清冯丽婷
- 关键词:电位活化无氰电镀
- 文献传递
- 铝上浸锌层的无氰预镀铜工艺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了一种铜包铝线浸锌后的无氰预镀铜工艺。最佳镀液配方为:20~25g/L焦磷酸铜,320~350g/L焦磷酸钾,40~45g/L辅助配位剂A(氨羧化合物),15~20g/L辅助配位剂B(有机酸)。讨论了起始电流密度、温度、预镀时间及pH对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起始电流密度0-3~1.1A/dm^2,温度25~40℃,预镀时间3min,pH8.0~8.8。
- 冯绍彬李振兴宋伟光
- 关键词:铜包铝线焦磷酸盐
- 钢铁基体上置换镀铜工艺研究
- 2008年
- 为了提高钢铁基体上化学置换镀铜的结合强度,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电化学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2SO4-CuSO4体系置换镀铜工艺。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加入高效添加剂可抑制置换反应的速度,控制铜的结晶过程,在2~3s内在铁基体上获得0.1~0.3μm厚、结合强度高的致密铜层,进一步通过专用钝化剂处理后,能够满足CO2气保焊丝、轮胎钢丝等线材镀铜的工艺要求。
- 冯绍彬彭东来胡芳红姬趁新邵俊杰
- 关键词:钢铁基体原子力显微镜
- 焦磷酸盐(二价锡)电镀低锡青铜合金工艺研究
- 为了取代氰化物,研究了焦磷酸铜-焦磷酸亚锡(二价锡)电镀低锡青铜合金工艺。通过加入辅助络合剂增强了阴极极化,促进了合金阳极的溶解,改善了工艺性能。合金镀液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可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获得色泽一致的含锡量约为...
- 冯绍彬苏畅程苏李会东
- 关键词:铜锡合金无氰电镀
- 文献传递
- 应用电位活化理论研究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二)——关于多孔氧电极的加速腐蚀机理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探讨铜盐等腐蚀产物对青铜器腐蚀的影响,采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腐蚀电流的方法研究了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对青铜试片和铜电极腐蚀的影响,得出氯化亚铜是加速青铜器腐蚀的最有害物质的结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以苯骈三氮唑为主钝化剂的高效防护剂同时改变了氯化亚铜的结构,起到了有效抑制青铜器腐蚀的作用。应用电位活化理论阐述了青铜器粉状锈小孔腐蚀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催化模型。
- 冯丽婷张巍刘清齐迎萍冯绍彬
- 关键词:青铜器
- 青铜器加速腐蚀的多孔氧电极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用具有适当空隙的电镀Cu-Sn-Pb三元合金作为青铜器模拟试片.应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研究了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2Cl(OH)3]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等腐蚀产物对氧的去极化反应的影响.以上述铜盐为活性物质制备出多孔氧电极,与青铜试片在3%NaCl溶液中组成腐蚀原电池,进行了阴极极化曲线测试,并进行以CuCl为活性物质的氧电极的恒电流放电和恒电阻放电测试.结果表明CuCl使试片的腐蚀速度高出其它二价铜盐两个数量级,对氧的去极化反应催化活性最高,氧电极的放电性能稳定并且模拟了被称为“粉状锈”主要成分的Cu2Cl(OH)3的生成过程.提出了加速青铜器小孔腐蚀的多孔氧电极机理.
- 冯丽婷刘清包祥冯绍彬
- 关键词:青铜器
- 铝基体上浸锌工艺被引量:9
- 2009年
- 简述了铝基体上浸锌层的应用与机理,介绍了浸锌工艺流程、测试手段及工艺规范,展望了浸锌工艺的发展方向。
- 冯绍彬李振兴胡芳红
- 关键词:铝基体电镀浸锌工艺
- 脉冲电解掺杂制备二氧化锰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采用脉冲电解和电解液中加入混合稀土氧化物的方式制备了改性电解二氧化锰。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放电等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在硫酸锰电解液中加入混合稀土金属氧化物以及采用不同的电沉积方式对Mn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液加入混合稀土氧化物并采用脉冲电沉积方式对改善MnO2的可逆性和提高放电容量等电化学性能有重要作用,为提高电解二氧化锰的可充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冯绍彬包祥刘清陈晓娜刘六
- 关键词:二氧化锰可逆性碱锰电池
- 无氰电镀黄铜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针对三步法钢丝电镀黄铜工艺复杂、冗长,维护和管理难度高,以及热扩散工序耗能高等问题,研究出一步法焦磷酸盐无氰直接电镀黄铜工艺。介绍电镀工艺配方以及测试方法,给出镀层中Cu与Zn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通过试验得出:电流密度在0.5~1.2A/dm2时,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中铜含量下降,锌含量不断提高,电流密度超过1.2A/dm2时,镀层中铜含量随电流密度的提高而增加,锌含量不断减少;辅助络合剂质量浓度为60g/L时,镀层中Cu,Zn质量比基本达到60∶40,满足产品结合力的要求;当起始电流密度大于临界电流密度(0.28A/dm2)时镀层结合力良好,小于0.28A/dm2时镀层的结合力较差。试验表明,用一步法工艺配方电镀黄铜钢丝,镀层结合力好,合金成分稳定,沉积速度快,生产线容易改造,且能达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目的。
- 冯绍彬李振兴胡芳红栗斌徐明达
- 关键词:电流密度